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正雨、高曉攀不能代表喜劇的全部,但喜劇界人才斷檔卻是硬傷?

表演競技類節目稀缺的現階段,歡樂喜劇人6可以說“壓力山大”,提前錄製好的節目在這個非常時期播出,讓觀眾在這個緊張階段放鬆一下確實不錯。這次歡樂喜劇人的18組首發陣容中包含新生代的相聲組合燒餅、曹鶴陽,金菲、陳曦和孟鶴堂、周九良、中生代的郭陽郭亮、張浩、白凱南,還有成名已久卻不溫不火的宋寧、高曉攀、盧正雨等人。在第三期節目中,最惹爭議的便是盧正雨,他竟然用自己提前拍攝好的一部微電影作為參賽作品跟德雲社的燒餅、曹鶴陽進行現場PK,不僅引發了臺下觀眾的不滿,更引發後臺喜劇人們的不滿。質疑與不滿肯定有,冷靜下來思考,他為何會這樣做?盧正雨真的不知道歡樂喜劇人的規則嗎?還是此舉另有所圖呢?還是喜劇界出了問題呢?


盧正雨、高曉攀不能代表喜劇的全部,但喜劇界人才斷檔卻是硬傷?


要說盧正雨本人,他還是挺厲害的。他自編自導的《嘻哈四重奏》第一季成為中國第一部點擊率過億的網絡劇;電影《絕世高手》那種天馬行空的想象,腦洞大開的情節設定,讓他收穫了不少粉絲,雖然有很多人看不同他的作品的邏輯性,但是,他還是曾被譽為周星馳的接班人。然而,從這些年的表現以及在歡樂喜劇人上的作品展示,他遠沒達到周星馳的程度。歡樂喜劇人目前被稱為中國喜劇界最高的舞臺,這些年盧正雨無人問津,也沒有觀眾想象中的那麼火,如果用這種方式“蹭”歡樂喜劇人的熱度,用這樣的行為“標新立異”,引發廣泛吐槽,其實也是重新獲得關注的一種方式,不新鮮。網友“哈哈一笑”表示:“他要一鳴驚人了!”


盧正雨、高曉攀不能代表喜劇的全部,但喜劇界人才斷檔卻是硬傷?


如果說前面已經有了高曉攀的例子,他在專訪中說過,“……已經有了歡樂喜劇人第一季進決賽這樣的名次……坊間傳說,應該叫德雲喜劇人……粉絲量比觀眾都多……”,明顯帶著不滿情緒。隨後的盧正雨認為:“要讓觀眾看到新鮮的形式展現在舞臺上……”。有人認為他倆是一股清流,敢於揭露“幕後的故事”。不過,他們二人這麼“正面剛”的前提是要有說服力的作品,觀眾看到只是高曉攀不搞笑的小品,盧正雨的提前拍好的微電影,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可目前的情況是:有米、有炊,無巧婦!這也就是怪不得現場有人會說:“玩賴、違和、打廣告”,說白了,就是“破鼓萬人錘!”


盧正雨、高曉攀不能代表喜劇的全部,但喜劇界人才斷檔卻是硬傷?


如果說他們是對歡樂喜劇人的規則有所不滿,請問他們為什麼還是來參加第六季的比賽呢?不要說是編導找到你們,死磨爛踹,給你們做了大量的工作之後你們才來的;不要說你們沒有想證明自己實力的想法;不要說你們就是為了揭穿“黑幕”來的!表演競技類綜藝娛樂從第一季做到第三季、第四季乃至像歡樂喜劇人這樣已經到了第六季,它必然有自己的叢林法則,這個法則的制定者必然會找到娛樂的大眾的點,尤其是可以引發上熱搜的“亮點”,如果藝人對此有意見,可以拒絕邀約。相比之下,與高曉攀同屬一個社團的金菲、陳曦,他們二人的相聲功底不僅得到了觀眾的認可,更是得到了郭德綱老師的讚賞。同樣,由說相聲轉到演小品也有成功的人士,如賈玲。賈玲帶領大碗娛樂眾人用與時俱進的小品確立了喜劇界的地位……文人墨客都有附庸風雅的一面,也有清高的一面,“假大空”是沒有用的,關鍵在於自身修為!


盧正雨、高曉攀不能代表喜劇的全部,但喜劇界人才斷檔卻是硬傷?


如果說高曉攀、盧正雨的一幕讓觀眾吐槽,反過來想一想,現今喜劇界是不是有壟斷現象呢?被眾人所熟知的幾大集團:開心麻花、德雲社、大碗娛樂、本山集團、嘻哈包子鋪、青曲社、愛笑會議室……。的確,喜劇這塊蛋糕就這麼大,要被這麼多團隊分割,各自為了利益必然要有一番激烈廝殺,隨後便是利益分配。這幾年,嘻哈包子鋪、青曲社、愛笑會議室早已風光不再,曾經張子棟團隊的喜聯娛樂也已解散,港式喜劇、臺式喜劇在歡樂喜劇人的舞臺上因為不接地氣早早被觀眾拍在了沙灘上!所以,現今內地喜劇界的四大集團便是:麻花、德雲、大腕與本山。


盧正雨、高曉攀不能代表喜劇的全部,但喜劇界人才斷檔卻是硬傷?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默劇一派在幕後眾人的規劃下,也佔有了一席之地,在歡樂喜劇人第五季就有所體現,但是,葉逢春的默劇有笑、有淚、有內涵、懂生活、知觀眾、品生活,演不盡人間百態,默劇一派配得上這一席位。葉逢春屬於實幹型、學習型,個人肯鑽研本門藝術,才會讓默劇得到觀眾和演職人員們的認可,有些人只會抱怨規則不公、粉絲不夠,相比默劇的葉逢春,他們真的是望塵莫及!


盧正雨、高曉攀不能代表喜劇的全部,但喜劇界人才斷檔卻是硬傷?


這些現象背後,隱藏著一個重大問題:喜劇人才短缺。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是每個喜劇人都要面對的問題。從歡樂喜劇人中便能看出端倪,第六季的喜劇人,開心麻花、大碗娛樂、本山集團均未派人參戰,18組喜劇人看似很多,其實很多是“二進宮”,還有一部分是笑傲江湖走出來的,另一部分就是外國喜劇人了。這樣的窘境,讓人不寒而慄,會不會多年以後,這些喜劇人不演小品改說相聲了,不演默劇改演喜劇電影了呢?喜劇這一行光靠星二代、幾個集團是無法承接這樣艱鉅任務的,需要靠喜劇人和社會一起努力!希望中國喜劇能夠越走越遠,不要忘了警鐘長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