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專家在金字塔中,發現人造心臟的木乃伊,堪稱無厘頭謠言

一直以來,人類對文明的探索從未止步,而最終的目的是要回答一個問題,即地球上還有人類文明之外的高級文明嗎?這不是一個輕易就能回答的問題,因此很多專家和學者就開始找證據旁敲側擊,比如人造心臟木乃伊就是很火熱的話題。究竟“人造心臟”是真是假呢?下面,就讓小編來給您從頭揭秘吧:

1991年,專家在金字塔中,發現人造心臟的木乃伊,堪稱無厘頭謠言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漸成熟,西方國家的探險家和考古學家們,就經常攜帶著大量的先進儀器和設備,不遠萬里趕到埃及的金字塔做研究和考察,試圖破解金字塔中那些流傳甚廣的未解之謎。經過長久的努力,但人們收穫甚微,而且還進一步地發現了更多的詭異之處,令人不禁感到毛骨悚然。

1991年,專家在金字塔中,發現人造心臟的木乃伊,堪稱無厘頭謠言

1991年,美國的一位科學家約瑟夫教授,突然在國際期刊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宣稱在埃及的一座金字塔中,發現一具人造心臟的木乃伊。這位約瑟夫教授,當時在美國的一所大學擔任歷史老師,教授世界古代文明史,同時他本人對埃及文明十分痴迷,尤其是埃及金字塔成為了他畢生的研究對象。於是,隨著約瑟夫教授論文的發表,人造心臟木乃伊也很快在學界內流傳開來,而且還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和爭議。

1991年,專家在金字塔中,發現人造心臟的木乃伊,堪稱無厘頭謠言

看到這裡,或許您對“人造心臟木乃伊”事件,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您要知道的是,古埃及文明和中華文明同樣都是世界古老的文明,但在埃及文明的喪葬文化中,人在去世之後要製作成木乃伊乾屍保存起來,而不像我們的文明禮法要求是安葬土裡。尤其是對於埃及的法老(君主)來說,死後製作木乃伊也是一種崇高的禮制,而人們為了體現出法老至高無上的權利,於是就修建了金字塔,用以存放法老的木乃伊。

通常來說,每一位法老都有一座金字塔,因此現如今在埃及還保存有110多座金字塔,比如最著名的胡夫金字塔,就是埃及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陵墓,距今已有4700多年的歷史。對古埃及文明來說,金字塔是絕對的象徵之物,同時也是打開古埃及文明大門的一把鑰匙,而在它背後與之緊密相連的就是人類文明。因此,也就有眾多的科學家們,始終在不遺餘力地探秘金字塔,企圖尋找人類文明之外的高級文明。

1991年,專家在金字塔中,發現人造心臟的木乃伊,堪稱無厘頭謠言

瞭解了金字塔和古埃及文明之後,再來看看開篇提到的“人造心臟木乃伊”。據約瑟夫教授表示,這具人造心臟的木乃伊距今有7000多年的歷史,正好上溯到埃及文明的起源。緊接著,約瑟夫教授的團隊,對木乃伊進行了解剖分析,發現木乃伊中只有一顆保存完好的心臟,不過這也符合事實,因為古埃及人認為心臟是人情感的根源,所以在製作木乃伊時不摘掉心臟。然而,約瑟夫教授卻發現,這顆心臟還有點特別……

根據約瑟夫教授的論文可知,木乃伊的心臟已經萎縮,不足一個雞蛋大小,但是看起來卻似乎很健康,就如同是鮮活的一樣。於是,又接著就對心臟進行了解刨,結果發現完全不是人類正常心臟的結構,而是一塊實心的黑色水晶石,並且從解刨面上來看,內部還有大量的孔洞和通道,就如同密密麻麻的毛細血管一般。如此一來,約瑟夫教授驚呆了,最後他經過研究確定這是一顆人造的心臟,於是就發表了一篇論文。

1991年,專家在金字塔中,發現人造心臟的木乃伊,堪稱無厘頭謠言

在論文發表後不久,國際上就出現了不同的聲音,一派支持約瑟夫教授,還說黑水晶的人造心臟,或許就是地球上存在其他高級文明的一種證據;另外一派則持反對態度,認為對於地球是否存在過高級文明的判斷,不能如此的簡單,即便是真有人造心臟,也不足以證明地球存在其他的高級文明。況且,人造心臟木乃伊的真假還尚未得到證實,因此“人造心臟”和“黑色水晶”的說法,也就更加顯得是天方夜譚了。

後來,據埃及的考古專家們表示,埃及政府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下令,要對各金字塔中的法老木乃伊進行深入研究,並且也都轉移到了博物館和實驗室中保存。需要注意的是,早在20世紀九十年代之前,埃及考古專家就已經將所有的法老木乃伊登記備案,因此約瑟夫教授自稱1991年在金字塔中發現了木乃伊,可以肯定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這無疑是在用一個人的力量,在挑戰埃及整個國家的考古界。

也是在用一個漏洞百出的謠言,在欺騙所有讀者的智商。所以約瑟夫教授所發表論文內容的真假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1991年,專家在金字塔中,發現人造心臟的木乃伊,堪稱無厘頭謠言

進入21世紀之後,曾經轟動學界的“人造心臟木乃伊”也有了確定的結論,是約瑟夫教授和手下學生所做的一次“偽論文”。但不管怎麼說,人類對文明的探索永不止步,而小編也堅信總有一天,我們拿著金字塔這把鑰匙,一定能打開古埃及文明的大門,探索一個全新的世界和文明,而那時或許就能得到一個科學的結論。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