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平靜 是最好的防病姿態

2020年春節,我們度過了一個特殊的長假,疫情讓我們不得不自閉在家中,出門還要戴上口罩。同時,疫情也給許多人帶來了緊張、焦慮、恐慌、憤怒等不良情緒和心理問題,這些都需要我們學會適當釋放情緒,及時進行心理調整。

這個長假也讓我們瞥見了“自己”,開始審視過去的人生和生活方式以及對世間萬物的態度。同時我們還瞥見了親人,其實,孩子最想要的可能不過是爸媽多一些“抱抱”,老人最期待的也不過是你回家的身影和餐桌上團聚的笑聲,良好的家庭關係具有天然的療愈作用。

災難是一所最好的大學,也是大自然給予我們的警鐘,更是給我們每個人上的一堂生死課。在災難中,我們更需要文明,需要善良、擔當與無畏。在這個時候心態平穩、情緒冷靜就特別重要,我們要以內心的穩定來應對外部世界的不穩定,正所謂“每臨大事有靜氣”,把心靜下來,就能看得見曙光和希望、聽得到春天的聲音。

希望在回望2020年時,我們的關鍵詞是愛。愛是這世上的鹽,世上的光。看到那些不懼生死奔赴疫區的勇士和奮戰在各個崗位的戰“疫”鬥士們,我們依然要相信愛。扛過去,從個人到國家,都會更堅強!

這場危機中,我們普通人唯一能做的就是保護好自己和家人,包括自己的精神健康。無論是需要繼續安心留在家中減少出門,還是已經恢復正常上班工作,現在最需要的是:靜下來,不被外界慌張的情緒帶著走,學會和自己好好待著,找回自己的節奏。

張崢

“新冠”疫情當前,人的情緒在非常規狀態下最易走極端,極端恐懼或極端衝動。這個時候,由於恐慌,由於知識不足,各路消息真假難辨,導致人們往往忽視常識,喪失基本判斷能力,謠言也最容易乘虛而入。前幾天,因為有傳言說雙黃連能抑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雙黃連頃刻之間全網斷貨,甚至連獸用雙黃連、雙黃蓮蓉月餅都脫銷了。

猶記得2003年“非典”時人們囤積板藍根,2011年福島核洩漏時大家搶購食鹽,加上這一次的雙黃連,就像是一次次非理性狂歡的延續。有人解釋說,這些東西就像是安慰劑,買的不是藥本身,而是希望。但是,帶來希望的從來都是科學和實幹,而不是謠言和盲從。

的確,鋪天蓋地的信息無形中會帶給人煩躁、焦慮甚至心理障礙。不想讓自己受到負面情緒太多的打擾,那就平靜地活在當下,每天只看下權威機構的數據,其餘時間看看電影、看看書,安心在線上工作,也挺充實的。的確,這場危機中,我們普通人唯一能做的就是保護好自己和家人,包括自己的精神健康。

中庸,朱熹解釋為: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在疫情中,完全不在乎,是反中庸;驚嚇過度,事事搞極端,也是反中庸。儘量保持平靜,保持獨立思考和理智,不被信息洪流裹挾,才是中庸。朱光潛先生在100年前曾提出的著名的“三此主義”,就是此身、此時和此地。而用羅振宇的話來說,對眼下的我們,此身,就是該出門該戴口罩就戴上,該不出門就儘量不出門,而不問這是不是有用;此時,就是該讀書就讀書,該鍛鍊就鍛鍊,該工作就工作,而不想象未來條件具備的時候再去做;而此地,就是該助人就助人,該鼓勁就鼓勁,而不想著“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推給他人。

這個春節,也許曾經疲憊又慌亂,焦慮而恐懼,無論是需要繼續安心留在家中減少出門,還是已經恢復正常上班工作,現在最需要的是:靜下來,不被外界慌張的情緒帶著走,學會和自己好好待著,找回自己的節奏。

唯一值得恐懼的其實正是恐懼本身,聽從專家的建議保護自己並不是難事。網上各種信息看多了反而徒增煩惱,這也是在浪費生命。想想一線的醫護人員和病人正在與病魔做殊死搏鬥,能恢復正常生活就是勝利。此時,我們更該考慮怎麼努力恢復正常生活,並開始嘗試安全狀態下的學習和工作。

所謂黑天鵝,就是指根本想不到事情會有多壞,我們永遠不會期待它出現,但它總會在我們一生的某個時刻出現,以檢驗我們的韌性。2020伊始,我們過了一個“黑天鵝”似的春節,扛過去,則從個人到國家,都會更堅強。

孩子,讓我們一起補上面對災難這堂課

三虎

人類歷史其實就是一部災難史,我等凡人,不過是生活在歷史某一個平安的間隙。相比災難,平時工作與學習中的悲喜,不過是茶杯裡的風波,平安活著便是幸運。

疫期閉門在家,唯有讀書與看電影,補上面對災難這堂課,也想跟女兒小熊談談——我們應該面對的是什麼。

我們要善良,不能做狼

“躲得過三節車廂的喪屍,打不開一節車廂的人心。”這是電影《釜山行》豆瓣影評裡的一句話。小熊,你也可以想象把“喪屍”換成“冠狀病毒”,這就在提醒我們——大家同在一列人人自危的列車上,湖北只不過是感染最嚴重的那節車廂罷了。喪屍可怕,病毒可怕,人類之間的猜疑鏈、排斥鏈一旦長成,更可怕。

災難面前,拷問人性。無論如何,我們要善良,不能做狼。

安靜地思考與真實地生活

現在互聯網與社交媒體空前發達,疫情呈現在傳播狀態中,像空氣粒子一樣,被每一個人感知,也因此而被無限放大。每個人的憤怒、恐懼、存在感、迷茫,都會以強大的社交媒體為出口進行宣洩,傳播本身形成海嘯般的疊加,直接作用到大眾心理。

此刻應切記,我們不能被吞噬,每天一定要有遠離手機的時間,安靜地思考與真實地生活。

感恩每一位救死扶傷的醫者

“如果你不幸感染了,對大眾來說,只是增加了一個病例,對你自己,那是你全部的人生啊!”小熊,我們要理解個體的苦痛,我們也要萬般小心地做好防護。

“醫院好像大海中的島嶼,托起了各式各樣的浮生之人。”醫生的工作是神聖的,救死扶傷,他們就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小熊,我們要儘可能去尊敬與感激每一位醫務工作者。看到那些不懼生死奔赴疫區的勇士,小熊,我們要擁抱的,仍然是人性的光輝。

火神山、雷神山,這才是中國速度

1665-1666年的倫敦大瘟疫,人們不得不將患病者所住的房子都連人封死,在緊閉的大門外漆上紅十字,上面寫上“上帝保佑”的字樣,嚴禁任何人出入。每天只是在限定的時間,由專人從窗口送進食物和水,成千上萬的病人就是在這種惡劣情況下悽慘地死去。

20世紀70年代有一部電影《卡桑德拉大橋》。列車上,瘟疫患者們的歸宿是通往一座不能承重的大橋,然後車毀人亡。

現在我們在“新冠”疫情面前迅速建起了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時代在進步,個體的生命越來越被重視。歷史上的大瘟疫,生如草芥,死如塵埃,人命不值錢。而現在,整個國家都在竭盡所能地拯救每一個生命,這是我們的所幸。

新型病毒,我們要學會和各種生物和平共處

小熊,我們聽了太多的醫學知識,卻回頭思考“生死由命”這句話,竟然很有道理。這個“命”就是每個人的免疫系統。針對大多數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人類至今仍然沒有非常好的特效藥物可以根除。

作家畢淑敏說:“我覺得病毒是一個古老的生物,我們和病毒並不是這個誰一定要戰勝誰的關係。因為地球是一個多種生物共存的這樣一個體系,人類現在已經走到了所有物種的最頂端,我想要學會和各種生物和平共處。因為如果要說誰更早是地球的主人,病毒一定比我們更早。”

小熊,“非典”時你還沒出生,經歷這一次疫情,我們應該收到這樣的訊息:疾病是大自然寄給人類的一封信,而天災也是地球寄給全人類的一封信。災難是一所最好的大學,在災難中,我們更需要文明,需要善良、擔當與無畏。

也許回望2020年,我們會想到許多關鍵詞,但對許多普通人來說,卻還是愛。愛是這世上的鹽,世上的光。小熊,你也要相信愛。

理性、平静 是最好的防病姿态

疫情面前,我們更需靜氣

■ 趙玉平

這些天每天早晨起來,一睜眼就是去看疫情數據,衷心祈禱疫情早一點過去。有人在網上描述自己最近的心情:看到一線醫護人員的無私奉獻,特別感動;但看看其他一些負面新聞,又覺得特別塞心,整個人就處在感動、塞心的反覆波動當中。

過度宣洩百害無一利

心理學研究發現:當人們面臨巨大壓力和危險的時候,會出現緊張、焦慮、恐懼、煩躁等負面情緒,這種不良情緒積累久了就需要發洩釋放出來。

尤其是在家裡待久了,無事可做,生活沒有規律,精神壓抑,社會溝通交流、人際關係也都暫停了……隨著心理壓力上升,負面情緒增加,他可能會對身邊的人發脾氣,這是一種家庭宣洩方式。

其次,人們還會尋找社會宣洩出口。當負面情緒不斷增加時,真的就會懟天懟地懟空氣。一有風吹草動,管它是真是假,有道理沒道理,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梭子彈先打過去,這就是一種社會宣洩方式。而過度情緒化的反應和表達,對防疫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每逢大事必有靜氣

最近看到有人在網上發“宅家”視頻,有數瓷磚的、有數瓜子的,還有更搞笑的拍毛毛蟲視頻的。其實在家裡還有一件更有意義的事情可以幹,就是讀書學習。

說到讀書,我想起《十日談》。這本充滿著現實主義精神和人文關懷的書提醒我們,即使有戰爭、有災難、有瘟疫,我們每個人依舊應該安排好自己的美好生活。

這一點對我們當下每個人也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正在共同經歷一個註定將被載入史冊的事件,我們從沒像今天這樣感受到健康是最重要的祝福,平安是最真摯的願望,勝利是最深切的期待。

其實,人類發展的歷史從來就是一部跟疾病鬥爭的歷史,實驗室裡、無影燈下我們征服了一個個病毒、細菌,書寫了一次次奇蹟,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大家應該科學認知,配合排查,及時就醫,做好防護,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共同面對疫情的挑戰。我們的日常生活更應該做到“五好”:吃好、睡好、運動好、讀書好、心情好。此外,還要做到“五個必須”:必須戴口罩、勤洗手、不串門、多消毒、不傳謠。

黃河九曲十八彎最終仍奔流入海,它最主要的前進方式就是曲折。在前進的路上我們難免會碰到一些小曲折,在這個時候心態平穩、情緒冷靜就特別重要,關鍵時刻要能守住一個“靜”字。我們要以內心的穩定來應對外部世界的不穩定,正所謂“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每臨大事有靜氣”,把心靜下來,就能看得見曙光和希望、聽得到春天的聲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