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主管部門“接訴即辦”97位特級校長每天“交作業”

“我還是回辦公室吧,3分鐘後咱們線上見。”站在市教委212辦公室門口,北京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帶著口罩,正準備開的會,變成線上會。“線上”,5位特級校長、特級教師陸續登陸,市教委12345熱線相關負責人、宣傳部門負責人和李奕,一共8個人“答疑會”開始了。

教育主管部門“接訴即辦”97位特級校長每天“交作業”

疫情防控期間,類似的“答疑會”成了市教委的慣例,針對師生家長反饋的問題,特級校長和特級教師每日寫“作業”,努力實現24小時內有反饋。李奕說,在特殊時期,教育主管部門更要直面問題不迴避,解決問題不拖延,做到及時引導、“接訴即辦”。

家長師生熱線24小時反饋回答

網上開會,“主播”是市教委辦公室副主任牛曉亮,他手裡掌握著12345市民熱線反映的家長師生最想問的問題。

“今天的問題有倆,家長問的,初高三學生到底怎麼複習?跟家總想和‘小怪獸’發火怎麼辦?”會剛開始,牛曉亮就拋出當日話題。李奕特意解釋了一句,希望各位校長和老師,給出最直接的答案,要有共性解決方案,不要將視角單純站在自己的學校上。

“反客為主”,步步為營。牛曉亮說,“給師生家長吃定心丸,是我們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必須要做好的。”他說,當天問題一般規定24小時內給予解答反饋。

97位特級校長按天“交作業”

線上,有時候需要搶發言權。大興區興華中學心理特級教師劉秀華“搶答”成功,她說,這時候適當焦慮是正常的,我們要通過一定方式將焦慮外化出來。“我建議給孩子自己的空間,雖然不能到學校上課,但在家複習也要有一個規範儀式感。作為家長,這時候不要當法官,要當律師,不要當裁判,要當啦啦隊。”

教育主管部門“接訴即辦”97位特級校長每天“交作業”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衝著鏡頭招招手,示意有話說,每天被老師“追問”發不發燒?要在老家待多久?有些家長難免有情緒。我們需要的經驗是先給家長吃“定心丸”,尤其是要多關注醫護人員的子女,將問詢變成關懷。“我們還會調查家長和學生的需求,以此為出發點來制定解決方案。”

劉秀華插話,在想發火時,家長也可以先和孩子的班主任或其他信任的人溝通傾訴,避免和孩子直接發火。

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市教委宣傳部門的工作重點悄然變化,除了政策發佈與解讀,回應師生家長關切的問題成了“每日必修”。目前,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的官方微信“首都教育”、官方微博“北京市教委”推出了“雙‘特’戰‘疫’”專欄,97位市特級校長和近800位特級教師被迅速建“群”,每天領任務,寫“作業”。李奕說,這些校長和教師都工作在一線,他們的答覆有針對性、有權威性。他們是家長最放心的答疑人。

1800餘個熱點問題已回答

透過屏幕可以看到,海淀教師進修學校校長羅濱不時低頭寫筆記。她的發言自帶韻腳。“初高三複習,節奏不能亂,複習不能斷,教學不能灌,資源不能串”。

“有些老師不喜歡自己在鏡頭裡的形象。”羅濱說完,好幾位老師點頭表示贊同。她說,這個階段老師也需要調整心理,放下負擔。“老師不慌,學生就不慌,這是我們對於防控疫情能做出的最大貢獻。”

北京一零一中黨委書記王濤給出自己的經驗,這個時候班級建設不能停。年級組長、班主任要統籌家長、任課教師,擔負起延期開學期間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督促、監督學生按學校要求保質保量完成每天的學科學習、體育鍛煉、家務勞動(每天不少於30分鐘)等各項任務;創造性地開展年級、班級團隊線上主題教育活動,增強集體凝聚力。

一場“答疑會”持續了1個多小時。臨下線,李奕囑咐,請各位老師最好當晚就能交“作業”。

據統計,疫情發生以來,市教委已經接聽和解答了群眾來電1800個,梳理有關諮詢建議千餘條,在線問答回覆百餘條,“雙‘特’戰‘疫’”專欄連續更新12期。

李奕說,這些問題對我們建立問題診斷系統,進行科學評估,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把12345的問題直接公示給這些校長和老師,能夠在反應接訴即辦的基礎上,更加深入工作,使得接訴即辦變成未訴先辦。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 劉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