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險企2019成績單:整體保費漲三成,財壽險盈利能力顯差距

近日,各險企陸續披露2019年4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外資險企中,除中航安盟、安盛天平2家財險公司及友邦人壽、中英人壽、鼎誠人壽、長生人壽及平安健康5家壽險公司外,其餘財、壽險外資險企4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已悉數披露。

梳理全年數據來看,外資壽、財險公司分別實現保費收入2730億、298億,同比增幅均約3成,淨利潤、償付能力方面也整體表現穩定,根據保險業對外開放推進節奏,在2019年外資保險公司增資、設立分支機構、分公司等動作之下,2020年保險業對外開放將進一步落地。業內指出,從長遠來看,保險業對外開放的步伐不會放緩。無論是國外投資的股權佔比,還是外資進入中國國內市場的渠道拓展,都會對我國金融主體產生深遠影響。


外資險企2019成績單:整體保費漲三成,財壽險盈利能力顯差距


外資壽險公司保費突破2700億,德華安顧虧損3.66億居首

首先來看壽險公司,據藍鯨保險不完全統計,外資保險公司2019年合計實現保費收入2729.82億元,同比增約3成。其中工銀安盛人壽以542.11億元排在首位,同比增幅逾6成,恆大人壽實現保費收入420.23億元,同比實現3成的增幅,其中4季度實現保費收入180.43億元。

外資險企2019成績單:整體保費漲三成,財壽險盈利能力顯差距

(友邦、中英人壽、鼎誠人壽、長生人壽及平安健康為2019年前3季度數據)

友邦人壽暫未披露4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從前3季度的257.23億元保費收入來看,仍居於外資壽險公司“三甲”;2019年全年原保費收入突破百億的還有中信保誠人壽、招商信諾、中意人壽、中美聯泰以及交銀康聯,其中中信保誠保費收入突破200億。

仍有5家外資險企2019年保費收入未能突破10億元,分別為德華安顧、中韓人壽、瑞泰人壽、中法人壽、君龍人壽。鼎誠人壽前3季度僅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0.64億元,全年保費能否突破億元,仍是未知數。

再來看盈利情況,外資壽險公司保持穩健特色,全年合計實現淨利潤約164.43億元,其中,友邦前3季度實現淨利潤53.11億元,若延續以往盈利態勢,全年淨利潤將有進一步突破。2019年末,友邦保險推進“分轉子”,深拓內地市場,引入保險業老將李源祥,2020年的內地經營動作,值得關注。

外資險企2019成績單:整體保費漲三成,財壽險盈利能力顯差距

(友邦、中英人壽、鼎誠人壽、長生人壽及平安健康為2019年前3季度數據)

中美聯泰、中信保誠分別實現18.54億、17.42億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6.17%、57.79%,招商信諾實現13.75億元淨利潤;此外,中宏人壽、工銀安盛、中意人壽、恆大人壽淨利潤均逼近10億元。

仍有部分外資壽險公司在2019年出現虧損,其中德華安顧人壽淨虧損3.66億元,暫未走出虧損週期,成為虧損最為嚴重的外資險企,復星保德信人壽、匯豐人壽、君龍人壽等險企也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

從償付能力情況來看,2019年4季度末,除經營處於停滯狀態的中法人壽,償付能力為-14743.4%外,其餘外資壽險險企整體償付能力充足,集中於150%-300%區間。

整體來看,以保障型業務為主的外資壽險公司表現整體穩定,保費、淨利潤保持上行趨勢。2018年以來,在保險業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背景下,外資壽險公司也在逐步推進在華業務,2019年中韓人壽、復星保德信人壽、中銀三星人壽等險企推進增資。根據監管要求,2020年開始,壽險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突破51%的限制,達到100%,政策春風之下,外資壽險公司的佈局與對中國保險業整體影響,值得期待。

外資財險公司保費收入增約3成,信利保險4季度保費為負

再來看財險方面,2019年,據藍鯨保險統計,外資財險公司合計實現保險業務收入約297.52億元,同比增逾3成。

分公司來看,前3季度保費收入排在首位,實現43.88億元保費的的安盛天平暫未披露4季度業績。從已披露數據來看,2019年保費收入排在首位的外資財險公司為國泰財險,實現保費收入48.23億元,背靠螞蟻金服股東優勢,國泰財險退貨運費險成為業務的主要支撐。

外資險企2019成績單:整體保費漲三成,財壽險盈利能力顯差距

​中航安盟、安盛天平為2019年前3季度數據

其後是安聯保險與利寶互助,分別實現保費收入25.29億、22.76億元,其中安聯保險同比增約1.5倍。

美亞財險、三井住友等8家險企保費收入突破10億,前3季度實現保費收入16.61億元的中航安盟也暫未披露4季度數據,全年保費預計居於行業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表示退出直保業務的信利保險,4季度保費收入為-56萬元,全年合計保費收入0.08億元,而正是保費收入的減少以及銀行定期存款本息無法收回,信利保險指出,將對其淨現金流產較大影響,對此,信利保險表示,將針對重要大額保險,加強與客戶及經紀人的溝通和信息交流,確保重大保單的續保,同時拓展業務渠道,防範因保費收入劇烈變動對淨現金流產生的壓力。

在車險紅海拼殺激烈的背景下,財險公司的盈利情況頗受關注,重點深耕責任險、企財險的外資財險公司,盈利能力則相對穩定,據藍鯨保險統計,2019年合計實現淨利潤7.62億元。

外資險企2019成績單:整體保費漲三成,財壽險盈利能力顯差距

​中航安盟、安盛天平為2019年前3季度數據

但盈利能力有限,其中,美亞財險實現2.29億元淨利潤,其餘財險公司淨利潤均未能突破億元,此外,利寶互助、富邦保險以及信利保險,則略有虧損。

償付能力方面,外資財險公司2019年末核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整體略高於壽險公司,集中於200%-400%。此前,受制於監管要求,外資險企在分支機構設立方面有所限制,藍鯨保險注意到,2019年,相關門檻降低後,已有不少險企醞釀並落地分支機構的設立動作,伴隨著業務進一步開展,外資險企資金利用率或進一步提升,償付能力也將隨之變動。

此外,外資財險公司的現金流動情況也值得關注,國泰財險全年淨流出約10億元,其中經營活動淨流出主要用於技術服務費,2季度淨流出8.9億則主要基於投資安排;安達保險除3季度淨現金流為正外,其餘三個季度淨現金流均呈現流出狀態,全年淨流出約1.2億元,對此,安達保險表示,除存出資本保證金外,資金運用僅限於一年及一年以內的定期存款、協議存款,流動性風險低。

“2020年是保險業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節點,在此前兩年的政策鼓勵與助推之下,外資險企正在通過增資、增設分支機構、設立子公司等方式加速在華佈局”,保險業內人士向藍鯨保險指出,“而對於行業來說,外資保險公司在健康險、非車業務領域的精耕,也將在對外開放提速的背景下進一步影響中國市場”。

儘管當前各行業發展或整體面臨影響,但業內指出,從長遠來看,保險業對外開放的步伐不會放緩,2020年險企的佈局動作也值得期待。“當前開放依然是主旋律,金融無疑是最大的開放對象”,崑崙健康保險首席宏觀研究員張瑋分析指出,“不管是國外投資的股權佔比,還是外資進入中國國內市場的渠道拓展,都會對我國金融主體產生深遠影響”。(藍鯨保險 石雨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