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勤”Ame與“懶狗”Ana

“酬勤”Ame與“懶狗”Ana


mikasa | 文


在Dota2的百度貼吧有個神貼,至今已經蓋了13000多樓。


標題是《ame現在這狀態,刷錢打團,幻想踩花,被睡幻想秒a自己等等小》,很顯然,這是一句沒能打完的話,帖子的內容其實很簡單,就是從操作、品性出發誇LGD選手Ame是“努力,有天賦,不炒粉,不亂搞,完全熱愛刀塔的一個選手”。


“酬勤”Ame與“懶狗”Ana


樓主發帖的時間是2019年3月,當時距離LGD痛失Ti8已經過去半年,話題漸漸不那麼尖銳,LGD整體隊伍的狀態在上升期,Ame的比賽表現也可圈可點。因此帖子剛開始的討論氛圍還是挺和諧的,有人說“Ame確實很強啊”,當然也有人反對“老老實實接鍋吧”。


但隨著LGD在2019賽季繼續沉淪,甚至沒能打進Ti9決賽日,這個貼子被挖了出來,風向也變得一邊倒了——幾乎全是對Ame的冷嘲熱諷。


主樓裡的那句“一天20把的dota真的是有效果的,天道酬勤”被吧友們抓住,從此“天道酬勤”放在Ame身上多了一層諷刺意味,專程打卡鞭屍的人會留下“酬勤酬勤”、“日常酬勤”,刀圈出了什麼節奏也會有“你看XXX怎麼了,這就是酬勤的力量!”


“酬勤”Ame與“懶狗”Ana


而最近,這個帖子底下都是“人酬沒了”。


昨天,Ame離開LGD的新聞引起了軒然大波,雖然LGD的領隊澄清人員調整為了磨合,但玩家們似乎更接受“下放”這種粗暴的說法。畢竟從紙面上來看,Ame想帶領這支CDEC有所作為是不太現實的,一些媒體在報道轉會時也用上了“天道不酬勤”的標題。


“酬勤”Ame與“懶狗”Ana


Ame的勤奮在刀塔職業圈內是人盡皆知的,不少職業選手、教練都親口誇讚過,他的綽號“傻子”一方面是源於不擅應對採訪,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近乎於“武痴”的職業態度。


天道會不會酬勤我不知道,但這在Ame身上反而成了一個黑點——最大的原因當然是他沒有拿到Ti冠軍,還在關鍵局掉了鏈子(從觀眾的視角)。


當然我今天也不想聊勤奮之於Dota2選手的價值,只是偶然想到了一個和Ame能對照看的人,那就是我們的Dota上帝Ana。


Ana的“懶”也是人盡皆知的。2019年大半個賽季,他都處於消失狀態,最後臨Ti復出幫助隊伍拿了冠軍,而各種關於Ana不訓練、不投入、更喜歡當廚師的段子時有傳出。


“酬勤”Ame與“懶狗”Ana


最近OG的簽約主播Gorgc也“證實”,Ana平時一點也不訓練,也不在乎Dota,“其他人都在訓練的時候,他在看Gordon Ramsay(美食博主)的視頻”。而在贏下第二個Ti冠軍後,Ana選擇了漫長的休假,根據OG官方公告,他會一直休息到下個賽季。


Ana沒有正面回應為什麼不回來,但我們不妨從他的隊友身上找到一些答案。剛剛退役的JerAx在自述中最扎心的一句莫過於“贏得冠軍並不能給我帶來快樂”;無獨有偶,Topson在記錄片中提到,拿到雙冠後“我一下子失去了動力”。可以想象,Ana的想法應該和他們相差不大。


“酬勤”Ame與“懶狗”Ana


在外人看來,“已經拿了兩個冠軍了,我接下來要幹嘛,難道要去拿第三個?”的迷茫自然是奢侈和矯情的,但很難不承認這就是OG眾人的真實想法。而如果把Ame作為對照放進來,就能得到的一個神奇的現狀:


拿了至高榮譽的人覺得沒意思,沒拿至高榮譽的人被全盤否定——不知道這句話你們聽上去怎麼樣,我反正覺得怪彆扭的。


直到這兩天我才稍稍想通彆扭的點:


無論對於選手還是觀眾,除去冠軍和獎金之外,Dota2比賽能傳達給我們的東西好像越來越少了。某種程度上,Ana、OG的空虛和Ame在輿論場的困境是兩位一體的問題:刀塔的社群是個為了冠軍而冠軍的社群。


肯定有人說,這還不夠嗎,比賽不就是為了奪冠?可如果你回想一下,但凡成功的競技項目,冠軍爭奪確實是我們最關心的,但餘韻更強的反而是那些精神層面的東西。


就像我們看NBA,不光會看最後的總決賽,不光會喜歡站到最後的選手——有些人可能整個職業生涯都沒有拿到冠軍,那些動人勵志的故事也不一定發生在最後的決賽上;而對於球員來說,成為頂尖的NBA球星不只意味著錢,他們不只是一個“打籃球的”,科比、詹姆斯能成為一代年輕人的偶像,是因為他們能輻射出龐大的社會價值,甚至是成為文化符號。


“酬勤”Ame與“懶狗”Ana


NBA聯盟的商業運作善於將一場比賽、一個選手的精神力量放大,這恰恰是電競、Dota2圈最缺少的。我們的大多數觀眾還在關心明年獎金會不會變多,西恩刀塔能不能捍衛榮耀,而缺少和選手有血有肉的情感鏈接;我們的“爸爸”還在放養,不在乎誰打誰不打,更別提怎麼幫選手獲得更多圈外的成就感。


有時候,我甚至覺得Dota社群是在退步的。Dota1的時代還能看看劍血封喉的視頻,回顧下經典戰役,還有人歸納書寫那些老選手的成長故事,供後人警醒,但隨著一代人的退役,創作環境的凋零,現在呈現在我們眼前的似乎只有一場場可看可不看的比賽了。


當一個項目把所有的價值都侷限到當賽季的冠軍和獎金上時,對於觀眾來說,拿了冠軍就是神,拿不了狗不如;對於選手來說,就算拿了冠軍,目標也只有下個冠軍——他們無法從這個項目中獲得更多價值。


說的政治不正確一點,冠軍和獎金是無需多拔高的,誰都能對勝利的喜悅感同身受,但故事和精神是需要包裝、提煉、傳達的,比如科比的“凌晨四點”。


Ame的“酬勤”本也有可能變成一個好故事,只是沒有人來講罷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