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抄金庸小說的孩子,你的人生還好嗎

那個抄金庸小說的孩子,你的人生還好嗎

10年前,我從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來到一所中學教書,語文老師兼班主任,帶一個美術特長班。這個班裡不少學生都是成績不理想轉而學了美術。


那個抄金庸小說的孩子,你的人生還好嗎

一個很能睡覺的孩子


班裡有個孩子特別能睡覺,每天準時到校,上課鈴一響就睡著了,下課再醒來,如此往復。他坐在教室裡挺迷糊的,但一放學就滿血復活。

剛接手這個班,我還在觀察期,跟他也相安無事,但終究不能放任他長期如此。


語文課是我上的,他多少要給我點面子,所以他上課睡姿很隱蔽。我沒當老師之前就給人說,語文課有人睡覺,是語文老師的恥辱,語文學不好,唯一的責任就是語文老師本事不夠。但凡事都有例外,我就算上課講出花來,他都無動於衷。


多年後,我的一個學生跟我說,她從來沒有聽古文課聽得那麼開心。但這並不能讓我開心,我記得很清楚的是,那節課我精心準備,使了好多段子,但這個睡覺的孩子仍然安靜地睡著,好像只是為了表示對我的尊敬,他沒有打呼嚕。


只有使絕招了——找家長。當老師之前,我一直認為自己肯定不會使出找家長這招的,我認為這是一個老師的底線,也因為如此,請來他的家長後,我只吩咐了一件事:給自家孩子買套書——《金庸作品集》,每天上課都讓他帶來。


那個抄金庸小說的孩子,你的人生還好嗎

請你看小說,如何


那個抄金庸小說的孩子,你的人生還好嗎


書準備好了,我把這個孩子請到辦公室,給他佈置任務:從《射鵰英雄傳》開始,每天最少看50頁,多看不限,看完可以睡覺。我已經跟各科老師都打好招呼,先不追究他在課堂上讀小說這件事情。


每個老師都有機會碰到這種學生,對他們而言,沒有更多的道理可講,一定有一些孩子是對人生大道理免疫的,但沒有人不喜歡聽故事、看故事。


這個孩子剛開始讀得很艱難,金庸的小說進入起來是比較慢的。看他每天對著《射鵰英雄傳》打瞌睡,我想掐死他的心都有。但沒過多久,他成功地進入金庸的武俠世界,被故事吸引了。每天按時讀完佈置的頁數,來辦公室給我講完今天所看的故事內容。然後,有一天,我發現,他上英語課的時候,竟然沒有睡著,而是盯著黑板。


下課後喊他過來聊天,問他是不是對英語課有興趣了。他說:“別多想,我就是在想,黃蓉到底是長什麼樣子,然後看英語老師兩眼,對比一下。”


他磕磕絆絆讀完了《射鵰英雄傳》,來問我下一本應該讀什麼。我問他,讀完有什麼感覺,他支吾了半天,說了一句:

郭靖有些可憐。我心裡一動,覺得這是一件好事情。我知道可以開始下一步了。我告訴他,下一部開始看《神鵰俠侶》,但是,看小說的遊戲,要升級了。


找來他嶄新的作文本,我佈置任務:“從今天開始,你要每天定量抄《神鵰俠侶》,每天最少抄5頁。”他晃了一下,細聲問我:“你的意思是……抄完這本小說?”我得意地點了點頭,告訴他:“不要害怕,老師我當年,也是幹過的……”


那個抄金庸小說的孩子,你的人生還好嗎

我還是學生的時候,玩過這樣一種遊戲

15年前,我正在準備高中第五年的生活。

又一次備戰高考,老師們用來打雞血鼓勁的段子聽熟了,人正在迷茫期;揪著頭髮背單詞,假裝聽數學課,和同學打賭,歷史書哪一頁腳註裡寫了什麼內容,語文課則完全不想聽。


那是挺危險的一個時期。身邊的親戚朋友在反覆給我描述大學有多麼迷人;老師的苦口婆心說大學會改變人生。在我看來,這些都顯得很幼稚,現在想起來,其實是我們自己幼稚。


總得在語文課上乾點什麼吧!身邊有個的朋友,習慣把日子過得跟拍電影一樣。上語文課,他一臉慵懶,無心做題,卻在看書,我湊過去一看,原來是《笑傲江湖》,問他這是幹嗎。他說:“左右無事,索性溫習一下。”


嗯,這是件正經事!


我也在書兜裡亂翻,想要找一本出來讀,抽出來的是《神鵰俠侶》。為了能讓自己在這段危險的歲月能儘快靜下來,我把心一橫,抄,反正,金庸的文字那麼好!


有多半個學期吧,我白天上語文課在學校讀一段《神鵰俠侶》,晚上回去一筆一劃抄寫。那段時間,我重新認識了郭靖、黃蓉、楊過和小龍女。


剛開始,我不理解洪七公和歐陽鋒的這種絕世高手的關係,一生的仇敵,怎麼就能在華山之巔盡釋前嫌、相擁而終。我隱約覺得,這是我們乾枯拘束的人生無法觸碰的高度,我心裡開始掙扎,想去靠近他們。


白天讀,晚上抄,熟悉的情節在筆下變得很緩慢,緩慢的時間能讓我琢磨人物關係和他們的心情。當時不知道,這是我真正讀書的開端。我一度以為這就是我的遊戲,也是在多年後,我才意識到,自己走上的是一條傳統讀書人的道路——抄書。在

世界加速的時候,抄書是刻意在減速,用陳舊的方法離書更近一些。


那個抄金庸小說的孩子,你的人生還好嗎

本雅明在《單向街》這本書裡專門談過中國人用抄寫的形式讀書的方式:


一條鄉村道路具有的力量,你徒步走在上邊和乘飛機飛過它的上空,是截然不同的。同樣,一本書的力量,讀一遍和抄一遍也是不一樣的。……一個人謄抄一本書時,他的靈魂會深受感動……中國人謄抄書籍是一種無與倫比的文字傳統,而書籍的抄本則是一把解開中國之謎的鑰匙。


書裡的人物從故事裡脫離出來,故事變成了人生。我開始揣摩他們的心事。到了最後,我甚至開始思考和懷疑他們的人生;思考金庸到底是出於什麼目的,如此這般對待筆下的一個個人物。他是在安排人物的命運,還是被這一幫人裹挾著一起前進。


我還記得,在抄到《情是何物》那一章時,楊過痴痴地盯著崖壁上用劍尖刻的兩行字:十六年後,在此重會,夫妻情深,勿失信約。這些很熟悉的情節,此時突然變得陌生了。我開始為楊過擔心。粗略估算一下,他當時也就是不到20歲的樣子,跟我同齡。


這是我第一次開始認真為一個書裡的人物擔心,這種擔心,預示著我不再放肆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了。我開始通過書,主動和這個世界產生瓜葛。


我不能想象楊過未來的16年要怎麼過,他會有什麼樣的未來。我甚至在想,如果金庸就此把小龍女埋葬在山崖之下,變成楊過一個人孤苦餘生,將會是怎樣一番情狀,這個故事說不定就此變成一部悲劇的傑作。


我在當了語文老師很久以後,慢慢開始理解,這才是語文課應該給學生的東西。


在語文課上,遇到人生

那個抄金庸小說的孩子,你的人生還好嗎

一個故事、一篇文章,甚或是一首詩,要的就是通過它們培養學生對人生的敏感,不能只是關注眼前的衣食住行,和未來的福祿壽喜,而要關注人生本身,在閱讀、思考、感受文字裡的人生時,不斷反顧自身,思考更廣闊的人生,對更細微的世界產生興趣。這樣的人生,直通向有趣、溫和、寧靜和廣闊。這些文字裡的人生、世界和我們現實的生活不斷重疊,讓我們的世界變得開闊而美好。這才是好的,是一個語文老師應該做的事情。


後來,我也不知道那個學生是不是最終抄完了《神鵰俠侶》。


我僅帶了他們一年多,這部小說他抄得磕磕巴巴。從讀到抄,我有巨大的圖謀,他則有疲憊和懈怠。這不是一個教育成功、差生逆襲的故事。這個傢伙還是每天都得睡一會兒才行,但他還在堅持抄,雖然無法做到每天都能完成我定的抄寫額度。一面抄,他又一面跳著讀完了《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和《鹿鼎記》。


我記得,他讀完《鹿鼎記》之後,一臉開心來跟我說:老師,這個韋小寶太好了。我不知道他欣賞韋小寶的哪一點,是來自底層的無所謂畏懼的痞氣,還是貪汙了大把銀子、有七房媳婦的得意。我們作為師生的時間太短暫了,我幫不了他更多,只是希望這些故事能從此走進他的人生裡。在某個合適的時候,故事裡的某個人能走出來,變成他的摯交好友,能幫他渡過某些人生的難關。


到我離開這所學校的時候,《神鵰俠侶》他好像才抄到《俠之大者》那一章。抄了這麼久,也不是一點兒進步也沒有,他開始寫作文了,這恐怕是他抄小說唯一的好處。那麼多內容讀熟、抄下來了,金庸的文字又是那麼好。原本他寫作文,下筆乾枯欲死,書讀熟、抄過了,現在他也能勉強寫夠800字了,讓他的父母驚訝,也讓他自己驚訝。


我批改他的最後一篇作文裡,他好像是這樣寫的:


楊過為了救小龍女,去刺殺郭靖。楊過是有些矛盾的。他知道郭靖死後,很多人都會死,但他還是想救自己的愛人,這是個很難的選擇。人的一生裡,總會有這種很難選擇的時候……


我看了有些驚訝,在作文本上批了一個大大的字——咦!

那個抄金庸小說的孩子,你的人生還好嗎

作者丨顧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