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nCov科研動態監測每日快報(2月9日)【中國科訊】

2019-nCov科研動態監測每日快報(2月9日)【中國科訊】

2019-nCov科研動態監測服務

中國科學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和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共同組成生物安全情報團隊,構建了2019-nCov科研動態監測平臺,持續對國內外2019-nCov重要科研動態開展監測,旨在通過提供最新科研論文線索、摘譯科研論文主要內容,按病毒溯源、流行預測、病毒檢測和疾病診斷、藥物研發、機理研究、政策法規等領域整理國內外重要機構的研究成果,為我國的科研攻關和相關科學研究提供參考。

如您需要了解2019-nCov最新科研動態、下載2019-nCov科研快報、檢索2019-nCov科研數據庫,請訪問我們以下服務。

✦ 2019-nCov科研動態監測平臺:

http://stm.las.ac.cn/STMonitor/qbwnew/openhome.htm?serverId=172

✦ 2019-nCov科研快報下載:

http://stm.las.ac.cn/STMonitor/qbwnew/cyjb.htm?parentPageId=1580803621111&serverId=172

信息名稱

Nature發文討論穿山甲是否是2019-nCoV的可能來源

1

時間:

2020年2月7日

2

機構或團隊:

Nature

3

事件概要:

2月7日,《Nature》刊登了David Cyranoski的題為“Did pangolins spread the China coronavirus to people?”的新聞文章。

穿山甲是2019-nCoV的可能來源,存在99%的序列相似性

來自中國廣州華南農業大學的兩名研究人員沈永義和肖立華,根據從動物和感染患者身上提取的冠狀病毒的基因比較結果,確定穿山甲是2019-nCoV的可能來源。研究人員在2月7日的記者招待會上稱,兩者序列有99%的相似性。但這項工作尚未正式發表。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進化病毒學家科學家Edward Holmes說,這一基於基因分析的結果似乎是合理的,但要注意的是,該工作尚未全部發表。雖然我們需要看到更多的數據細節再給出最終結論,但這確實是有意義的,因為現在已有一些其他數據顯示穿山甲攜帶的病毒與2019-nCoV密切相關。”

因為在之前,就有研究人員注意到冠狀病毒是穿山甲死亡的可能原因,並且2019-nCoV和穿山甲冠狀病毒通過具有類似分子結構的受體感染宿主細胞。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計算病毒學家David Robertson表示,即使在得到今天的研究結果之前,穿山甲就已經是病毒中間宿主的一個很好的候選者,因此,此次中國研究人員發現它們之間存在緊密的序列對證實這一疑問很有價值。

仍有更多細節需要公佈和證實

穿山甲是中藥中常用的一種藥材,但穿山甲也是受保護的野生動物,由於非法販運活動猖獗,該物種瀕臨滅絕。它們的肉和鱗被出售用於中藥,某些部分被用來治療皮膚病、月經失調和關節炎等疾病。冠狀病毒於去年12月在中國武漢市出現,並被認為是在一個海鮮和野生動物市場上向人類傳播的。

鑑於上個月,北京的科學家聲稱蛇是2019-nCoV的可能來源,但這一理論被其他研究人員駁斥。此次兩名研究者沒有立即回應《Nature》的置評請求,但華南農業大學校長劉雅紅在記者招待會上說,研究結果將很快公佈,以幫助控制冠狀病毒。

科學家們希望這篇論文能提供一些細節,包括研究小組在哪裡發現了攜帶類似病毒的穿山甲。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冠狀病毒研究人員Arinjay Banerjee說,另一個需要的關鍵細節是研究人員在穿山甲的哪些部位發現了這種病毒—例如,是從血液樣本還是直腸拭子中分離出來的?這將有助於確定病毒是如何傳遞給人類的,以及今後如何防控這種傳播。

美國加州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的免疫學家和計算生物學家Kristian Andersen聲稱他絕對相信該結論是真的。他比較了公開獲得的穿山甲病毒序列,發現它們與2019-nCoV相似,並期待相關文章和數據的公佈。

4

附件:

原文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0364-2

信息名稱

科學家尚未能準確預測新冠病毒的運動軌跡

1

時間:

2020年2月7日

2

機構或團隊:

Science雜誌

3

事件概要:

Science發表名為“Scientists are racing to model the next moves of a coronavirus that's still hard to predict”報道。

隨著疫情暴發,科研人員競相建立各種預測模型(如Berlin團隊基於航空旅行數據創建了全球風險評估模型,成功預測了除中國大陸以外確診病例最多的是日本、新加坡、泰國、香港和韓國),但隨著1月23日武漢機場關閉,預測失去意義,當前預測模型無法判斷無症狀患者是否可以傳播感染他人。

報道呼籲媒體和公眾準確描述數據,不能誇大結果,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正如大部分預測模型的論文所提到,預測分析具有侷限性,影響因素錯綜複雜,應當理智看待預測結果。

4

附件:

原文鏈接: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0/02/scientists-are-racing-model-next-moves-coronavirus-thats-still-hard-predict

信息名稱

新生兒重症監護室2019-nCoV暴發應急預案

1

時間:

2020年2月7日

2

機構或團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醫學會

3

事件概要:

中國人民解放軍醫學會兒童健康與疾病臨床研究中心在《柳葉刀》發表“A contingency plan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outbreak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s”。

截至2020年2月5日,實驗室確診2019-nCoV感染病例已超過2萬例,死亡400多人,約100名兒童受到影響,其中,最小年齡為出生後30小時。文章稱,新生兒由於免疫系統發育不良,成為易感群體。鑑於此,國家兒童健康與疾病臨床研究中心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醫學會兒科委員會提供了應急預案,制定了診斷和出院標準,以及治療、預防和控制策略,以應對疫情集中暴發。

4

附件:

原文鏈接: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0/02/scientists-are-racing-model-next-moves-coronavirus-thats-still-hard-predict

信息名稱

《柳葉刀》發文稱快速隔離有症狀患者可防止疫情在中國以外國家持續暴發

1

時間:

2020年2月8日

2

機構或團隊:

牛津大學

3

事件概要:

牛津大學於2020年2月8日在《柳葉刀》上發表題為“Pandemic potential of 2019-nCoV”的文章。

文章指出,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最終是否會導致全球大流行的一個重要決定因素是其在輸入到一個新國家後是否能夠確立地位。迄今為止,已有24個國家報告了2019-nCoV感染病例,但在中國以外很少發生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決定2019-nCoV能否在到達新國家時建立並引起持續暴發的關鍵指標是傳染數R,它表示每個感染者將病毒傳播給的平均人數。如果R大於1,則可能發生持續傳播。如果無感染症患者可以傳播2019-nCoV,這可能是具有挑戰性的。但是,目前幾乎沒有證據表明2019-nCoV無感染症患者可以傳播。

對有症狀患者的檢測和隔離並不總是有效地進行,並且在症狀較輕時進行檢測具有挑戰性。因此,有時可能需要努力應對症狀發生前的傳播。研究人員指出,僅通過對有症狀患者進行快速隔離,包括對輕症患者進行自我隔離,就可以防止疫情在中國以外國家持續暴發。

4

附件:

原文鏈接: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inf/article/PIIS1473-3099(20)30068-2/fulltext

信息名稱

WHO對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暴發已被宣佈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措施

1

時間:

2020年2月8日

2

機構或團隊:

The Lancet雜誌

3

事件概要:

WHO於1月30日宣佈宣佈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暴發是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的決定,預計將加強全球的防範和應對工作。發佈《公共衛生和環境國際法》通常會產生三種影響。首先,WHO發佈臨時建議,這些措施不具約束力,但在實踐上和政治上都具有重大意義,可以解決旅行、貿易、檢疫、篩查和治療問題,並制定全球實踐標準。其次,WHO可以在不必要地超過這些全球標準時要求各國承擔責任。第三,PHEIC加強了協調、合作和全球團結。

WHO包括中國在內的西太平洋區域辦事處區域主任Takeshi Kasai告訴《柳葉刀》雜誌:對於缺乏資源的國家來說,加強備災和能力建設可能更具挑戰性,他提出一些國家可能需要重新利用現有資源來支持其備災工作,WHO準備支持各國開展這項工作。

WHO總幹事Tedros 博士認為,首先,沒有理由採取不必要的措施來干擾國際旅行和貿易。WHO不建議限制貿易和流動。俄羅斯,蒙古和朝鮮已關閉與中國的陸地邊界,而澳大利亞,新西蘭,美國和其他國家則禁止大多數來自中國的旅客入境。

WHO還提出其他建議,包括支持衛生系統較弱的國家;加快疫苗,治療劑和診斷劑的開發;打擊謠言和錯誤信息的傳播;審查準備計劃;找出差距並評估識別,隔離和照顧案件並防止傳播所需的資源;分享數據,知識和經驗;使各國本著團結與合作的精神共同努力。

WHO正在與公共和私營部門的專家合作,包括科學家、臨床醫生、疾病追蹤者和供應鏈專家,以協調應對工作,包括為管理100例易受害國家的病例提供生物醫學和必要的物資,獲得治療藥物和疫苗,進行臨床試驗以及與治療患者的臨床醫生進行情況介紹。

4

附件:

原文鏈接:

https://www.thelancet.com/action/showPdf?pii=S0140-6736%2820%2930292-0

信息名稱

《柳葉刀》評論:迫切需要為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暴發及時提供心理保健支持

1

時間:

2020年2月4日

2

機構或團隊:

澳門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定醫院、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墨爾本大學

3

事件概要:

2月4日,澳門大學等機構的精神科專家在《柳葉刀》上發表評論“Timely mental health care for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outbreak is urgently needed ”。該評論稱儘管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但針對由2019-nCoV疫情直接影響的患者和醫護人員的心理保健問題仍未得到解決。

迄今為止,尚無關於2019-nCoV疑似或確診病例及為其治療的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問題和精神病發病率的流行病學數據,因此,在暴發期間如何最好地應對挑戰尚不得而知。但是專家建議在2003年SARS暴發期間觀察到的精神健康後果和採取的措施可以幫助衛生部門和公眾瞭解併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心理健康干預。

SARS暴發中使用的某些方法可能有助於應對2019-nCoV暴發。

首先,由衛生部門在國家和地區級別建立的多學科心理健康小組為患者和衛生工作者提供心理健康支持。應為患併發症的精神障礙患者提供專門的精神病治療以及適當的心理健康服務和設施。

第二,應向醫務人員和患者提供定期和準確的有關2019-nCoV暴發的最新信息的清晰溝通,以解決他們的不確定性和恐懼感。應向患者及其家人提供其治療計劃、進展報告和健康狀況更新。

第三,應建立安全的服務,使用電子設備和應用程序(例如智能手機和微信)為患病患者及其家人和公眾提供心理諮詢。應鼓勵在患者和家人之間使用安全的通信渠道,例如智能手機通信和微信,以減少隔離。

第四,精神衛生工作者應定期對可疑和確診為2019-nCoV肺炎的患者以及在醫院工作的護理感染患者的醫護人員進行常規臨床篩查,以檢查其是否有抑鬱、焦慮和自殺傾向。應該為表現出更嚴重的精神健康問題的人提供及時的精神病治療。如果使用了精神藥物,例如對於嚴重的精神病併發症,應由精神科醫生開具處方,應遵循確保最小傷害的基本藥物治療原則,以減少與2019-nCoV及其治療相互作用的有害影響。

評論稱,在任何生物災難中,恐懼、不確定性和歧視都是常見的主題,並且可能成為適當醫療和心理健康干預措施的障礙,開發和實施心理健康評估、支持、治療和服務對應對2019-nCoV暴發至關重要和緊迫。

4

附件:

原文鏈接: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psy/article/PIIS2215-0366(20)30046-8/fulltext

信息名稱

武漢市138例2019-nCoV感染肺炎住院患者臨床特徵分析

1

時間:

2020年2月7日

2

機構或團隊: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症醫學科;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肺內科;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傳染病科;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急診科;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檢驗科;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泌尿外科

3

事件概要:

《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於2月7日出版了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發表的論文“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38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旨在描述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引起的傳染性肺炎(NCIP)的流行病學和臨床特徵。研究團隊對2020年1月1日至1月28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接受的138例確診NCIP的連續住院患者的回顧性單中心病例研究,隨訪的最後日期是2020年2月3日。收集並分析了流行病學、人口統計學、臨床、實驗室、放射學和治療數據。比較了危重患者和非危重患者的結果。如果同一病房中的一群醫療專業人員或住院患者被感染,並且可以追蹤到可能的感染源,則懷疑是與醫院有關的傳播。

結果顯示,138例住院的NCIP患者中位年齡為56歲(四分位間距為42-68歲;範圍為22-92歲),其中男性75人(54.3%)。懷疑與醫院相關的傳播這種推測感染機制受到影響的衛生專業人員40人 (29%),住院患者17人(12.3%)。常見症狀包括髮燒(136人,98.6%)、疲勞(96 人,69.6%)和乾咳(82 人,59.4%)。97名患者(70.3%)發生了淋巴細胞減少症(淋巴細胞計數0.8×109 / L,四分位間距IQR0.6-1.1),80名患者(58%)凝血酶原時間延長(13.0秒,IQR12.3-13.7))和55位患者(39.9%)的乳酸脫氫酶升高(261 U / L ,IQR182-403)。胸部計算機斷層掃描顯示,所有患者的肺部都有雙側斑片狀陰影或毛玻璃片混濁。大多數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療(奧司他韋,124人 [89.9%]),許多患者接受抗菌治療(莫西沙星,89 人[64.4%];頭孢曲松,34人 [24.6%];阿奇黴素,25 人[18.1%])和糖皮質激素治療(62人 [44.9%])。由於併發症,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22人 [61.1%])、心律不齊(16人 [44.4%])和休克(11 人[30.6%]),將36名患者(26.1%)轉移到重症監護病房(ICU)。

從首次出現症狀到呼吸困難的中位時間為5.0天,入院時間為7.0天,ARDS時間為8.0天。在ICU中接受治療的患者(36人)比與未在ICU接受治療的患者(102人)年齡更大(中位年齡為66歲vs 51歲),更可能患有併發症(26 例[72.2% ] vs 38例[37.3%]),更容易出現呼吸困難(23例 [63.9%] vs 20 例[19.6%])和厭食(24例[66.7%] vs 31 例[30.4%])。在ICU的36例患者中,有4例(11.1%)接受了高流量氧療,有15例(41.7%)接受了無創通氣,有17例(47.2%)接受了有創通氣(4例轉為體外膜氧合)。截至2月3日,47例患者(34.1%)出院,6例死亡(總死亡率為4.3%),但其餘患者仍在住院治療。治癒出院的47例患者的中位住院時間為10天(IQR,7.0-14.0)。

4

附件:

原文鏈接: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761044

信息名稱

2019-nCoV的蛋白質結構和基因組序列重新分析沒有表明蛇是其中間宿主,也不表明其刺突蛋白插入片段與HIV-1具有獨特的相似性

1

時間:

2020年2月8日

2

機構或團隊:

密歇根大學計算醫學與生物信息學系

3

事件概要:

密歇根大學於2020年2月8日在medRxiv上發表題為“Protein structure and sequence re-analysis of 2019-nCoV genome does not indicate snakes as its intermediate host or the unique similarity between its spike protein insertions and HIV-1”的文章。

文章指出,隨著2019-nCoV感染迅速發展為全球性流行肺炎,迫切需要對其傳播和細胞機制進行仔細分析。研究人員重新分析了Ji等人(https://doi.org/10.1002/jmv.25682)和Pradhan等人(https://doi.org/10.1101/2020.01.30.927871)在兩篇論文中介紹的計算方法和發現。這兩篇論文得出的結論:蛇是2019-nCoV的中間宿主,並且2019-nCoV刺突蛋白插入片段與HIV-1具有獨特的相似性。研究人員使用最新的生物信息學方法和數據庫進行重新分析,結果不支持這些論文提出的結論。研究人員指出,根據其分析和冠狀病毒的現有數據,得出結論:2019-nCoV的中間宿主更可能是哺乳動物和鳥類,並且在刺突蛋白中觀察到的新插入片段是從蝙蝠冠狀病毒自然進化而來的。

*注,本文為預印本論文,是未經同行評審的初步報告,其觀點僅供科研同行交流,並不是結論性內容,請使用者謹慎使用。

4

附件:

原文鏈接: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2.04.933135v1

信息名稱

對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病死率估計需謹慎

1

時間:

2020年2月7日

2

機構或團隊:

3

事件概要:

瑞士巴塞爾大學醫院於2020年2月7日在Swiss medicine weekly上發表題為“2019-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estimating the case fatality rate – a word of caution”的文章。

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如何傳播、潛伏期,無症狀感染特徵、確切的基本再生數R0、症狀消失後到病毒散去持續時間,會有嚴重病徵的風險人群,最終病死率等等問題的準確解答對於預測病毒暴發動態、制定適當有效的預防措施以及為潛在的大流行做好準備至關重要。病死率和需要住院治療的感染比例的準確估算對於平衡感染控制干預措施的社會經濟負擔以及對人類的潛在利益至關重要。

目前,通過將死亡人數除以確診病例數來估計病例死亡率得出的數字並不代表真實的病死率,可能相差幾個數量級。基於人群的呼吸道分泌物的核酸檢測極有可能低估了疫情暴發的規模,因為無症狀患者或感染後恢復的患者可能不再出現PCR陽性結果,因此需要一種敏感的2019-nCoV特異性血清學檢測方法來可靠評估過去的暴露率,並可能有助於評估群體免疫力。

該文章稱關於此次疫情的病死率,湖北省、中國不同地區和其他國家報告的估計值之間存在很大差異的現象很值得關注。該文章認為武漢報告的較高的病死率可能被高估了,輕度或無症狀的病例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仍未被識別,尤其是在流感季節,以至於武漢市受感染的真實病例數可能被大大低估了。另外由於武漢市的醫療設施和檢測能力已達到極限,疫情進一步擴大後,漏診可能會進一步加劇。該文章認為,由於武漢目前減緩傳播的措施,中國其他地區和國家獲得了關鍵的準備時間,可以更好地追蹤從其人群中首次出現這種病毒開始的病例,估計值可能更準確。

此外,文章認為武漢以外地區較低的病死率可能被低估,由於流行病在其他地區和國家暴發稍後,致命病例的發生和報告可能會延遲,還有可能導致先前可歸因的死亡人數被低估。病死率的差異可能是由於大流行期間的醫療護理能力不同所致。在中國不同地區以及世界不同地區對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的敏感性也不同。

該文章認為,包括WHO,美國CDC,歐洲CDC以及知名期刊,都面臨著數據的快速生成和傳播的挑戰,這些數據主要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發佈。因此,必須定義新的方法,來驗證此類信息(有時帶有誤導性,有時帶有重要信息)的準確性。2019-nCoV流行進行建模仍然具有挑戰性。

4

附件:

原文鏈接:

https://smw.ch/article/doi/smw.2020.20203

信息名稱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關於常規血清學方法檢測2019-nCoV的建議

1

時間:

2020年2月7日

2

機構或團隊:

3

事件概要: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2020年2月7日在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發標題為 “Evolving status of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proposal of conventional serologic assays for disease diagnosis and infection monitoring” 的評論。

中國武漢暴發的新型冠狀病毒(nCoV-2019)在全國範圍內迅速蔓延,世界其他地區也有一些病例。儘管大多數患者出現輕度發熱性疾病,並伴有斑塊性肺部炎症,但仍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出現嚴重的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ARDS),目前病死率為2.3-3%。診斷基於臨床病史以及實驗室和胸部X線影像學發現,目前的確診主要依賴於核酸的測定,這在促進患者隔離、治療和評估感染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但是,由於處理當前流行病的能力有限,檢測試劑盒的供應不足,只能對一部分可疑病例進行檢測,導致病例更新的不完整和不準確以及診斷的延遲。此外,也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評估檢測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常規的血清學檢測,例如針對特定IgM和IgG抗體的酶聯免疫檢測(ELISA),應提供高通量的替代方法,以便對所有可疑患者進行統一檢測,有助於更完整地鑑定感染病例並避免未選患者之間不必要的交叉感染。

4

附件:

原文鏈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jmv.25702

信息名稱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等發佈《診斷和治療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快速建議指南(標準版)》

1

時間:

2020年2月6日

2

機構或團隊: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新型冠狀病毒管理與研究團隊、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循證醫學分會

3

事件概要: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的研究人員在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發表論文 “A rapid advice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infected pneumonia (standard version)”,發佈了診斷和治療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的快速建議指南。

由於2019-nCoV感染肺炎是一種從未經歷過的呼吸道疾病,具有廣泛而迅速的感染能力,在沒有治療和控制手冊的情況下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為了滿足一線臨床醫生和公共衛生專業人員對2019-nCoV感染肺炎管理的迫切要求,研究人員根據快速諮詢指南方法論和WHO指南制定的一般規則起草了診斷和治療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的快速建議指南,並添加了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第一手管理數據。該指南方法中包括,2019-nCoV的流行病學特徵、疾病篩查和人群預防、診斷、治療和控制(包括中藥)、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制以及疾病護理。此外,指南中還提供了成功治療2019-nCoV重症患者的完整過程以及2019-nCoV感染的醫院搶救經驗和教訓。此快速建議指南適用於第一線的醫生和護士、醫院和醫療部門負責人、社區居民、公共衛生人員、相關研究人員以及對2019-nCoV感興趣的所有人員。

4

附件:

原文鏈接:

https://mmrjournal.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40779-020-0233-6

信息名稱

韓國首例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輸入病例對感染預防和控制措施的啟示

1

時間:

2020年2月3日

2

機構或團隊:

韓國仁川醫學中心、韓國首爾國立大學醫學院

3

事件概要:

韓國的研究人員於2020年2月3日在JOURNAL OF KOREAN MEDICAL SCIENCE雜誌在線發表題為“The First Case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Imported into Korea from Wuhan, China: Implication for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的文章,通過分析從中國武漢輸入到韓國的首例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病例,提出了對該病毒感染預防和控制措施的建議。

2019年12月,由新型乙型冠狀病毒屬病毒,即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引起的病毒性肺炎開始在中國武漢暴發。研究分析了首例從武漢輸入到韓國的2019-nCoV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學和臨床特徵。研究結果表明,在2019-nCoV肺炎的早期階段,胸部X線檢查會漏掉肺炎患者,加強旅行史的調查對於2019-nCoV肺炎的早期發現和隔離至關重要。

4

附件:

原文鏈接:

https://jkms.org/DOIx.php?id=10.3346/jkms.2020.35.e61

信息名稱

兩例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CT表現

1

時間:

2020年2月7日

2

機構或團隊:

3

事件概要:

Radiology於2月7日網絡出版了溫州醫科大學附屬台州醫院放射科發表的論文“CT Manifestations of Two Case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Pneumonia”,該研究報告了2例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患者,這兩名患者均有武漢接觸史。研究基於CT掃描論證了病程隨時間的變化情況。

案例1:一名居住在武漢的45歲女性因咳嗽和發燒入院2天。入院時,她的體溫升高(38.2°C),聽診時雙肺均有粗糙的呼吸音。實驗室檢查顯示:中性粒細胞比率增加(81.2%,正常範圍40.0%-75.0%),淋巴細胞比率減少(12.8%,正常範圍20.0%-50.0%),紅細胞沉降率增加(24 mm / h,正常範圍 <20mm / h),D-二聚體濃度正常,淋巴因子IL-6升高(27.47 pg / ml,正常範圍0.1-2.9 pg / ml)。實時熒光PCR技術顯示,患者痰液呈2019-nCoV核酸陽性。胸部CT平掃顯示,雙側為多發性周圍實變區。小葉間間隔增厚並表現出“鋪石路樣”和支氣管擴張。相鄰胸膜增厚,無縱隔淋巴結腫大或胸膜積液。入院兩天後,患者體溫升至39.2°C,體質症狀惡化。重複胸部CT顯示漸進性固結,“鋪石路樣”症狀消失。經過抗病毒和對症治療後,患者將繼續密切觀察並改善症狀。

案例2:一名32歲的男性曾到中國武漢出差。他因咳嗽和發燒入院。入院時,他的體溫略有升高(38.1°C),聽診時發現雙肺的呼吸音較差。實驗室檢查顯示全血細胞計數值正常,C反應蛋白和D-二聚體濃度正常。淋巴因子IL-6水平升高(413.6 pg / ml,正常範圍0.1-2.9 pg / ml)。實時熒光PCR技術顯示,患者痰液呈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陽性。胸部CT平掃顯示,右下肺葉胸膜下實變。支氣管擴張伴鄰近胸膜反應性增厚。無縱隔淋巴結腫大或胸腔積液。經過3天的抗病毒和對症治療後,右下肺葉實變增大。8天后胸部CT平掃顯示好轉。10天后患者恢復平穩。

4

附件:

原文鏈接:

https://pubs.rsna.org/doi/10.1148/radiol.2020200280

信息名稱

香港大學等開發2種一步Real-Time RT-PCR方法對2019-nCoV進行快速診斷

1

時間:

2020年1月31日

2

機構或團隊:

香港大學、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預防醫學研究中心、首都醫科大學

3

事件概要:

1月31日,Clinical Chemistry 發表了香港大學和北京疾控中心等機構的論文“Molecular Diagnosis of a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Causing an Outbreak of Pneumonia”。

研究人員開發了2種一步實時定量逆轉錄PCR檢測方法,以檢測2019-nCoV病毒基因組的兩個不同區域(ORF1b和N)。設計引物和探針以與這種新型冠狀病毒及其緊密相關的病毒(如SARS冠狀病毒)反應。使用一組陽性和陰性對照評估這些測定。此外,還測試了兩名2019-nCoV感染患者的呼吸道樣本。使用從SARS冠狀病毒感染的細胞中提取的RNA作為陽性對照,這些測定的動態範圍至少為七個數量級(2x10-4-2000 TCID50 /反應)。使用DNA質粒作為陽性標準品,發現這些測定的檢測範圍可以低於10個拷貝每個反應。所有陰性對照樣品在測定中均為陰性。來自兩名2019-nCoV感染患者的樣本在測試中呈陽性。

4

附件:

原文鏈接:

https://academic.oup.com/clinchem/advance-article/doi/10.1093/clinchem/hvaa029/5719336

免 責

“2019-nCov科研動態監測每日快報”

由中國科學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和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合作推出。該項服務旨在通過提供最新科研論文線索、摘譯科研論文主要內容,為我國的科研攻關和相關科學研究提供參考。工作團隊保持中立立場,無傾向性意見,所摘譯內容主要用於說明科研論文本身,努力客觀真實反映原文情況,起到供使用者參考的目的。所摘編內容都有具體的文獻來源,請使用者通過文獻來源線索獲取具體的原始文獻,並自行甄別和使用。由於水平所限,所摘編內容不免會有疏漏,還請各位使用者諒解。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立足中國科學院、面向全國,主要為自然科學、前沿交叉科學和高技術領域的科技自主創新提供文獻信息保障、戰略情報研究服務、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支撐和科學交流與傳播服務,同時通過國家科技文獻平臺和開展共建共享為國家創新體系其他領域的科研機構提供信息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