拆危治亂,題中之義是“民生”

這是脫貧攻堅戰役中,又一次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鋒,目標直指住房安全保障。


  這是對美麗鄉村的再一次升級,改善人居環境,提振群眾精神,讓貧困群眾在更安全、更美麗、更舒適的環境中擺脫貧困。


  拆危治亂,隴南的一場“住房升級、環境升級、提振精神革命”,首先精準對標“危房不住人 住人無危房”。

拆危治亂,題中之義是“民生”

  伴隨著號子聲,老房子的危牆應聲倒下,被煙燻得發黑的屋頂梁椽掉了下來,房屋的主人是成縣王磨鎮黃山村村民黃如意,他家的房子已經有20多年了,牆面有很多裂縫,房頂也即將塌陷。他們一家一直住在新建的房屋中,但因為在老房子裡堆了些雜物,黃如意和家人還是會經常往裡跑。


  在隴南的鄉村,像黃如意這樣的情況有不少。“一到大風大雨等極端天氣,晚上就睡不著,必須到村上的各個危房去查看。”黃山村村支書魏文科說。


  但今年他能稍微安心點了,“今年拆危治亂行動開始時,我們村上摸查的危舊房已經全部拆完!”

拆危治亂,題中之義是“民生”

  脫貧攻堅是我們最大的政治任務,解決“兩不愁三保障”是脫貧攻堅最基本的要求,實現居者有其屋、每戶都有安全住房,是脫貧攻堅需要首先解決的硬任務。


  今年以來,隴南再一次吹響了攻堅拔寨的衝鋒號,在全市各鄉村開展拆危治亂攻堅行動,集中精力、合力攻堅,啃下住房安全保障這塊硬骨頭。


  拆,拆什麼?


  拆危!存在安全隱患的,沒有辦法修繕的,嚴重影響村容村貌的……


  治,治理哪些?


  治亂!亂建的違章違規建築,鄉村髒亂差,不好的鄉風習俗,不良的生活習慣……


  從一開始,隴南就劃出了明確的標準線。在成縣、康縣、徽縣、武都……全市範圍內,拆危治亂首要的工作是摸底排查。


  這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事關群眾安全,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事關農村社會文明和諧。

拆危治亂,題中之義是“民生”

  隴南把拆危治亂攻堅行動與固強補弱、環境治理、基層黨建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著力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不斷加快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在拆危治亂實際工作中,隴南沒有“一刀切”,而是建立了底子清楚、數據精準、責任明確的危舊房存量臺賬,能修繕的要修繕,傳統古民居該保留的要保留,並堅持拆化結合,採取政府補助、群眾投工投勞的方式,按照宜建則建、宜綠植綠、宜耕還耕的原則,打造小花園、小菜園、小景觀,提升了農村宜居環境質量,為發展鄉村旅遊提供條件。

拆危治亂,題中之義是“民生”

  不僅如此,隴南堅持先建後拆,根據每一家實際情況,確定拆遷日期。


  “這裡面全部是圈養的牲畜,所以我們暫時先保留下來了,等新的圈房和功能性用房建好,協商好後,再拆原來的舊圈舍。” 武都區蒲池鄉黨委書記謝文元指著一戶群眾家的圈舍說道。


  特別是針對傷殘農戶、體弱老人,缺乏勞動力和空心房內雜物較多的群眾,各鄉鎮抽調鎮村幹部、駐村幫扶工作隊員、農村黨員組成服務隊,幫助群眾清理房內雜物、庭院垃圾、整理農用工具等,保障了弱勢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拆除了危舊房、治理了髒亂差,破除了陳規陋習,鍛鍊了務實作風,盤活了閒置資源,增強了脫貧信心,在保障住房安全、整治人居環境、美化村容村貌,振興鄉村方面,改善效果最直觀,群眾的感受最明顯。


  低矮破舊的土坯房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間間青磚黛瓦的農家小屋、一個個寬敞平整的鄉間院落。“這次村裡危舊房都拆掉了,安全多了!大家的生活環境變得更好!”黃如意說。在鄉村大數據平臺,拆危治亂攻堅行動的窗口內,每一次前進、每一次改變都有人點贊,群眾也積極主動地投身到拆危治亂中來。

拆危治亂,題中之義是“民生”

  據瞭解,甘肅省將在今年9月底前完成全省2.65萬戶四類重點對象危房的清零工作。截至目前,成縣、徽縣、兩當縣已經全面完成危房拆除任務,全市各鄉村正在向“無危村”發起總攻,讓隴南“危房不住人 住人無危房”。

(記者/靳淑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