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盤——如何打造高績效的團隊?

管理者的目標就是源源不斷地、最優成本地生產企業所需要的產品。搞清楚用戶是誰,用戶價值是什麼,如何在預算線約束的情況下交付用戶價值,是管理者作為“產品經理”要去思考的關鍵問題。本文將圍繞這個主題展開,介紹2019年我的管理思考。

覆盤——如何打造高績效的團隊?

圖1:文章目錄

一、先從本質看管理

(1) 企業的分工與角色

以私有制為核心的民營企業,它的根源動力來自亞當斯密提出的“看不見的手”,即市場力量。尤其在金融體系高度發達的今天,資本的回報率遠遠大於勞動回報率,導致財富向資本的所有者集中,也反向刺激了創業者對市場機會的加註,以換取長期的財富與成就。

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就誕生了。它的邏輯非常好理解,企業家採購生產資料、僱傭勞動力,生產服務/產品提供給消費者換取商業回報。馬克思認為這個過程中存在剩餘價值的剝削,但西方經濟學則認為企業家之所以賺到超額的錢,除了生產資料、勞動力,企業家精神才是至關重要的。

覆盤——如何打造高績效的團隊?

這種意識形態之爭也許還要上百年才能有個結果,但今天的你仍然有房貸要還,所以要站在市場化的角度去、勞動力的角度去理解企業的運轉邏輯。


本質:私營企業是一種以營利為目的,向消費者提供產品、服務的社會經濟組織,它的核心是“私有產權”。沒有企業產權的激勵,就不會有企業家精神。

覆盤——如何打造高績效的團隊?


運轉:企業運轉,是通過企業家“投入資本”、“僱傭勞動力”,組織生產,並將產品、服務售賣給消費者獲取收入的過程。


角色:

① 企業的所有者:擁有企業的產權,可以決定企業的發展及資源配置,並在這個過程中投入資源、承擔風險、享受收益.

② 企業的經營者:被企業所有者僱傭,負責企業實際經營,併為企業的發展結果負責的經營管理人才(高級勞動力)。當然也有所有權和經營權不分離的企業。

③ 企業的勞動力:被企業僱傭的基層勞動者,分為兩類人:

1. 組織生產型勞動力(高級總監、總監、組長....)

2. 實際生產型勞動力(專家、主管、專員....)

(2) 生產力的來源

所以,不管你是總經理、總監還是專員,本質上只是勞動力而已。永遠聚焦於你的生產能力,很重要。

作為一個業務團隊的負責人,勞動目標應該有兩個核心部分:

① 業務規劃與設計

這塊兒的內容,我在《萬字長文 | 如何做好TO B產品?》已經比較詳盡地介紹過了,大家可以參考。


② 組織的建設

管理者對勞動力的組織、激勵,並不是很多雞湯文章裡抽象的概念,而是企業付給你錢的每一分鐘需要面臨的現實問題。比如:


  • 團隊招人的預算比BAT低不少,招到的人生產力不夠高,能不能通過你的管理槓桿放大?


覆盤——如何打造高績效的團隊?

圖2:預算約束與管理槓桿


  • 有人說對員工“真誠”只是一種管理的手段,這是對的嗎?

  • 每次討論方案,某位成員意見特別多,總是要“找茬”,感覺難以管理。

  • 有成員對領導很熱情,對同事很冷漠,大家相互之間溝通成本比較高。

  • ......


二、組織建設

(1) 構建系統

系統是非常重要的,它從結構上決定了管理的效率。系統化的優勢很多:


  • 穩定的架構為生產力兜底。這很容易理解,結構化管理產品,相比你每次東做一些、西做一些,對產品質量、進度的控制能力肯定是更強的。比如:豐田的精益生產、Agile。

  • 構建系統是標準化的過程,可以大幅提升成員的判斷力。包括:目標從哪裡來?如何與人合作?如何利用組織過程資產(物料、標準、方案...)?哪個時間節點需要彙報,彙報的標準是什麼?......


每一次標準化,都使得團隊的溝通成本、認知成本整體降低。


我的管理系統分為四部分:


  • 價值觀

  • PDCA

  • 知識積累

  • 組織建設


覆盤——如何打造高績效的團隊?

圖3:管理架構

通過持續迭代這套系統,已經連續拿了3年事業部的最佳團隊,實踐下來還是有很效的。接下來我會就其中重點的內容展開講解。


(2) 共同價值的重要性

價值觀是很重要的,在公共空間裡,我們可以允許不同的價值、異見,試圖通過思想的多樣性保障社會智力的持續提升。但在企業裡,生產的穩定性、高質量、目標可達性,是企業家僱傭管理型勞動力的目的,所以我們必須要招到一幫價值觀能兼容的人,否則生產將變得十分低效。

也不要去試圖改變別人的價值觀(很難變的),你花團隊的時間去試圖改變一個成員的價值觀,不僅是對組織投入的不負責,也是對團隊績效的不負責。

價值觀的產生,本身就是“老闆文化”的體現,這與前文中提到的本質是相呼應的,企業的所有者/經營者是什麼價值觀,企業就是什麼樣子,這種判斷方法要比牆上HR貼的標語要可靠得多。

當然,不同的領導者價值取向是不一樣的,沒有所謂的正確/錯誤之分。


以下是我管理團隊的價值共識:


① 價值共識

1)此時此刻,非我莫屬

人總會走到你不擅長的位置(彼得原理)。勇於接受挑戰、承擔責任的團隊,才能有更高的生產力。管理者應當衝到最前面,最勇於承擔責任,去激勵所有人。

2)用戶第一,使命必達 ,擁抱變化


  • 現代經濟是以“需求”為核心的經濟,只有把用戶價值放在首位,產品才更有機會從競爭中脫穎而出。

  • 承諾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是培養良好職業素養的最佳途徑。

  • 互聯網的同學都知道,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如何在快速變化的競爭市場中持續解決問題、輸出價值,是團隊績效的主要來源。


3)少怨他人,簡單正直,勞有所得


  • 2018年之前我是個很愛抱怨的人,那段時間也是我貢獻值最低的。但 “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關鍵,抱怨只會減弱這種能力、激化團隊間的矛盾、降低整個團隊的生產力。

  • 簡單、正直意味著你不用花時間去奉承誰、陷害誰、欺騙誰,這些動作都沒有任何意義,只會受到懲罰。就事論事是團隊相互信任的基礎,要保證事大於人。

  • 勞有所得是契約精神的基礎,團隊管理者不能只講奉獻不提回報。


4)自我管理、相信團隊、相信科學


  • 一個人的工作成果80%都來自對“自我管理”,可靠的人才會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極致。

  • 相信團隊的力量,建設敏捷的組織。管理者與團隊要相互成就。

  • 不要用辛苦感動自己,每天想想如何更高效、合理地工作。相信專業、相信常識就是在相信科學。


5)做勇於質疑的人


  • 組織做決策之前,對事不對人的質疑是必須存在的,否則管理者容易滋生“皇帝思維”,變成一個你我都厭惡的蠢貨。

  • 但一旦組織做了決定,必須保留意見,堅決執行,這樣即使失敗了,團隊也能很快再爬起來。


6)加班不用發朋友圈


  • 沒有必要,不會加分,可能會減分。


② 拒絕/幹掉六類人


  • 對上對下態度不一致的人;對上無腦稱讚,對下刻薄無情。

  • 沒有做事的立場老好人;試圖得到所有人的好意,無底線妥協。

  • 敢侵佔公司利益的人。

  • 缺乏同理心,個人主義高於組織利益的人。

  • 想搞山頭主義的人,一到集體中的反應就是拉幫結派,以鬥爭為樂趣。

  • 只注重工作,極度漠視家庭的人。


價值共識並不是道德批判(很多人喜歡上綱上線),而是甄選想要合作者的標準,保障團隊的生產力,為公司負責。但世界是多樣化的,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發展的組織。

覆盤——如何打造高績效的團隊?

最後有一點值得說,就是我發現其實職場裡沒有“傻子”。就算是個特別小白的應屆生,只需要1個月就能知道管他那個人到底什麼情況。所以,企圖把“真誠(假)”當做管理人的手段的想法,是不可靠的。

謊言終究只是謊言。


(3) 敏捷的項目管理

一個業務要持續發展,有兩種工作要做:


  • 重複性工作,例:日常的數據監控、客服等運營工作。

  • 項目型工作,通過完成一個新項目改善產品/運營,從而讓業務發展得更好。


覆盤——如何打造高績效的團隊?

圖4:業務與項目的關係

業務從0~1的過程中:


  • 需求變化很快、要求整個組織足夠敏捷、高適應性地去為組織提供服務。

  • 團隊規模的擴張,沒有體系化的項目管理,將出現:“信息不對稱、進度把控弱、協同成本高、邊界不清晰”等問題。


1)敏捷的業務運營

如同產品是迭代出來的,運營要持續優化業務,也必須採取迭代交付的模式,以應對多變的業務需求。

覆盤——如何打造高績效的團隊?

圖5:迭代式運營

2)什麼是Scrum?

Scrum一詞來自橄欖球運動中的“並列爭球”。它是一套輕量級的核心價值觀、原則和實踐,統稱為 Scrum 框架。人們可以解決複雜的自適應問題,同時也能高效並有創造性地交付儘可能高價值的產品。

在這個框架下,我們可以檢驗團隊是否符合 Scrum 原意的要求:

1. 團隊成員是否有共同目標?

2. 團隊成員是否開誠佈公地緊密合作?

3. 團隊成員是否經常檢視和調整?

......

覆盤——如何打造高績效的團隊?

圖6:Scrum Process

3)Scrum的運營實踐

Scrum的運營實踐,借鑑了Scrum在產品開發上的應用。

它是一種有計劃、持續迭代的運營策略。通過多次交付來應對需求的變化,逐步得到一個完善的解決方案,並影響業務的結果。

覆盤——如何打造高績效的團隊?
圖7:Scrum運營實踐概述


Scrum運營有哪些角色?

BusinessOwner(BO):業務負責人


  • 職能:負責勾勒業務願景、為業務指明方向、計劃節奏、考慮成本等。他一方面要理解用戶、利益干係人的需求。另一方面,對正在推進的業務,要和產品、運營、研發團隊緊密合作,驗收各方交付出來的產品。


Scrum Master(SM):敏捷教練


  • 職能:Scrum Master 既是 Scrum 團隊的教練,是團隊服務型領導、“保護傘”和“清道夫”。

  • Ⅰ負責指導團隊在通用的 Scrum 框架上建立並遵循自己的過程;

  • Ⅱ 充當教練、在過程方面發揮教導作用;

  • Ⅲ 負責保護團隊不受外部干擾和障礙;

  • Ⅳ 他是領導者,不是管理者。


我們的實踐中沒有專職的項目經理,團隊50%的同學都學習過PMP/ACP,所以要求項目負責人自己要承擔Scrum Master的職責。


Operation Team(OT):運營團隊


  • 職能:負責確定如何交付業務負責人要求的成果,負責運營的策略設計、數據分析等工作;團隊成員整體具備的技能,需要足以實現業務負責人要求交付的業務價值。


項目管理概述

Ⅰ 業務計劃( Business Planning)

每月的OKR評審會議將產出“業務代辦列表、OKR”。

主R:業務負責人


  • 待辦業務列表:業務發展所需的核心項目及優先級(顆粒度粗)。

  • OKR:評估一段時間內各項目的目標及關鍵結果(顆粒度細)。


覆盤——如何打造高績效的團隊?

圖8:Uber的OKR示例


Ⅱ 衝刺計劃(Sprint Planning)

主R:Scrum Master

基於“OKR、業務待辦列表”,Scrum Master需帶領敏捷運營團隊,將“業務待辦列表”中的工作拆解為下一個衝刺(Sprint)的“工作包”列表。


  • 工作包是一個有明確時間節點的可交付成果(顆粒度很細)。例:Eric,2月10日,交付“高價值客戶的調研報告”。其中需要包含:客戶的權力地圖、關鍵決策人描述,當前使用的競品及費率情況,競爭分析等。


Ⅲ 衝刺(Sprint)

主R:Scrum Master、運營團隊


  • 時間盒:以時間盒(例:2個自然周)為單位進行衝刺(Sprint),持續交付工作包。在每個時間盒結束後,重新評估一次“業務待辦事項列表”所需交付的工作包是什麼,以適應業務的變化。


覆盤——如何打造高績效的團隊?
圖9:時間盒


  • 看板:使用“看板”作為“信息發射源”,向團隊同步各項目衝刺(Sprint)的工作包狀態。


覆盤——如何打造高績效的團隊?

圖10:Teambition看板


Ⅳ 衝刺回顧(Sprint Retrospective)

主R:運營團隊

每個月結束(約2個Sprint),結合OKR做衝刺回顧(覆盤)。回顧的目的是:


  • 評估目標及達成情況。

  • 遇到了哪些問題?有什麼亮點?

  • 總結經驗教訓、客觀規律。

  • 總結接下來衝刺(Sprint)的改善項。

  • 團隊進行充分的交流、溝通。


Scrum是一種非常好的PDCA實踐,堅持的時間越長,團隊應變複雜變化的能力越強。

(4) 重視組織過程資產

很多團隊在發展過程中,材料是散落在不同人的手上的,這種工作模式有很多弊端:


  • 協同編輯能力太弱。尤其負責人更換後,資料交接是靠在同事佈滿了一堆文檔的桌面上挨個找出來的,效率低下。

  • 沒有歷史記錄。資料很容易遺失,導致重複工作。

  • 沒有組織過程資沉澱。關鍵人一離職,組織就什麼都沒了。


建議使用Confluence,歸集組織的核心文檔,通過協同維護、有邏輯的頁面樹,建設組織的集體智力。隨著業務持續的發展,Confluence中的材料會在中後期解決組織在信息互通、核心信息查詢上的瓶頸。

注:Teambition也推出了類似的產品Thought,更符合中國人的使用體驗。

覆盤——如何打造高績效的團隊?

圖11:Confluence示例圖

2019年,我們在“團隊建設”方向累計輸出了50+篇內容。其中絕大部分是我產出的,這也讓我的管理思路越發清晰,和成員之間在管理的價值、系統、邏輯上沒有什麼信息不對稱,溝通的效率、有效性非常高。


(5) 打造學習型組織

從管理槓桿的角度來看,勞動力的生產力可以從以下方面提升:


  • 做正確的業務決策,讓拼命幹變成拼命有意義地幹。

  • 好的管理激發成員的主動性,讓勞動力主動幹、拼命幹。

  • 好的管理降低溝通成本,讓工作更有效率(溝通成本是經常遇到的頭疼問題)。

  • 好的管理通過系統兜底,能夠通過機制保障穩定性。

  • 幫助勞動力持續提升能力,讓其單位時間的生產效率更高。


打造學習型組織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勞動力的生產能力。這種事情靠自覺很難,還是要靠制度。

覆盤——如何打造高績效的團隊?

圖12:人才培養

為此我做了三件小事:

① 讀書會:每個月大家會一起讀一本書,寫讀書筆記,然後花1個小時坐在一起分享。目前團隊累計看了20本書,輸出讀書筆記200+篇。

書單:


  • 產品:《俞軍的產品方法論》、《啟示錄》、《交互設計沉思錄》、《幕後產品》、《決勝B端》、《點石成金》

  • 運營:《精益數據分析》、《超級運營術》

  • 經濟學:《經濟學通識》

  • 心理學:《烏合之眾》、《社會性動物》

  • 思維:《窮查理寶典》、《金字塔原理》、《走出思維的誤區》

  • 法律:《洞穴奇案》

  • 組織:《賦能》

  • 物流:《供應鏈物流管理》、《中國卡車司機調查報告》、《門到門時代》、《供應鏈管理:高成本、高庫存、重資產的解決方案》


團隊每年能一起看10本以上的書,會產生很多正向的化學反應。

覆盤——如何打造高績效的團隊?


② 課程學習:每週二、週四下班都會一起聽一節得到的課程。包括:《梁寧產品思維30講》、《梁寧增長思維30講》、《薛兆豐的經濟學課》。

聽完以後,我更喜歡和大家討論如何反駁這節課的觀點。尤其是薛兆豐這種奧地利、芝加哥學派的代表,看似邏輯自洽,實際上都是點的論證,很難拿到實際的政治體系中去解決管理問題(在不同意識形態的環境下)。反駁的過程,實際上也是鍛鍊成員批判思維的過程。

不能因為誰是權威,就不加思考地認同他所說的所有話,必須要有質疑的能力,質疑也不是抬槓,而是針對事實提出不同的觀點。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接納不同的觀點。


③ 輪子製造者:跑了很久的Scrum以後,我發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大家被系統“馴化”了,等著老闆給“輪子”,教他們用“輪子”,喜歡靠等而不是自己去“造”。

這對於成員的長期發展非常不利,一旦脫離現有體系,自己很難再有相同的績效表現。

很多成員都是工作了很多年的,有些被社會的焦慮情緒所幹擾,買了很多課程聽,發現還是沒有什麼用。

原因很簡單:“別人的輪子終究是別人的,就算全部告訴你,你也用不好,必須自己總結。”

這個問題是在月度1V1訪談後發現的,從那以後,我開始推動大家梳理每個人最核心的“輪子”,有項目管理方向的,有業務設計方向的,有數據方向的。必須迭代式地推動成員持續輸出自己的輪子,才能保障他們未來不論在什麼樣的體系下, 都能有兜底的產出能力。

成就別人,更是成就自己。

(6) 1V1訪談對管理的影響

如果你真的把管理當成做產品,那你就必須有迭代的機制,1V1就是一種非常好的迭代機制。

我管理過的團隊在10~20人規模,每個月會和至少10個人1V1溝通,每個人大概25min,如果是年度的1V1大概1個小時。通過1V1溝通,瞭解成員視角中組織的不足與認同的部分,以及成員對管理者、自己的看法。

蒐集完所有成員的訪談記錄後,回去整理成一份包括,向團隊彙報。我以2019年年度1V1訪談的結構為例:

第一部分:向團隊彙報11月1V1報告中,管理上需要改善的TO-DO的推進進展。如果部分沒有完成,會繼承在下個月繼續彙報,直到完成為止。

第二部分:團隊總結。


  • 對大家認為團隊還需要改善的問題做概述,總結團隊的核心問題。

  • 對大家最認可團隊的點做總結,尤其重視發揚團隊文化中被高度認可的部分。


第三部分:個人總結。

對大家今年最大的收穫做總結。重視員工個人成長。

第四部分:回到過去。

訪談問題:“假設待著上帝視角回到一年前,你在工作上會做出什麼不一樣的選擇?”

開放式問題,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沒有標準答案。

問這個問題是想培養大家的一種思維習慣,「每半年往回看一看」。今天你帶著“上帝視角”回到過去,就如同半年後你帶著它回到今天一樣。我們不能改變過去,但可以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用更好的策略去展望未來,不斷精益地發展,讓自己在長時間週期上有更大的贏面。

第五部分:今年對我的問題/意見/建議?

問題(部分):


  • 如何做到自律?

  • 組織管理應該怎麼去做?

  • 如何獲取大量信息?

  • 為什麼閱讀後你還能記下來?


意見/建議(部分):


  • 個人的焦慮很容易顯現(寫在臉上),容易對團隊產生負面影響。

  • 問題抓得過細,可以給大家更多的思考空間。


針對上述的每一個問題,都在報告中做了解答。

第六部分:改善方案。

針對本次1V1團隊反映的問題,列出對應的TO-DO,在下一個週期中挨個交付,改善管理水平,並在下次1V1報告中向團隊彙報進度。

其實,上述方法非常容易做到,貴在堅持,貴在真誠。管理和產品一樣,要做好是沒有盡頭的。

三、自省自知

(1) 勞動力的命運

① 市場化的浪潮

在人力資源市場實際上是高度市場化的,企業需求與勞動力的供需關係,隨著人口結構、宏觀經濟及產業結構的變化而變化。

勞動力對企業的議價,也和其自身的可替代性、在整個生產中的地位有很大的關係。為什麼互聯網行業大家普遍薪酬都比較高?還是因為企業產品的核心生產要由人完成(產品設計+代碼實現+業務運營),企業家自然可以多給錢。

那實體行業呢?

以製造業為例,產線是核心生產力,機器不能停(每一秒都是錢,就像程序員996一樣),人有時候不過機器的一塊零件而已。

2014年,應屆畢業的我作為供應商去過一些臺企代工廠,裡面的大陸工人穿著整齊劃一的服裝,上面印著“真、善、美”的文字,他們每天24小時輪班,活在戒備森嚴的廠窗下,沒有下午茶和健身房。勞工上下班都要過安檢,為了防止電子器件外流,安檢強度很大,並且還有時段限制,如果超出凌晨1點的下班時間,就只能再等幾個小時下班。在臺企代工廠文化裡,保安對勞工的態度都是非常惡劣的,辱罵、鄙夷、威脅的詞語是交流的常態。

當你沒有用的時候,企業家也沒必要笑臉相迎,功利主義世界歡迎你。


② 能力評估

當然,抱怨是弱者的表現,作為管理者更需要明白,勞動力再富裕,好的人才還是稀缺。持續對自己的綜合能力做全面的評估和跟蹤,很重要。

廣義的“人才能力”可分為三個部分:價值觀;通用能力;專業能力:


  • 價值觀:包括善良、誠信、重視用戶/組織利益等,它用於評估一個人的價值選擇。價值觀是Team的合作基礎,它將在短、中、長期影響Team的發展。

  • 通用能力:包括思維模式、自信、自驅力、責任感、同理心等,它用於評估一個人面對壓力、困難、挫折、挑戰、瓶頸等問題時的承受與解決能力,以及一個人思考的系統性、邏輯性、獨立性。決定了一個人的天花板。

  • 專業能力:包括管理、產品、運營、技術等專業能力等,它用於評估一個人在專業領域的生產能力,直接決定了人才與崗位的匹配度,直接影響到團隊現期的生產力。


覆盤——如何打造高績效的團隊?

圖13:能力模型


Tips:可以建一張表格,對自己的上述能力打分,持續觀察自己的變化。

覆盤——如何打造高績效的團隊?

圖14:能力檔案


(2) 多元的世界

我的經驗發現,有不少聰明人,在溝通的過程中只想證明自己是最聰明的,很容易忽略別人在說什麼。這種心態很容易導致他們停滯不前,封閉自己。

有不少有成就的人,已經有了“皇帝心態”,對其他人經常予以漠視,忽略他人觀點,年齡越大的人越容易這樣,他們成為了路徑依賴的囚徒。這種人也很容易在一個臨界點就停滯不前(不再有輸入了)。

我想起小的時候,我對紋身的人的看法就是:“不好好學習,壞學生,沒出息。”直到我結婚前也去紋了一個我老婆的名字,那時候我開始反思,每個人其實信息都不會是充分的,我們的經歷永遠是有限的,所以面對不同的觀念,更重要的是記下來、去思考,而不是爭輸贏。

世界是多元的,自省自知。


(3) 每一天都在修行

每往前走一步,你就能看到世界上有更多有趣的靈魂,有更多優秀的人,有更激烈的競爭,人生的每一天都在修行。

尤其在這個功利主義大行其道的時代,如何從內心建立強大的自信,去面對那些焦慮的吹哨人,是每一個即將步入中年的管理者需要去思考的問題。

最重要的,還是想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而不是執著於別人擁有什麼,這會是我們幸福的本源。


本文由作者@一隻特立獨行的Eric 在PMCAFF社區發佈,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