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大王”拿下奧斯卡,奧巴馬也趕來祝賀,曹德旺他憑啥?

  中新經緯客戶端2月10日電 (董湘依)73歲的“玻璃大王”曹德旺怎麼也不會想到,當“演員”拍攝的人生第一部片子竟拿下了奧斯卡。要知道,“小李子”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足足等了20多年才收穫一座小金人。

  北京時間2月10日,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在美國洛杉磯好萊塢舉行。以中國福耀集團在美建廠為敘事背景的紀錄片《美國工廠》獲第92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頒獎典禮上,導演史蒂文·博格納爾、朱莉婭·賴克特用中文對曹德旺表達了感謝。

“玻璃大王”拿下奧斯卡,奧巴馬也趕來祝賀,曹德旺他憑啥?

  《美國工廠》導演史蒂文·博格納爾、朱莉婭·賴克特在奧斯卡頒獎禮上發言。

  作為福耀玻璃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曹德旺是一位企業家,但憑藉故事背後的男主角身份,在《美國工廠》獲第92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提名之時,曹德旺也被網友戲稱為今年唯一入圍奧斯卡的中國人。

  雖然只是一句戲言,但無可否認,曹德旺代表了中國形象,為國外更深入地瞭解中國企業打開了一扇門。

  該片歷時四年多拍攝,記錄了曹德旺在美國俄亥俄州代頓市開辦工廠的全過程。在通用汽車工廠關閉後,曹德旺接手舊工廠,並僱傭2000名美國工人開設新廠的過程中,因中美企業在文化與制度上的差異,勞資雙方引發了一系列衝突。

“玻璃大王”拿下奧斯卡,奧巴馬也趕來祝賀,曹德旺他憑啥?

  《美國工廠》海報

  而大有來頭的是,《美國工廠》還是奧巴馬伕婦投資、製片的首部紀錄片。在奧斯卡獎項揭曉後,奧巴馬迅速在推特上祝賀《美國工廠》的製作團隊:“恭喜朱莉婭和史蒂文,《美國工廠》講述了經濟動盪對人類產生的劇烈影響,這是一個複雜且動人的故事。很高興看到兩位才華橫溢、率直善良的製作人捧得高地製片公司(Higher Ground)的第一個奧斯卡獎。”

“玻璃大王”拿下奧斯卡,奧巴馬也趕來祝賀,曹德旺他憑啥?

  奧巴馬推特截圖。

“玻璃大王”拿下奧斯卡,奧巴馬也趕來祝賀,曹德旺他憑啥?

  奧巴馬伕婦和《美國工廠》導演合影。

  初衷

  ——中國人辦美國工廠 賺錢是次要的

  在影片中,曹德旺對員工說:“今天中國人到美國來辦企業,我們最關鍵的不在於賺多少錢,而是讓美國人改變對中國人的看法,對中國的看法。”

  曹德旺曾在央視財經《對話》欄目中說,中國員工出國後,首先第一個責任不是給企業做什麼,因為外國人不知道你叫什麼名字,但是他知道你是中國人,你應該維護國家形象,這是一個需要每一箇中國人自覺的行為。

  不過,在曹德旺赴美建廠之初,曾引發國內輿論界引發討論。2016年底,“別讓曹德旺跑了”一度成為網絡熱語。

  事實上,美國製造業近幾十年一直在撤離美國,而曹德旺赴美投資建廠也被看作是逆潮流而動。但曹德旺認為,美國雖然勞動力貴,但能源、土地價格和稅率都低,把工廠開在美國也可以貼近市場,方便滿足客戶需要。

  在曹德旺看來,歐美的工會制度已經不適合製造業的發展,美國製造業的衰敗就是由工會引起。“奧巴馬為什麼要買這個片子?我認為他就是發現了這個問題。”

“玻璃大王”拿下奧斯卡,奧巴馬也趕來祝賀,曹德旺他憑啥?

  結緣

  ——“希望讓美國人瞭解中國工廠”

  在2019年9月接受新京報採訪時,曹德旺吐露當時《美國工廠》導演是如何找到自己以及拍攝紀錄片的來龍去脈。

  曹德旺稱,2010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和福耀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福耀承諾在2016年底之前在美國的工廠建成。2014年10月,曹德旺選中了通用汽車在俄亥俄州代頓市用來安裝皮卡車的工廠,廠房面積18萬平方米,花費了1500萬美元。

  但曹德旺買廠房的消息出去後,當地的老百姓認為中國人是忽悠:“什麼人能夠拿出這麼多錢買通用汽車廠的廠房?”在有人質疑時,他意識到要在這裡搞好關係,還邀請大家去廠裡參觀。

  其實,《美國工廠》的導演以前也拍過一部表現通用汽車倒閉的短片《最後一輛卡車》,還獲得過奧斯卡提名。在福耀正式接管美國工廠幾個月後,導演找人和曹德旺溝通,希望記錄一下廠房的悲劇如何變喜劇,再來拍攝一部紀錄片。

  曹德旺說,“當時我問怎麼拍,他們說是紀錄片,見到什麼拍什麼,拍什麼播什麼,不拿去修剪。我說當然了,這個沒問題,你們瞭解中國也是應該的。所有的場合,他不經你同意不同意,我工作,他就拍,我更相信州政府是用這個方式派了保鏢來跟我。”

  波折

  ——“有工會就不會有生產效率的提高”

  誰能料到,福耀玻璃在美國辦廠遭遇了巨大困境。中美文化衝突衍生出了種種問題:中方工作人員認為美國同事的工作速度慢,溝通成本太大;美國員工則抱怨中國公司紀律嚴苛,收入待遇不高,工作環境不夠安全。

  隨著雙方矛盾激化,美國工人們開始尋求組建工會,而福耀則力圖阻止工會成立。因此,《美國工廠》中最受關注的是工會設立中雙方的角力。曹德旺在接受新京報專訪談到這一話題時聲音明顯提高:“在美國,有工會就不會有工廠生產效率的提高!中國企業走出去遇到工會,扭頭就走,碰都別碰!”

“玻璃大王”拿下奧斯卡,奧巴馬也趕來祝賀,曹德旺他憑啥?

  紀錄片最後,一位負責自動化的高管向老闆曹德旺介紹,一些區域的工人正逐步被全自動化的機器取代。隨著企業自動化的升級,越來越多美國工人正逐漸被取締,這是一個殘酷的事實。

  有觀點說,《美國工廠》的故事之所以受到關注,是片子將當前的全球問題凸顯出來:全球化趨勢下日益發展的跨國企業、不同國家背景下的人民與文化、全球治理所需要的政治策略。

  對於紀錄片的結果,曹德旺看得比較淡“我是一個佛教徒,不會因獲獎與否而激動或沮喪,重要的是過程。”而對於身為觀眾的我們,重要的是,這部片子或許讓我們都能尋找到共鳴。(中新經緯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