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西和白紅瑞:初心守護鄉親父老 使命擔當帶貧致富

“從沒想過我們這窮山溝還能修一條這麼好的路,多虧黨的好政策,多虧我們的村主任白紅瑞跑前跑後為大家爭取項目資金。”今年68歲的西和縣蒿林鄉大唐村老黨員李高具激動地說。


  大唐村過去是西和縣蒿林鄉有名的貧困村,位於半高山地帶,山大溝深坡陡,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滯後,全村181戶822人,2013年建檔立卡貧困戶122戶564人,貧困發生率68%。多年來大唐村一直沒有支柱產業,年輕人大都出門務工,坡地撂荒過半,村裡黨員年齡偏大,缺乏活力和凝聚力,鄉親們時常嘆息:“一眼望全村,家家沒營生!”


  要脫貧,還得有個好的帶頭人,白紅瑞進入了大家的視線。2007年7月,在大唐村新一屆換屆中,白紅瑞當選村委會主任。“讓全村人過上好日子是我多年的願望!既然黨組織和鄉親們信任我,我就不能辜負大家的期望!”白紅瑞上任時說。


  “要想富,先修路”這是大唐村群眾共同期盼。白紅瑞在沒有任何資金的支持下,發動群眾投工投勞,利用半年時間,從山腳到山頂“硬”是挖出了一條通村土路。2010年,他又爭取“一事一議”項目,對這條土路進行了拓寬;2017年爭取到隴南市交通局項目資金,對這條全長7.8公里的土路進行了硬化。路通了,壓在白紅瑞心裡的一塊石頭落地了。


  2016年初,西和縣脫貧攻堅戰打響,為實現貧困戶儘快脫貧,大唐村在幫扶單位省政協的規劃幫扶下,立足實際,確立了“黨支部+能人大戶”的發展思路,通過協調流轉土地、做好群眾思想工作、保障發展環境、爭取金融貸款等方式,號召村上能人大戶、致富能手領頭脫貧攻堅。


  2016年5月,白紅瑞帶領大唐村69戶貧困戶爭取帶貧資金69萬元,再加上甘肅省政協捐贈的50萬元,建基地、流轉土地,創辦合作社,大力發展中藥材、“雙椒”(花椒、辣椒)和驢養殖產業,創建“扶貧車間”。2018年,合作社又流轉土地410畝,種植柴胡、紅花各100畝,栽植連翹(中藥材)100畝,種植辣椒130畝,吸納貧困戶勞動力務工20人,2018為合作社帶貧的貧困戶分紅95200元。截至2019年10月份,大唐村貧困戶還剩26戶79人,其中五保、殘疾、因病兜底戶22戶,一般貧困戶脫貧率達到了95%以上。


  “一人富不算富,全村人富才叫富。”白紅瑞說:“在脫貧攻堅關鍵時期,我是一名黨員,又是村上的主任,我必須帶領大家一起脫貧致富,這是我的責任。”樸實的話語,體現出一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也體現了一名基層幹部的責任和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