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贊!隴南1人!2019年甘肅省“最美扶貧人”名單公佈

2019年甘肅省“最美扶貧人”事蹟簡介


點贊!隴南1人!2019年甘肅省“最美扶貧人”名單公佈

翟小麗


  翟小麗,女,漢族,現年31歲,中共黨員,慶陽市慶城縣蔡家廟鄉大堡子村黨支部書記。


  2015年,大學生村官服務期剛滿的她就被分配到蔡家廟鄉偏遠的貧困村大堡子村擔任村主任助理兼扶貧專幹,當時她的孩子出生還不到100天。她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和自身特長,積極引導群眾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推動“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模式,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並積極為貧困戶籌措貸款,幫助他們發展致富產業。同時,她積極抓住美麗鄉村建設的大好機遇,多方爭取項目和資金,不僅改善了大堡子村的水、電、路、網、田等基礎設施,還為大堡子村建起了一處23戶的居民點、一棟兩層綜合辦公樓和一處高標準文體廣場,使大堡子村整體面貌煥然一新,成為慶城縣美麗鄉村示範村之一。村域經濟發展了,鄉村面貌改變了,她和鄉親們的心更近了。2016年,年僅28歲的翟小麗,當選為大堡子村黨支部書記,成為慶城縣最年輕的“女支書”,也被群眾親切地稱為“女娃書記”。五年來,在她和其他幫扶幹部的共同努力下,大堡子村貧困人口從273人減少到8人。


  因在脫貧攻堅中表現突出,翟小麗先後被評為“慶陽十大傑出青年”、慶陽市“三八紅旗手”、全國“脫貧攻堅·青春榜樣”大學生村官典型人物等,並被《大學生村官》雜誌兩次以封面人物作了專題報道。2018年,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


  

點贊!隴南1人!2019年甘肅省“最美扶貧人”名單公佈

張小娟


  張小娟,女,藏族,年僅34歲,中共黨員,生前系舟曲縣扶貧開發辦公室副主任。


  參加工作前幾年,她一直在鄉鎮工作,她立志改變家鄉貧窮落後的面貌,主動請纓擔任駐村幹部,經常跋山涉水進村入戶,鼓勵引導群眾大力發展藥材種植、土雞養殖,成為當地產業精準扶貧的典型。


  2016年初,她被選拔調任縣扶貧辦副主任,主要負責全縣建檔立卡、項目資金管理和扶貧政策宣傳等重點工作。她孜孜不倦研讀扶貧政策文件,創造性地以“漫畫圖解和語音播報”形式宣傳解讀扶貧政策,讓扶貧政策及時走進千家萬戶;她一絲不苟檢查指導扶貧工作,足跡遍佈全縣所有鄉鎮和行政村,貧困群眾幾乎無人不知“張小娟”這個名字,也贏得讚譽無數;她將各類扶貧數據爛熟於心,被全縣廣大幹部群眾形象地稱為舟曲扶貧的“移動數據庫”和“活詞典”,也因此成為24小時在線的“扶貧業務聯絡員”;她將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工作的唯一標準,從嚴從細檢查貧困對象識別和扶貧項目進度及質量,較真碰硬的工作作風令人敬仰。2019年10月7日,張小娟在督查指導脫貧攻堅驗收工作返回縣城途中,因所乘車輛墜入河中不幸遇難,因公犧牲,年僅34歲。


  她曾榮獲公務員三等功1次;2018年6月被中共舟曲縣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2018年10月被中共舟曲縣委、舟曲縣人民政府授予“舟曲縣‘最美扶貧人’”榮譽稱號;2019年2月被甘肅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授予“2018年度全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19年4月被共青團甘南州委授予“2018年度‘甘南州青年五四獎章’”,2019年11月被省委追授為“甘肅省優秀共產黨員”。


  

點贊!隴南1人!2019年甘肅省“最美扶貧人”名單公佈

馮小明


  馮小明,女,漢族,現年44歲,中共黨員,天水市清水縣土門鎮梁山村支書。


  從2013年建檔立卡以來,馮小明就走遍了全村所有農戶,因戶因人施策、精準幫扶,累計落實“兩後生”補助51人次、貧困學生生源地貸款32人次48萬元、扶貧專項貸款940萬元、“六大產業”扶持88戶198萬元,完成技能培訓169人次、危舊房改造78戶,群眾的脫貧短板全部補齊。


  推行特困老人“一對一”精準關愛行動,爭取幫扶單位和社會愛心人士先後為老人捐贈電熱炕、煤爐和被褥棉衣等30餘套,捐資幫建危舊房2戶,全村所有特困老人過上了“住有安全屋、穿有乾淨衣、睡有溫暖床、食有可口飯”的好日子。


  針對全村產業發展滯後和群眾發展產業不積極的問題,馮小明率先栽下了30多畝蘋果和花椒樹,在她的帶動下,全村共建成蘋果、核桃、花椒園共3356畝,並註冊成立了2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建成200畝花椒示範基地1個、50頭規模養牛場1個、果品交易市場1個,脫貧攻堅的基礎更加穩固。


  她把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化為實幹苦幹的行動,深入推進致富不忘黨恩、富民產業培育、傳統文化保護、村容村貌治理、基礎設施建設、林業生態建設、精準關愛行動、內生動力激發、農村“三變”改革等重點工作,全面補齊了村戶脫貧短板,2019年預計實現46戶貧困農戶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9%。


  

點贊!隴南1人!2019年甘肅省“最美扶貧人”名單公佈

胡叢斌


  胡叢斌,男,漢族,現年54歲,中共黨員,武威市古浪縣黃花灘綠洲生態移民產業專業合作社黨委書記。


  近年來,古浪縣大力實施生態移民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把培育壯大後續產業作為推動移民群眾高質量脫貧的有力抓手。2017年12月,古浪縣委、縣政府組建成立了古浪縣黃花灘移民區興盛種羊繁育有限公司,提出了“羊銀行”的產業扶貧模式。胡叢斌同志勇挑重擔,擔任公司董事長,挑起了帶領貧困群眾發展致富的重擔。上任起,他就把家安到公司,白天黑夜的奔忙在羊場建設、種羊引進、飼草搭配、疫病防控等生產一線。在他的帶領下,公司得到快速發展,“羊銀行”規模不斷髮展壯大,目前已建成種羊繁育基地5處,引進以湖羊、杜泊等為主的種羊36000多隻,產羔45000多隻。公司積極探索產業“造血”扶貧機制,大膽提出並實踐了“公司+貧困戶自養”“公司+合作社+貧困戶託管分紅”的運行模式,以移民區為重點,輻射帶動周邊鄉鎮,為入股貧困群眾提供種羊供應、託管養殖、技術指導等服務,帶動4000戶1.5萬名貧困群眾如期脫貧。在他的悉心經營下,2018年6月,興盛種羊繁育公司第一次向50戶貧困群眾投放羔羊1050只,標誌著“羊銀行”產業扶貧模式開始發揮效益。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計向貧困戶投放羔羊21000多隻,為貧困戶分紅760萬元。


  

點贊!隴南1人!2019年甘肅省“最美扶貧人”名單公佈

姚軍福


  姚軍福,男,漢族,現年57歲,中共黨員,平涼市靈臺縣上良鎮北張村支書。


  2007年12月擔任村黨支部書記至今,他以崇高的黨性觀念、樸實的工作作風和強烈的政治責任感,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全村脫貧致富上來,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找準目標定位,明確產業發展思路。圍繞如何實現農民收入倍增,如何拓展農業發展空間,如何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在認真審視村情的基礎上,廣泛蒐集社情民意,因社、因區域確定產業發展方向,探索出“整村養牛,塬面栽果,山地栽植核桃、推廣全膜玉米、種植紫花苜蓿”的發展模式,帶動全村養牛達到900多頭,栽植果園326.2畝,新修梯田1020畝建成了千畝核桃基地,種植全膜玉米680畝,實現了村有主導產業,戶有致富門路。搶抓政策機遇,率先建辦龍頭企業。註冊成立了靈臺縣盛豐農牧業綜合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發起成立了北張村肉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租賃流轉土地48畝,投資650萬元新建500頭標準化肉牛養殖場。在他的帶動下,全村黨員群眾新購基礎母牛160多頭,分散養牛戶達到了90%以上,徹底消除了空殼牛棚,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牛產業發展模式。圍繞產業發展,不斷拓寬增收渠道。圍繞建設全省有機蘋果生產基地這一目標,按照標準化管理模式,全村200多畝果園實現了初掛果,實現經濟收益80多萬元,果產業助農增收逐步顯現,人們常贊姚軍福同志“不但牛養得好而且果園管理也是行家裡手”。


  

點贊!隴南1人!2019年甘肅省“最美扶貧人”名單公佈

任長太


  任長太,男,漢族,現年52歲,中共黨員,白銀市會寧縣韓家集鎮袁家坪村支書。


  他是一位先富幫後富的致富能人,十多年如一日,心繫群眾,帶領袁家坪村全體黨員幹部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全村脫貧攻堅工作積極貢獻。幾年來,全村累計1647人脫貧,全村人均純收入達7698元,扶貧對象人均純收入達5620元。


  他的心裡裝的都是群眾,他夙夜在公,大力推動產業到戶全覆蓋,他忘我工作、積勞成疾。2018年在推動產業到戶全覆蓋的過程中,任長太同志病倒了,被診斷為急性膽囊炎,必須馬上手術,但他堅持說:“等產業到戶任務落實了再手術也不遲”。就這樣,他每天帶病上陣,硬是將千畝黑膜馬鈴薯,塑料大棚建設任務落實到戶。在蘭州、會寧看病期間,他都隨身攜帶《基層黨組織書記工作實務》《農村群眾工作方法》等書籍,隨時學習治村知識,編制、修訂新村發展規劃,瞭解本村產業前景;在病房裡開“電話會”,“遙控”指揮村裡事務,囑咐村社幹部一定要帶領群眾好好幹。他可以說是用生命踐行了一個共產黨人的“初心”。


  長期以來,任長太同志牢記黨的宗旨,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以實際行動展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高尚品質,贏得了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如今,他正以百倍的努力,為全村精準扶貧工作砥礪前行,帶動幫扶貧困戶454餘戶1600餘人共同致富奔小康是他的夙願。


  

點贊!隴南1人!2019年甘肅省“最美扶貧人”名單公佈

雷磊


  雷磊,男,漢族,現年45歲,中共黨員,省審計廳機關後勤服務中心副主任,靜寧縣原安鄉民寨村幫扶工作隊原隊長兼村黨支部第一書記。


  民寨村地處靜寧縣原安鄉最北部,山大溝深,自然環境十分惡劣,群眾生活貧苦。雷磊長期以村為家,逐戶走訪調研貧困戶,處理鄰里之間的矛盾,務實的工作作風很快讓雷磊和群眾打成了一片。他在省審計廳的支持下,因地制宜帶領黨員群眾積極栽植早酥梨1000畝,銜接配套新一輪退耕還林政策,解決了掛果前期群眾的收入問題。依靠耕地面積廣,引導農戶種植飼料玉米搞養牛產業,對新建暖棚的養殖戶戶均補助3000元,提升貧困戶發展養牛的積極性。實施“五改三建”和舊村改造項目,使人居環境得到全面改善。修建村博物館、鄉村舞臺,豐富農民娛樂生活,讓這個昔日的貧困村變成了方圓百里的“明星村”。


  他心繫群眾,在重陽節為全村8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帶去蛋糕共度節日;八月十五和國慶節兩節前夕,帶上禮物,看望全村70歲以上的留守老人和抗戰英模;春節期間,聯繫專業演員,為村民們舉辦文藝演出;邀請中書協會員為村民們書寫過年的春聯;大年初二從省城返回民寨村,組織舉辦村民運動會。為村小學捐贈複印打印一體機和冬夏校服、書包,為全村最貧困的五戶家庭募捐電視、過冬被褥。雷磊的幫扶事蹟被省市縣媒體多次宣傳報道,並於2017年評為“感動平涼人物”,2018年評為“全省脫貧攻堅獎貢獻獎”“全省雙擁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點贊!隴南1人!2019年甘肅省“最美扶貧人”名單公佈

張世雄


  張世雄,男,漢族,現年55歲,中共黨員,甘肅菁茂生態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2007年,為積極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的號召,張世雄緊抓政策機遇,帶領著13個農民,在甘、寧、內蒙古三省區交界處的騰格裡沙漠南緣開始了戰天鬥地的奮鬥歷程。他們開荒山、建泵站、修水庫、辦企業。歷經十多年的努力,張世雄創建的甘肅菁茂生態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發展成為帶動一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公司總資產規模5.7億元,年銷售收入達2.3億元。


  張世雄始終心繫農村,在帶領企業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以土地流轉、訂單農業、合作社入股等形式,帶動景泰當地農民脫貧致富:一是流轉農民土地40000畝,每年支付流轉費用1332萬元,帶動3000戶農戶(含1458戶貧困戶)脫貧致富;二是每年僱用當地富餘勞動力10萬人次,支付勞務費用1000多萬元;三是成立甘草羊養殖協會,帶動400戶農戶每年每戶增收2.5萬元;四是採用訂單農業形式,公司提供種子,免費提供種植技術,保底收購,與寺灘鄉等五個鄉鎮20多個村的1000戶農戶簽訂甘草訂單種植合同,種植面積達15000畝,帶動1000多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點贊!隴南1人!2019年甘肅省“最美扶貧人”名單公佈

王永傑


  王永傑,男,漢族,現年43歲,中共黨員,省發展改革委石油天然氣和科技裝備處處長,白銀市靖遠縣北灣鎮新坪村黨支部原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


  王永傑和其他駐村幹部經走訪調研、徵求群眾意見、反覆論證後提出,要把日光溫室作為村裡的主導產業進行大力培育。為解決日光溫室建設土地問題,他們反覆入戶動員宣傳,最後,全村95%以上的群眾同意流轉土地,兩年建成日光溫室579座;同時,他帶著村幹部多次與省農業扶貧產業產銷協會、中天羊業公司、中國好食材公司、青藏高原市場銜接,達成合作意向,以“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種養業。


  兩年多來,王永傑積極銜接省殘聯為26名聽力障礙群眾免費安裝助聽器,為12名白內障患者免費手術治療;聯繫甘肅興華助學基金會和相關教育部門對184名高中貧困生每人每年資助助學金2000元。短短兩年時間,新坪村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跨越發展,產業覆蓋率高達99.8%。截至2018年底,投入生產的日光溫室產值達到1300多萬元,戶均增收近2萬元。自搬遷以來,新坪村首次脫貧45戶193人,村集體實現收入6.8萬元。王永傑所在的新坪村駐村幫扶工作隊也在2017、2018連續兩年被評為全省先進工作隊,王永傑個人也獲得了“全省脫貧攻堅獎先進個人”“先進幫扶隊隊長”榮譽稱號。


  

點贊!隴南1人!2019年甘肅省“最美扶貧人”名單公佈

李江濤


  李江濤,男,漢族,現年45歲,中共黨員,康縣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


  自擔任扶貧辦主任以來,他帶領扶貧辦一班人充分發揮脫貧攻堅“參謀部”和“作戰室”作用,全力提高脫貧質量,著力鞏固減貧成效,紮實推進脫貧攻堅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先後被評為隴南市優秀共產黨員,2018年度全省脫貧攻堅獎先進個人。抓環境扶貧,利長遠、打基礎。積極響應縣委決策部署,從老百姓最關心的水電路房等基礎條件改善入手,統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和貧困村社基礎設施建設綜合性環境扶貧工程,全縣350個行政村1640個自然村中92%的村社從“髒亂差”變為“綠美淨”的美麗鄉村,夯實了穩定脫貧和鄉村振興基礎。抓產業扶貧,多元化、穩增收。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群眾長久穩定脫貧的治本之策,著力推進特色產業與“一戶一策”精準對接。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探索建立“政府引導+公司運營+協會管理+大戶帶動+貧困戶聯動”旅遊扶貧模式,帶動2260戶8800名貧困人口實現高質量脫貧。大力推行“網店+農戶”“網店+企業”電商扶貧模式,帶動2.4萬名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抓精神扶貧,破陋習、激內力。倡導扶貧與扶志、扶智、扶德並重,向縣委提出開展精準脫貧“雙三千、雙三百”“全縣脫貧光榮戶”表彰獎勵活動和“明窗亮灶”行動,有效破除了困難群眾“等靠要”落後思想,內生脫貧動力不足等一系列現實問題。截至目前,全縣貧困人口由2014年16839戶64840人減貧至321戶1023人,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36.41%下降至0.57%,為如期高質量實現整縣脫貧摘帽奠定了堅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