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也許你不理解自己的配偶、父母,但請不要“改造他們”

不論是兩性關係,還是家庭關係,如果你自認為感情穩固而缺乏了必要的關懷,你就很有可能陷入“囧媽式”的困境。


本打算去電影院看的電影,由於疫情的影響竟然在今日頭條免費播出,這大概是很多人都沒想到的吧。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最近心情都不太好,囧媽的電影評分並不理想,豆瓣評分已跌落至6.1分。但其實細細品味,無論是內容飽滿程度還是啟示昇華角度,都能找到可圈可點的部分。

《囧媽》講述了徐伊萬纏身於商業糾紛,本打算去美國的解決事情的他,卻陰差陽錯地同媽媽坐上了去往俄羅斯的K3火車,不得已同媽媽開啟了六天六晚的旅程。旅途中的笑點、淚點既讓人感嘆徐導的構思精妙,又能引發出人們深刻的思考和理解。

《囧媽》作為繼《泰囧》、《港囧》的第三部“囧式”作品,依然保持了原汁原味的風格,雖然此作褒貶不一,但也收穫了不少好評。

我認為此作的“高明之處”就在於用兩條線同時展現了妻子、母親與兒子之間的隔閡到理解的過程。

因此我這篇文章也將從這電影的所展現的這兩層關係問題出發,深入探討問題背後的原因以及解決方法,分為以下四個部分:

(1)問題一“兩性關係”:徐伊萬從“可損人不利己”到最終選擇與曾經的愛人和平分手,從這個過程我們能看到什麼樣的問題呢?

  • 解決方法及現實啟發:好的婚姻氛圍,需要雙方共同來營造,彼此包容、感受對方。

(2)問題二“母子關係”:母子之間的緊張關係到底是因何而起?又是因何緩和?

  • 解決方法及現實啟發:子女與父母要想“和睦相處”,必須在日常交流與行為中做到不輕易“越線”。
《囧媽》:也許你不理解自己的配偶、父母,但請不要“改造他們”

問題一“兩性關係”:徐伊萬從“可損人不利己”到最終選擇與曾經的愛人和平分手,從這個過程我們能看到什麼樣的問題呢?

徐伊萬與張璐表面看上去像是一對恩愛夫妻,但其實早已分開居住,缺乏尊重的感情讓彼此雙方不惜對立為敵。

①首先,徐伊萬不能接受與妻子離婚的事實,他天真地認為憑藉自己能力可以挽回感情,於是想去美國阻止妻子的海外交易。

故事的開始,兩人就吵了一架,徐伊萬要把他修好的檯燈給張璐帶走,本以為張璐會有所感激。但讓他沒想到的是:張璐說她從來就沒喜歡過這個檯燈,覺得這檯燈很做作。

徐伊萬其實一直以來並不瞭解他的妻子,總認為自己喜歡的,妻子也一定喜歡。自私的他不懂得為別人考慮問題。

就如同張璐所說:你看,這就是我們兩之間的距離,你心裡面長了一個幻想的老婆。她應該喜歡什麼,討厭什麼,該怎麼說話,你全都設定好了。

徐伊萬的錯誤意識讓本該相愛的人越走越遠。

徐伊萬後來得知張璐要去美國,便拼了命地趕往了機場,他是怎樣都要阻止張璐在美國的海外交易。但很不幸的是,他忘帶了護照。

我覺得,徐伊萬其實並不是害怕張璐拿走一部分市場成果,而是他不想讓張璐去美國發展,他還愛著張璐。徐伊萬也許以為憑藉自己的力量一定可以挽回感情,但是他錯了。

《囧媽》:也許你不理解自己的配偶、父母,但請不要“改造他們”

② 其次,徐伊萬憤怒失去理智,但他也看出了婚姻的無法挽回。

火車上的徐伊萬怎麼都睡不著,也許是被刺激到了,大半夜拿著手機竟然到火車的最後一個車廂外打電話給表弟,讓他給美國人說把“暖霸”這項技術免費授權給他們。

可能是徐伊萬受到了那個俄羅斯美女的刺激,也可能是覺得自己現在的處境都是張璐害的。他便實行了這個“損人不利己”的行為。從這看出徐伊萬內心其實是一個十分感性的人,他不能接受自己失敗。但他也看出了婚姻的無法挽回,於是出此下策,就算自己受損失,也不想讓張璐好過。

③ 最後,徐伊萬釋然,終於明白自己一直以來犯了和母親一樣的錯誤:太想改造對方。

直到後來他與母親被人救到了遊輪上,徐伊萬好像明白過來點什麼,正巧他接到了張璐打來的電話,徐伊萬真情透露告訴張璐不想與她分開。

此時的徐伊萬可經歷了生死存亡,與狗熊的搏鬥不僅讓他們母子彼此“解開心結”。他突然也覺得自己曾經沒有好好對待張璐,我相信他此時的心情是:後悔、難過。

影片最後,徐伊萬告訴張璐:離婚協議的字已經簽好了,我給了媽媽一個大大的擁抱,那種感覺真好。這趟俄羅斯之行是我從讀大學離開家二十多年來跟媽媽相處最久的一次。一直以來和媽媽不斷爭吵,出發點是對彼此的愛。只不過這份愛是希望對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就像我對你一樣。

這趟旅行他終於明白了自己犯了和母親一樣的錯誤:太想改造對方。他明白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著自己的處事方法和行為習慣,而愛就是尊重這些處事方法和行為習慣,而並不是強行改造它,隨後釋然。

《囧媽》:也許你不理解自己的配偶、父母,但請不要“改造他們”

問題一的解決方法及現實啟發:好的婚姻氛圍,需要雙方共同來營造,彼此包容、感受對方。

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徐伊萬與張璐從開始就一直站在對立面,雙方彼此都不讓步,這樣的婚姻離婚也是可以料到的,但是我們也應該想想,那些堅守了一輩子的老夫妻又是怎麼做到的呢?下面有兩個方法。

①好的婚姻,需要具備“鈍感力”,要想彼此包容,就要不過分計較個人得失。

縱觀囧媽這一整部電影,我們可以看出徐伊萬和張璐在生活中都是特別強勢的一方,彼此無法容忍對方。

在兩性關係中,如果一個人可以容忍對方的小錯,不太計較自己的得失,那這個人就有著鈍感力。

和有鈍感力的人在一起,彼此都可以過的很舒適。

我們知道,絕大多數婚姻都不可能出現從來不吵架的情況,但是為什麼有的夫妻可以互相容忍和體諒,而有的則不行呢?

就是因為互相容忍的那對夫妻至少有一人有著出色的鈍感力。

所謂的戀愛容易,結婚難。當兩個人生活在一起時,彼此身上的缺點也就會由於距離過近而放大。

在張璐看來,徐伊萬一直都想把她改變成一個自己幻想的那個老婆;而徐伊萬也認為張璐很不講理。

但如果雙方可以不那麼計較,彼此包容對方,事情也許就不會發展到這個地步了。

《囧媽》:也許你不理解自己的配偶、父母,但請不要“改造他們”

②只表達感受,不發洩情緒,這才是一個妻子應該做到的。

我們看一個這樣的故事:

有一個丈夫回家很晚,身上還帶著難聞的酒氣,妻子見到自己丈夫這副德行便大怒:你怎麼還知道回來啊,怎麼不死在外面?

此話一出,夫妻倆大吵了一架。

結果第二天,丈夫果真履行了妻子的要求“死在外面”,一晚上沒回來。

我分析一下,妻子喊讓丈夫“死在外面”是在表達自己的感受嗎?

顯然她是在發洩情緒。

我們在生活中要借鑑這個案例,如果自己的老公很晚回家,一定不要發洩太多的不滿情緒,應該說:你每天這麼晚回來,我真的好難受。

相信只要表達感受的說法,不但不會引起吵架,還會讓老公覺得內疚。所以記住,只表達感受,不發洩情緒。

《囧媽》:也許你不理解自己的配偶、父母,但請不要“改造他們”

問題二“母子關係”:母子之間的緊張關係到底是因何而起?又是因何緩和?

囧媽這部電影暴露著當今社會父母不能理解孩子,孩子不能理解父母的問題。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徐伊萬和盧小花的點點小事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① 徐伊萬厭煩了母親對自己的“掌控”,感到自己“活得很累”。

盧小花為孩子奉獻了一生,但是在兒子徐伊萬看來,自己連吃一塊紅燒肉的權利都沒有,何來的奉獻,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在母親盧小花的掌控之下,活得很累。

在徐伊萬眼裡,自己的母親要麼是“一個勁地喂自己吃小番茄”;要麼是“對兒子的生不生孩子的問題指手畫腳”;又或者是“動不動就發60秒語音方陣”,實在地令人厭煩。

但仔細想想看,我們何嘗不是這樣,或許看著電影的我們會說徐伊萬太不孝順了,竟然讓自己的母親這麼難過。

但是我們摸著自己的良心敢說自己沒有做過類似的事情嗎?我們是不是也經常對自己的親身父母大喊大叫。

之後在一次爭吵中,徐伊萬失控爆發,當場說出自己的父親是被母親氣死的這種話。結果母親情緒失控,含著眼淚獨自下了火車,不辭而別。

《囧媽》:也許你不理解自己的配偶、父母,但請不要“改造他們”

②母親捨命救子的行為讓徐伊萬深受感動,他終於知道了母親一直都是愛他的。

在影片中,徐伊萬和母親的真正和解在後半段。徐伊萬曆經千辛萬苦在大雪中找到了悲傷離開的母親,雙方敞開心扉地地訴說了很久,彼此逐漸解開心結。

但是一直狗熊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局面。

徐伊萬為了保護母親,自己獨身牽扯住狗熊讓母親先跑。但在關鍵時刻母親害怕兒子出事,捨身救子,用自己的身體護住兒子。

一聲槍響後,狗熊倒地。在被人救上船後,徐伊萬母子終於和解。徐伊萬聽著母親對她的訴說,對自己之前的行為感到十分懊悔。而徐伊萬也告訴了母親,自己和張璐婚姻的失敗。

《囧媽》告訴我們兩代人之間一定會有著傳統上的代溝,也許我無法理解這些代溝,但我始終知道愛是可以彼此促進、解決這個問題的,只要一方願意努力,另一方也遲早會被感化。而父母則一直是努力的那一方。

《囧媽》:也許你不理解自己的配偶、父母,但請不要“改造他們”

問題二的解決方法及現實啟發:子女與父母要想“和睦相處”,必須在日常交流與行為中做到不輕易“越線”。

①子女與父母相處要尋找“對話氣氛”,合適的“對話氣氛”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中國,孩子和父母說話一般都具備著“不對等性”,也就是說父母可以要求孩子做一件事,但是孩子不能要求父母做事情。

所以說,在與父母的對話中找準合適的對話氛圍是至關重要的。

囧媽中聊到徐伊萬去世的爸爸時候,很明顯盧小花是不太願意聊到這個話題的,但是情緒激動的徐伊萬完全不顧母親的感受,竟然說自己父親是被母親氣死的。這才引發盧小花情緒失控匆忙下車。

如果徐伊萬當時可以冷靜一些,也不至於後來被母子倆被狗熊追著跑。

《囧媽》:也許你不理解自己的配偶、父母,但請不要“改造他們”

②父母對子女要有信心,他們會照顧好自己的,切忌不要當“保姆式的父母”。

我相信很多父母,在子女成家以後,仍習慣於為其主導家事,讓他們按照自己意願進行生活,甚至為其買菜做飯、清潔衛生,是不是就要來“視察軍情”,提供一種“保姆式服務”。

徐伊萬的母親不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嗎,以前管著徐伊萬他爸徐翔,不讓他爸出去喝酒、交際,甚至還拿著大喇叭喊以後別跟徐翔來往之類的話。

後來徐翔去世後,徐伊萬的母親盧小花便開始插手徐伊萬的各種事情,包括吃飯、睡覺、婚姻,就連生娃的問題都一直追著問個不停。

所以說,如果父母死纏孩子,進行“保姆式服務”,持續的時間長了,雙方必然會經常發生矛盾,對下一代的教育也是不好的。

長此以往,子女不但不能鍛鍊持家生活的能力,兩代人之間還會產生矛盾、衝突。俗話講,兒孫自有兒孫福,做父母的該放手時就放手,各自享受各自的生活,而不是一切包辦。

總結一下:

《囧媽》這部電影,看似是一部公路喜劇,實則蘊涵著許多令我們思考的道理,電影從兩性關係和母子關係的兩個角度,刻畫出了人性的優點和缺點,給了我們眾多的啟發和思考。男主角徐伊萬從對妻子、母親的不理解,到深刻領悟自己原來的過錯。這一系列的情感過程,相信看完電影的你,也會有眾多思考和感悟。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