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記憶】那些綻放在舌尖的滋味,你還記得嗎?

【青島記憶】那些綻放在舌尖的滋味,你還記得嗎?

【青島記憶】那些綻放在舌尖的滋味,你還記得嗎?

曾位於雲南路127號的青島食品廠是一家老牌名優企業,在那條瀰漫著烘焙香氣的狹長巷子裡,生產出的鈣奶餅乾,養育了青島幾代人,並暢銷至今。

說起青食鈣奶餅乾,那可算得上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生人的童年記憶裡,青食鈣奶餅乾是他們兒時最美味的留念,伴隨幾代人成長。

【青岛记忆】那些绽放在舌尖的滋味,你还记得吗?

食品廠的發展,經過了一個艱苦的創業過程。根據《青島食品廠志》記載,1950年1月20日,為了發展生產,滿足人民群眾對糕點食品的需求,青島市聯社滄口辦事處,從社會上招收了16名食品工人,在滄口昇平路46號成立了青島市聯社滄口食品部,用手工操作簡單的生產工具,從事月餅、糖果、餅乾等食品的生產。1952年6月遷到太平鎮,與青島市聯社棉織廠合併,成為屬下的食品部。當時食品都是小作坊式生產,年產量有七十餘噸。

【青岛记忆】那些绽放在舌尖的滋味,你还记得吗?

1953年9月,隨著食品生產的發展,食品部經市聯社批准脫離青島市聯社棉織廠,遷至曲阜路24號,單獨成立青島市聯社食品廠,有職工85人,產品有糕點、餅乾、糖果三大類。1954年7月,青島市聯社食品廠經調整遷至雲南路127號,與市聯社靴鞋廠、市聯社被服廠、市聯社醬園合併成一個廠,定名為市聯社加工廠,有職工356人,主要產品有餅乾、糖果、醬油、芝麻油、制服、靴鞋等,原食品廠成為一個車間,平均年產985噸。

【青岛记忆】那些绽放在舌尖的滋味,你还记得吗?
【青岛记忆】那些绽放在舌尖的滋味,你还记得吗?

1958年4月,市聯社加工廠按產品進行調整,把醬園交給商業,被服、靴鞋調出單獨立廠,食品廠原址不動。同年5月1日食品廠更名為青島新華食品廠,此間陸續合併進六個食品糖果生產合作社。1958年11月1日,改名為青島市手工業管理局食品廠。1965年8月15日劃歸輕工局,更名為青島食品廠。

【青岛记忆】那些绽放在舌尖的滋味,你还记得吗?
【青岛记忆】那些绽放在舌尖的滋味,你还记得吗?

從建廠到1958年8月的八年多時間裡,青島食品廠幾經調整變遷,全廠食品定型設備只有一臺560沖印機,此外就是生產合作社並進的案板、手錘、切菜刀等笨重簡陋的生產工具。產品除餅乾外,有什麼材料做什麼,砸藥片、磨中藥、扒小蝦、磨辣椒粉、幹壯工等,紛雜無序。

1958年,食品廠拉開了艱苦創業的序幕,為開創拳頭產品不懈地努力奮鬥。乾果車間先後建成,開發試製出口蘋果乾、多種果脯、山楂片等產品,大量出口蘇聯、日本和西方國家,為換匯做出了貢獻。1961年,我國遭遇自然災害,嬰幼兒營養不佳,食品廠根據嬰兒發育所需營養,研製出溶水性強、易於勻質和消化的鈣奶餅乾,成為全廠第一個拳頭產品,至今暢銷不衰。在這期間經過反覆研究,食品廠改革了高梁飴的生產工藝,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高粱飴暢銷國內外,成為全廠又一個拳頭產品。改革開放以後的十年中,青島食品廠引進和自制了多條生產線,鈣奶餅乾、高梁飴、阿膠飴、油炸土豆片、兒童營養花生醬、菠蘿豆、杏元餅乾、巧克力、話梅糖果等28種產品衝出山東,銷往全國各大城市和海外市場,出現了生產騰飛的局面。

【青岛记忆】那些绽放在舌尖的滋味,你还记得吗?【青岛记忆】那些绽放在舌尖的滋味,你还记得吗?

青食鈣奶餅乾,是青食公司的標誌性產品。之所以在餅乾製作中加入牛奶和鈣質,就是為了改善大饑荒時期的嬰幼兒體質狀況。最初添加的鈣質是精製骨粉,但由於骨粉不易消化且氣味油膩,很快就被替換為葡萄糖酸鈣,1965年又添加了促進鈣質吸收的維生素成分,最終形成了沿用至今的配方。在製作過程中添加鈣質和維生素等營養劑的做法,更是具備超前性和開創性的。直到今天,在北方地區尤其是山東省內,青食鈣奶餅乾仍然是家長們最信賴的兒童輔助食品。

【青岛记忆】那些绽放在舌尖的滋味,你还记得吗?【青岛记忆】那些绽放在舌尖的滋味,你还记得吗?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青食鈣奶餅乾已是青島響噹噹的品牌,在那個物資比較匱乏的年代,鈣奶餅乾供應也不多,很多青島人為了能買到青食鈣奶餅乾,要託關係才行。

【青岛记忆】那些绽放在舌尖的滋味,你还记得吗?

近七十年的老企業,青食的存在,就像時間凝結的情感,每每念起,讓那些老青島人時常會回想起曾經的些難忘時光,讓更多的年輕人回味起那些無憂無慮的美好童年。如今的“青食”商標已成為山東省著名商標,青島食品廠也已離開了曾經喧囂的西鎮,搬遷到了李滄區的青食工業園,自此,西鎮那條充滿香氣的小巷僅存在於青島人的記憶中。時代在改變,童年的記憶卻不曾改變。

來源:青島市李滄區文化和旅遊局、青島城市檔案論壇、胡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