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神壇的“文聖”孔子,存留至今的文廟建築,古樸雄偉

走下神壇的“文聖”孔子,存留至今的文廟建築,古樸雄偉

絳縣文廟位於山西省運城市絳縣城內文廟路1號。201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走下神壇的“文聖”孔子,存留至今的文廟建築,古樸雄偉

絳縣文廟始建於唐代。元、明、清歷代分別進行了重修和擴建。現僅存大成殿和明倫堂。

走下神壇的“文聖”孔子,存留至今的文廟建築,古樸雄偉

大成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簷歇山頂,斗栱五輔作雙下昂。大成殿為元代建築風格,簡樸而莊重。據資料顯示,該殿為元代大德年間的實物,有著很高的建築歷史研究價值。

走下神壇的“文聖”孔子,存留至今的文廟建築,古樸雄偉

樑架結構規制宏大,跨度寬闊,實用合理,粗獷豪放。粗壯的木材堅固耐用,歷經數百年完好無朽。

走下神壇的“文聖”孔子,存留至今的文廟建築,古樸雄偉

四角的飛簷高高挑起,若飛舉之勢。猶如飛鳥展翅,輕盈活潑。既能使大殿顯得氣勢如虹,雄偉壯觀,又可減少風雨侵蝕,延長大殿的壽命。

走下神壇的“文聖”孔子,存留至今的文廟建築,古樸雄偉

明倫堂面闊五間,進深四椽,為清代遺構。

走下神壇的“文聖”孔子,存留至今的文廟建築,古樸雄偉

文廟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創立的儒家思想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推崇。而且逐步升級,到了登峰造極無以復加的地步。以致於後來全國各地到處修建文廟,對孔子頂禮膜拜。

走下神壇的“文聖”孔子,存留至今的文廟建築,古樸雄偉

大成殿是宋徽宗根據孟子讚譽孔子為“集大成者”的說法,將供奉孔子的大殿欽定為大成殿。

走下神壇的“文聖”孔子,存留至今的文廟建築,古樸雄偉

上世紀初爆發了舉世聞名的五四運動,在當時“砸爛孔家廟”口號下,孔廟的地位開始下降。又經過批林批孔運動,孔子業已走下神壇,迴歸到他應有的歷史地位。

走下神壇的“文聖”孔子,存留至今的文廟建築,古樸雄偉

作為“文聖”的孔子,其仁義禮智信的儒家思想,影響了國人二千多年。近年來孔子學院在世界各地的蓬勃興起,也充分說明了孔子入世思想的生命力與影響力。

走下神壇的“文聖”孔子,存留至今的文廟建築,古樸雄偉

絳縣文廟歷經數百年風雨侵蝕,仍保存完整,堪稱奇蹟。作為祀奉孔子的廟堂,能夠歷經滄桑而存留至今,亦實屬不易。

走下神壇的“文聖”孔子,存留至今的文廟建築,古樸雄偉

我,林間泉韻。愛好文學,喜歡攝影。遊走于山川水澤,漫步在庭堂院落。鍾情古文化,融入新時代;擁抱大自然,記錄小情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