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新觀察:大疫之後引領中國產業經濟發展的十大力量

沈青新觀察:大疫之後引領中國產業經濟發展的十大力量

鼠年的中國,正在接受一場大疫情的嚴重考驗和挑戰,當全國都在抗擊疫情時,也要看到因疫情來臨而採取的一系列強制限制人員流動的措施,對全國第三產業和消費服務業帶來的嚴重影響。大疫之後中國經濟和產業發展將面臨什麼樣的機遇,國家和政府會在那些方面制定政策引領和推動科技進步,產業振業,區域經濟等發展將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粵港澳大灣區實戰智庫專家經過研究和分析認為,疫情之後,產業經濟將在以下十個方面形成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蓬勃力量。

沈青新觀察:大疫之後引領中國產業經濟發展的十大力量

一是用第三產業和服務經濟促進消費產業發展。疫情爆發,一城封,全國人口流動受限,休克療法讓交通運輸,旅遊度假,商貿物流,酒店餐飲,影視娛樂,金融服務等產業將嚴重受損,損失超萬億元。2020 年 1 月 24 日至 30 日,全國鐵路客運量比 2019 年春節同期下降 61.5%,公路、民航旅客同比分別下跌 64.6% 和 48%。基本上除了必要的交通,旅遊市場在春節期間處於停滯狀態,預計2020年旅遊業的直接經濟損失也不低於5000億元。餐飲業僅在春節7天內的損失就可能高達5000億元。原定 2020年2 月 14 日上映的 15 部電影集體撤檔,而且萬達、金逸等全國影院也都已暫停營業。疫情的爆發式增長已經使得金融市場極度恐慌,A股在中國農曆新年前最後一個交易日和年後第一個交易日暴跌。同時,大宗商品暴跌,國際原油三個月來首次跌破60美元。成千上億從事第三產業和服務業的從業人員成為受害者。疫情之後,第一步全國各省市區縣都要科學規劃,制定優惠政策啟動第三產業和消費服務業,用第三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推動消費服務業的持續快速發展,不斷增加人民群眾的收入,發展民生產業。

沈青新觀察:大疫之後引領中國產業經濟發展的十大力量

二是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和工業企業,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增加需求推動產業振興與發展。由於疫情爆發和蔓延,導致全國各省市春節法定假期延長,工礦企事業單位推遲到元宵節後上班,給全國三千多萬家工礦企業帶來嚴重損失。這次疫情實體經濟也受到嚴重傷害,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調研了995家中小企業,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到,58.05%的企業估計疫情導致2020年營業收入下降幅度超過20%,85.01%的企業維持不了3個月生存。為此,國家會把振興實體經濟,搞活工業企業放在重要位置。全國各省市縣區都會制定土地供給,財政稅收,金融服務,人才招聘,中小微企業融資貸款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重點在特色產業發展,產業集群培育,工業園區規劃與建設,招商引資與企業融資上市,新型工業化,信息化等方面進行科學規劃和項目佈局,搶抓發展機遇,推動工業企業和實體經濟的發展。

沈青新觀察:大疫之後引領中國產業經濟發展的十大力量

三是引領產業振興和區域經濟集聚融合發展。郡縣治,天下安,國家會更加重視區域經濟發展,各地都要做好產業規劃,用區域龍頭經濟和企業引領地域之間城鄉經濟的發展。疫情爆發和限制人口流動對地區與地區之間,縣與縣之間,城市與城市之間,省與省之間,國與國之間的人員往來,商貿物流,交通運輸,旅遊發展等都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比如浙江、廣東、湖南、河南、重慶、江蘇、安徽、山東等省份受疫情影響相對嚴重,疫情對上述各地一季度GDP增速預計衝擊1.57-3.00個百分點之間。疫情後,國家將進一步加大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長江三角洲經濟協作區,京津冀一體化國家戰略的發展步伐,而全國各省市縣區都要做好科學規劃,謀劃區域經濟間城鄉的協同發展,用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實現城鄉產業振興和融合發展。

沈青新觀察:大疫之後引領中國產業經濟發展的十大力量

四是疫情之後,國家會加大科技政策投入,用科技創新推動生物醫藥,航空軍工,新材料新設備,機械裝備製造,新能源開發,高鐵,航運,汽車等產業的創新發展。

沈青新觀察:大疫之後引領中國產業經濟發展的十大力量

五是搶抓智能產業發展新機遇,換道超車促發展。大疫之後,國家會加大對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5G技術,區塊鏈,智能機器人,無人機技術的研發投入,用信息化,智能化等新型產業實現換道超車,超常規快速發展。

沈青新觀察:大疫之後引領中國產業經濟發展的十大力量

六是今年國家將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科技農業,智能農業和高標準農田的規劃與建設,各省市縣區都需要謀篇佈局,因地制宜後發展特色農林畜牧水產養殖等產業。

沈青新觀察:大疫之後引領中國產業經濟發展的十大力量

七是加快特色城鎮化的規劃與發展步伐,全面推進城鎮化的發展進程。疫情結束後,全國各省市縣都要把做好魅力宜居縣城,特色產業小鎮和美麗生態鄉村的規劃與建設放在重要位置,狠抓落實。

沈青新觀察:大疫之後引領中國產業經濟發展的十大力量

八是疫情之後,各省市區縣將要做好健康城市和知名企業的品牌形象塑造。通過疫情大災大難考驗的中國人,十分看重醫療之城,文明之城,體育運動之城,衛生健康之城的城市特質,城市健康品牌將成為政府招商引資,產業振興,旅遊發展,養生度假等重要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九是大疫過後,國家將推動文化旅遊業的蓬勃發展,房地產企業也紛紛轉行,全域旅遊,文化旅遊,鄉村休閒度假,景區旅遊,健康運動,醫療養生等項目規劃設計將成為朝陽產業而快速發展。
十是大疫過後,智慧產業和商貿物流產業將快速發展!通過疫情的防控,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平民百姓都深刻感受到知識的力量和專家的智慧價值。運用科學,尊敬專家將成為新的共識,智慧創意產業和教育培訓產業將會迎來提速發展新機遇。而商貿物流產業也會因疫情結束後而迎來爆發式增長,用人少,大交通,大物流,大商貿,智能信息化的新型物流產業將會更快的發展。(消息來源: 粵港澳大灣區實戰智庫專家委員會和金必德智業集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