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忠縣2020屆高三上期六校聯考語文試題


2020屆高三上期六校聯考語文試題

試卷總分:150分 考試時間:15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准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後,用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塗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乾淨後,再選塗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後,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併交回。

一、現代文閱讀(36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重教養、重德育、重家教一直都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國的家訓文化最早產生於周代,之後陸續出現了班昭的《女誡》、顏之推的《顏氏家訓》、司馬光的《家範》等家訓代表著作。家訓文化在團結族人、凝聚家庭氛圍、形成良好家族風氣等方面作用十分突出。古人一方面強調自身道德品質的修養,向賢德之人學習;另一方面,也身體力行,將家風形成文字,使之能夠代代相承。

家訓文化綿延至今,已成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家訓家風曾經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心靈。當下,發掘家訓文化的時代內涵、傳承優秀家訓的文化精神,對於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有重要的借鑑價值和現實意義。

中國傳統家訓包含立德、修身、齊家、處世等方面的內容,兼及傳統文化和主流價值觀。傳統家訓文化的教育方式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家風重陶與個體自覺並舉。傳統家訓一般流傳於家族內部,是特定歷史時期,某個家族的全體成員需要共同遵守的價值準則。家訓代表著祖先對後人、族長對族人、長輩對幼輩在關於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等方面的重要教誨和訓示。全族成員都需要在學習和生活中自覺踐行家訓,維護良好家風。

親情感化與家規約束並用。"三綱五常"是中國古代儒家倫理思想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強調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以及仁、義、禮、智、信等道德思想,來維護封建社會的倫理道德和社會秩序。古代家訓強調禮法並重,既有勸導性教育,更要加之以強制性的懲罰,以訓誡沒有遵循家規之人,從而維護家訓的尊嚴。

榜樣示範與言傳身教並重。現代教育理念認為,家庭是子女的第一所學校。這與古人在教育方面講求以身示範、身體力行來達到教育晚輩的目的是較為一致的。他們都是通過言傳身教,營造正面而健康的家庭氛圍,以期對晚輩的人格塑造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家風薰陶深深融入到了每個人的生活之中,影響頗為深遠。家訓文化展現了道德的力量,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諸多內在一致性,弘揚家風對於引導人民群眾接受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優秀的家風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澱,集中展示了中華民族豐富的精神內涵和深刻的價值追求。良好家風所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亦是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和豐富滋養,將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與時俱進和創新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傳承優秀家訓有利於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廣泛認同。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家庭進步則社會進步。要使精神文明建設適應於現代化建設的的需要,就要更注重家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從而形成施教導民、上下和合的良好局面。

(王西維《家訓文化的生命力在於傳承與創新》)

1. 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 家訓文化源遠流長,它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內心、精神、思想及其生活。

B. 中國傳統家訓文化意蘊豐富,在立德、修身、齊家、處世等方面均有其行為規範,它還包括傳統文化及其價值傾向。

C. 我國的家訓文化在周代就已經產生,家訓文化的作用非常明顯,如團結族人、凝聚家庭氛圍、形成良好家族風氣等。

D. 傳統家訓文化教育,講求

不外乎是家風薰陶與個體自覺、親情感化與家規約束、榜樣示範與言傳身教三方面結合。

2. 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文章舉《女誡》《顏氏家訓》《家範》家訓代表著作之例,旨在論證家訓文化早已有之。

B. 文章擺事實,講道理,正反論證,有力地闡述了家訓文化的生命力在於傳承與創新。

C. 文章論證了發掘家訓文化時代內涵、傳承優秀家訓文化精神、弘揚家風的現實意義。

D. 文章闡述古代家訓的勸導性功能和強制性作用,旨在論證古代家訓強調禮與法並重。

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現代教育理念肯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認為家庭是子女的首所學校。這一理念與古人講求以身示範來達到教育晚輩的目的基本一致。

B. "三綱五常"強調君、父、夫分別為臣、子、妻的綱以及仁、義、禮、智、信等道德思想,旨在以此維護封建倫理道德和社會秩序。

C. 進一步注重家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從而形成施教導民、上下和合的良好局面,是使精神文明建設適應於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的前提。

D. 優秀的家風積澱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它所蘊含的基本精神,將成為與時俱進和創新發展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力量源泉。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題詳解】

該題考查學生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幹,明確對象及要求,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準確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等內容,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看看有沒有偷換概念、範圍縮小或擴大、混淆關係、輕重範圍失當、因果顛倒等問題。要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

A項,"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錯誤,第二段說的是"家訓家風曾經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心靈",原文在"潛移默化"前有"曾經"加以限制;

B項,"它還包括傳統文化及其價值傾向"中"及其價值傾向"錯誤,第三段是說"和主流價值觀";

D項,"不外乎"錯誤,這種說法過於絕對,第三段是說"主要體現在"。

故選C。

【2題詳解】

該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梳理文章的內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觀點、論據,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係,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係,論證方法的類型,重點考核為論點是否正確,論據證明的是什麼觀點和論證的方法。

B項,"正反論證"錯誤,從文中來看,文章是從正面論證,並沒有進行反面論證。

故選B。

【3題詳解】

該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審題,明確題乾的要求,如"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這是要求選出"不正確的一項",然後瀏覽選項,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對詞語的解說要抓住本質,將解釋的含意放在被解釋的詞語處,看上下文是否連貫、恰當;尋求稱代詞與稱代內容的聯繫,將稱代的內容代入原文理解,聯繫全文的傾向性,檢查該解釋是否與全文保持一致。

D項,"優秀的家風積澱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它所蘊含的基本精神,將成為與時俱進和創新發展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力量源泉"錯誤,選項曲解文意,原文是說"將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與時俱進和創新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與時俱進和創新發展"與"與時俱進和創新發展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意思不一樣,前者的"與時俱進和創新發展"強調的是一種未然,後者的"與時俱進和創新發展"強調的是一種已然。

故選D。

【點睛】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這類題目,錯誤設置一般為答非所問、混淆範圍,強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換概念、無中生有等,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答題時注意閱讀題幹,找準區位,然後對讀,尋找細微的差別。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類題目的解題方法有這樣幾點:①根據要求確定提取信息的目標。②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在確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標之後,要根據目標瀏覽全文,確定提取信息的區間。③準確尋找,篩選提取。篩選和提取信息類試題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時找到選項在原文的位置,順藤摸瓜,確定篩選範圍。④仔細對照,正確判斷。找準選項有關內容在原文的位置後,要把原文與選項對照,辨明正誤。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以下稱珠三角九市),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2018年末總人口約7000萬人,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既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充分發揮粵港澳綜合優勢,深化內地與港澳合作,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撐引領作用,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增進香港、澳門同胞福祉,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讓港澳同胞同祖國人民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編制本規劃。

—— (摘自2019年2月18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材料二:

重慶忠縣2020屆高三上期六校聯考語文試題

重慶忠縣2020屆高三上期六校聯考語文試題

世界四大灣區2018年經濟數量對比分析

——(資料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 WIND,地方政府統計局)

材料三:

大灣區是中國最重要的經濟區之一,世界500強聚集,民營企業多,以全國0.6%的面積貢獻了12.4%的GDP,人均GDP是全國的2.5倍。對外貿易總額、利用外資總額等重要經濟指標已和國際三大灣區處於同一行列。

粵港澳大灣區有三大天然良港,按貨物吞吐量算,深圳港排世界第3、香港排第5、廣州港排第6;大灣區是鐵路、航空的重要樞紐,交通方面有堪稱世界奇蹟的港珠澳大橋,香港和廣東也高鐵相通。可以說,它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空港群以及高速、軌道系統等快速交通網絡,有泛珠三角區域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腹地,是世界物流量最大區域。

國家將廣-深-港科技創新走廊定位於世界級創新中心主要承載區。據統計,大灣區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總數超過1.89萬家,居全國第一位,PCT國際專利申請量佔全國56%,深圳市R&D比重超過4%,有華為、騰訊等世界級創新企業。

大灣區還是中國國際化水平最高和全球投資最活躍區域之一。香港是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澳門正在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國與葡語系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

一國兩制、CEPA、粵港和粵澳合作機制已運行多年,目前香港與內地之間每天有近70萬人次跨境往來,世界上沒有兩個城市之間如深港一樣,跨境往來成為工作生活的常態。粵港澳大灣區11城區位分工明確,特色明顯,優勢互補。

——(摘自《粵港澳大灣區:起點、痛點與奇點》中國網 2018-07-03)

材料四:

粵港澳三地屬於不同關稅區域,由於經濟制度、法律體系和行政體系的差異,各類要素難以實現完全自由流動,一些領域還存在不同程度的同質化競爭和資源錯配現象,灣區城市群之間資源整合相對不足,發展協同效應尚未充分顯現,長期存在"龍頭之爭"。在一國兩制條件下,讓灣區城市形成"融合"發展態勢,破除行政和制度壁壘,讓要素順暢流動,資源優化配置,形成有機整體以提升效率、釋放更強功能,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

——(摘自《大灣區2035年目標來了》,經濟觀察報,2019年2月18日)

4.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B. 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是世界三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儘管在面積、人口、GDP總量等維度已經超過三大灣區,但在發展質量上,如人均GDP卻遠遠低於三大灣區。

C. 粵港澳三地屬於不同關稅區域,因而經濟制度、法律體系和行政體系也不相同,各類要素無法實現完全自由流動。

D. 每日跨境往來成為部分深港居民工作生活的常態,這種情況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

5.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將進一步促進港澳地區與內地的交流和融合,並且將給香港澳門提供更多元化的發展機遇。

B. 世界四大灣區均有各自的經濟重點,其中,電子互聯網產業成為四大灣區的核心競爭產業。粵港澳大灣區要想趕超其他三大灣區,不能不發展電子互聯網產業。

C. 粵港澳大灣區是全世界物流量最大的區域,這得益於它不僅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與空港,還擁有高速、軌道系統等快速交通網絡。

D. 在一國兩制條件下,如果能讓灣區城市形成"融合"發展態勢,那麼就可以使粵港澳資源配置更優化,形成有機整體後可以進一步提升效率、釋放更強功能。

6. 為建成國際一流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已具備哪些發展優勢?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其中三點。

【答案】4. D 5. C

6. ①國家支持優勢:大灣區建設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為此,國家專門制定發展綱要具體指導該地區的發展建設。②經濟資金優勢:大灣區經濟實力雄厚,部分重要經濟指標已和國際三大灣區處於同一行列。③地理位置優勢:大灣區區位優勢明顯,珠三角九市與港澳相連,海陸空交通便利,是世界物流最大區域。④科技創新優勢:大灣區創新能力突出,擁有超過1.89萬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⑤國際化水平領先優勢:香港和澳門都是內地鏈接世界的重要窗口。⑥人口優勢:該地區擁有6000多萬人口,這些都是大灣區發展的潛在力量。

【解析】

【4題詳解】

該題考查學生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認真審題,明確題乾的要求,如"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要求選出"正確的一項",然後瀏覽選項,到材料中圈出相關的內容,進行比對,做出判斷。

A項,"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錯誤,原文表述為"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文中是"之一";

B項,"……粵港澳大灣區儘管在面積、人口、GDP總量等維度已經超過三大灣區,但在發展質量上,如人均GDP卻遠遠低於三大灣區"錯誤,粵港澳大灣區GDP為1.36萬億美元,排在東京灣區1.8萬億美元和紐約灣區1.4萬億美元之後;

C項,"無法實現"錯誤,過於絕對,材料四說的是"難以實現"。

故選D。

【5題詳解】

該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內容要點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乾的要求,即選擇"正確"或"錯誤""一項"或"兩項"的要求,如本題"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然後瀏覽選項的內容,到文章中圈出相關的句子,再一一進行比對。

C項,"粵港澳大灣區是全世界物流量最大的區域,這得益於它不僅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與空港,還擁有高速、軌道系統等快速交通網絡"錯誤,按貨物吞吐量算,深圳港排世界第3、香港排第5、廣州港排第6,單個來說,都不是"最大海港";"物流量最大",還得益於泛珠三角區域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腹地。

故選C。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從題幹來看,本題問的是"為建成國際一流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已具備哪些發展優勢?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其中三點",然後到材料中圈出有關粵港澳大灣區優勢的內容,最後分點概括。從材料一來看,"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2018年末總人口約7000萬人,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這是其人口優勢,"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充分發揮粵港澳綜合優勢,深化內地與港澳合作,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撐引領作用",這是國家政策的優勢;從材料三來看,"大灣區是鐵路、航空的重要樞紐,交通方面有堪稱世界奇蹟的港珠澳大橋,香港和廣東也高鐵相通""它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空港群以及高速、軌道系統等快速交通網絡,有泛珠三角區域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腹地,是世界物流量最大區域",這是其地理優勢,"大灣區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總數超過1.89萬家,居全國第一位,PCT國際專利申請量佔全國56%,深圳市R&D比重超過4%,有華為、騰訊等世界級創新企業",這是其科技優勢,"大灣區還是中國國際化水平最高和全球投資最活躍區域之一。香港是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澳門正在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國與葡語系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這是其資金優勢。考生可以圍繞這些方面進行概括。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各題。

鄉村教師(節選)

劉慈欣

他知道,這最後一課要提前講了。

他忍住幾乎使他暈厥過去的劇痛,艱難地移近床邊的窗口,看著遠處的村莊。從自己的老師為救自己被狼咬死的那一刻起,他這一生就屬於黃土高原上這個偏遠的小山村了。

窗外的田壠上,娃們在為他燒香和燒紙了。

半年前,他拿起扁擔和想從校舍取椽子去修村頭老君廟的幾個人拼命,被人打斷了兩根肋骨。送到鎮醫院,竟又發現他患了食道癌,但他沒有去管,實在沒錢管。從鎮醫院出來,他把身上所有的錢都買了書。

在距地球五萬光年的銀河系的中心,一場延續了兩萬年的星際戰爭已接近尾聲。

碳基聯邦艦隊將完成碳硅戰爭中最後一項使命:摧毀大部分恆星,建立一條五百光年寬的隔離帶,免除硅基帝國對銀河系中心區域的碳基文明的任何威脅。隔離帶中只有形成3C級以上文明的恆星系才會被保護。

夜深了,燭光中,娃們圍在老師的病床前。

他把剩下的12片止疼藥一把吞了下去,他知道以後再也用不著了。他掙扎著想在黑板上寫字,但頭突然偏向一邊,一個娃趕緊把盆接到他嘴邊,他吐出了一口黑紅的血,然後虛弱地靠在枕頭上喘息著。

娃們中有了低低的抽泣聲。

他讓他們記住牛頓第一定律,記住牛頓第三定律,最後才讓他們去記最難懂的牛頓第二定律。孩子們哭著記住了,他們知道記不下來,老師是不會放心的。

"發射奇點炸彈!"

一團團似乎吞沒整個宇宙的強光又閃起,然後慢慢消失……

隔離帶在快速推進。直到他們遇到太陽系的三號行星。

3號行星檢測,檢測30個隨機點。這所山村小學,正好位於檢測波束圓形覆蓋區的圓心上。

"1號隨機點檢測。"

結果……綠色結果,綠色生命信號!

"開始3C級文明測試。

1號測試未通過,2號測試未通過……10號測試未通過,

"發射奇點炸彈!"

最高執政官突然想起什麼:"繼續測試。"

11號測試題未通過!

12號測試題未通過!

"3C文明測試試題13號:當一個物體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它的運行狀態如何?"

數字宇宙廣漠的藍色空間中突然響起了孩子們清脆的聲音:"當一個物體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它將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不變。"

"3C文明測試試題13號通過!3C文明測試試題14號……"

"3C文明測試試題14號:請敘述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間力的關係。"

孩子們說:"當一個物體對第二個物體施加一個力,這第二個物體也會對第一個物體施加一個力,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C文明測試試題14號通過!3C文明測試試題15號:對於一個物體,請說明它的質量,所受外力和加速度之間的關係。"

孩子們齊聲說:"一個物體的加速度,與它所受的力成正比,與它的質量成反比!"

"3C文明測試試題15號通過,文明測試通過!確定目標恆星500921473的3號行星上存在3C級文明。"

"奇點炸彈轉向!脫離目標!!"太陽系,推送奇點炸彈的力場束彎曲了,奇點炸彈撞斷了一條日珥,掠過太陽,亮度很快暗下來,最後消失在茫茫太空的永恆之夜中。

那些娃們什麼也沒覺察到,校舍裡微弱的燭光下,他們圍著老師的遺體,不知哭了多長時間。

最後,娃們決定自己掩埋自己的老師。他們拿了鋤頭鐵鍬,在學校旁邊的山地上開始挖墓坑,燦爛的群星在整個宇宙中靜靜地看著他們。

"天啊!這顆行星上的文明不是3C級,是5B級!!"參議員驚呼起來。

"他們已經開始使用核能,並用化學推進方式進入太空,甚至已登上了他們所在行星的衛星。"

"這個行星上生命體記憶遺傳的等級是多少?"

"他們沒有記憶遺傳,所有記憶都是後天取得的。"

"那麼,他們個體之間的信息交流方式是什麼?"

"極其原始,也十分罕見。他們身體內有一種很薄的器官在大氣中振動時可產生聲波,同時把要傳輸的信息調製到聲波之中,接收方也用一種薄膜器官從聲波中接收信息。"

"這種方式信息傳輸速率是多大?"

"大約每秒1至10比特。"

"上尉!"艦隊統帥大怒,"你是想告訴我們,一種沒有記憶遺傳,相互間用聲波以令人難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的速率進行交流的物種,能創造出5B級文明?!且這種文明是在沒有任何外部高級文明培植的情況下自行進化的?!"

"但,閣下,確實如此。"

"但在這種狀態下,這個物種根本不可能在每代之間積累和傳遞知識,而這是文明進化所必需的!"

"他們有一種個體,有一定數量,分佈於這個種群的各個角落,充當兩代生命體之間知識傳遞的媒介。"

"你是說那種在兩代生命體之間傳遞知識的個體?"

"他們叫教師。"

"教——師?"

娃們造好那座新墳,東方已經放亮了。娃們在那個小小的墳頭上立了一塊石板,上面用粉筆寫著"李老師之墓"。

(有刪改)

7. 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小說開篇包含了豐富的信息,讓我們大概瞭解了李老師的基本情況,包括身體情況、工作情況、經濟狀況和他同孩子們之間的關係。

B. 文本採用雙線結構,一條是老師上課至生命最後一刻;另一條是碳基艦隊建立隔離帶時找尋並保留3C文明。雙線互為呼應,並行不亂。

C. 天上地下截然不同的場景轉換和故事內容,給小說帶來了奇幻的色彩,也確實給讀者帶來了閱讀科幻小說獨有的體驗。

D. 文本中李老師這個鄉村教師卑微不幸,作為一個悲情角色,恰如其分地表現了小說的悲劇主題,引發了我們對其深深的同情。

8. 文中劃線句子"這所山村小學,正好位於檢測波束圓形覆蓋區的圓心上"有何作用?

9. 一篇優秀的科幻小說往往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本文蘊含了哪些人文精神?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構思巧妙:是兩條線索的交匯點,串接起了兩個不同時空故事,即一方面銀河系碳基艦隊在建立隔離帶過程中探觸3C級以上文明的恆星,小山村碰巧成為探測點;另一方面,黃土高原上這個偏僻山村有師生間知識文明傳承。②製造懸念,讓讀者對情節發展和人物命運更加關注。③突出主題:為山村小學的師生成為拯救地球的英雄埋伏筆,表現了悲情的英雄主義主題。

9. ①堅守使命:柔弱者在困境中用知識、良知、師德等對傳承文明使命的堅守。②尊重文明:碳基艦隊在探測到3C級以上文明行星上的生命跡象後讓炸彈轉向,以保護有3C級以上文明的恆星系,碳基艦隊驚歎地球的5B文明,師生生命體之間知識的傳承。③敬仰崇高:崇尚教師的奉獻堅守。鄉村教師用微小的生命個體,用原始方式艱辛地推動地球人類文明進步,歌頌卑微的生命憑藉崇高的精神傳承至高的文明。

【解析】

【7題詳解】

題幹問的是"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這屬於綜合題,既考查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節、主旨和環境。D項,小說沒有表現悲劇主題,引發的是讀者的崇敬之情。從小說的最後一段:娃們造好那座新墳,東方已經放亮了。娃們在那個小小的墳頭上立了一塊石板,上面用粉筆寫著"李老師之墓"。可以看出孩子們對老師的崇敬之情,所以選項中所說的"深深的同情"欠妥當。故選D。

【8題詳解】

本題考查的是句子在文中的作用類試題,這類試題一般先要結合句子的意思在文本中進行理解,然後結合句子對中心主題和對情節推動的作用加以分析。考生要注意從句子的本身意思理解出發,從結構、內容、主題等角度作答。例如本題中句子有三方面的作用:構思巧妙;製造懸念;突出主題。

【9題詳解】

分析小說的主旨注意從多個視角進行,從主人公的性格特徵分析,從周圍的人對他的影響或他對周圍的人的影響的角度分析,從文章的次要人物的性格分析,從社會環境的角度進行分析。本題中李老師的堅守的毅力就是考生要抓住的一個關鍵點。例如本題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概括小說的人文精神:堅守使命;尊重文明;敬仰崇高。

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袁昂,陳郡陽夏人。年十五,父抃死。昂號慟嘔血,絕而復甦,更制服,廬於墓次。昂後與從兄彖同見從叔司徒粲,粲謂彖曰:"其幼孤而能至此,故知名器自有所在。"齊初,起家王儉鎮軍府功曹史。儉時為京尹,儉於後堂獨引見昂,謂昂曰:"卿必居此。"累遷秘書丞,黃門侍郎。丁內憂去職。服未除而從兄彖卒。昂幼孤,為彖所養,乃制期服。人有怪而問之者,昂致書以喻之曰:"爾來三十餘年,從兄憐愛之至,無異於已。此恩此愛,畢壤不追。"服闋,除右軍邵陵王長史。永元末,義師至京師,州牧郡守皆望風降款,昂獨拒境不受命。高祖手書喻曰:"根本既傾枝葉安附豈若翻然改圖自招多福進則遠害全身退則長守祿位若同惡不悛大軍一臨誅及三族."昂答曰:"食人之祿,而頓忘一旦。非惟物議不可,亦恐明公鄙之。"後建康城平,昂束身詣闕,高祖宥之不問也。天監二年,以為後軍臨川王參軍事。昂奉啟謝曰:"臣東國賤人,學行何取,推恩及罪,在臣實大,敢乞辭之。"不許。六年,徵為吏部尚書,累表陳讓,徒為左民尚書,兼右僕射。十四年,馬仙琕破魏軍於朐山,詔權假昂節,往勞軍。普通三年,為尚書令,開府儀同三司,給鼓吹,給親信三十人。五年,加左光祿大夫,增親信為八十人。大同六年,薨,時年八十。初,昂臨終遺疏,不受贈諡,並敕諸子不得立志銘。復曰:"吾釋褐從仕,不期富貴,幸遇殊恩,遂得全門戶。以此闔棺,無慚鄉里。"詔諡曰穆正公。

10.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根本既傾/枝葉安附/豈若翻然改圖/自招多福/進則遠害全身/退則長守祿位/若同惡/不悛大軍一臨/誅及三族/

B. 根本既傾枝/葉安附/豈若翻然改圖/自招多福/進則遠害/全身退則長守祿位/若同惡不悛/大軍一臨/誅及三族/

C. 根本既傾/枝葉安附/豈若翻然改圖/自招多福/進則遠害全身/退則長守祿位/若同惡不悛/大軍一臨/誅及三族/

D. 根本既傾枝/葉安附/豈若翻然改圖/自招多福/進則遠害全身/退則長守祿位/若同惡/不悛大軍一臨/誅及三族/

11.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丁內憂"是指遭逢父親喪事。舊制,父母死後,子女要守喪,謂之"丁憂"。

B. 吏部,中國古代官署名,主管的事有文官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

C. "詔"表示帝王對臣民的命令,表示這種意思的詞語還有制、誥、敕、諭等。

D. 諡,是人死之後他人給予死者的一種稱號,有官諡、私諡之分,有褒有貶。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袁昂事親至情。袁昂因父親離世悲痛欲絕,哀毀過禮,築廬為父服喪;從兄袁彖又不幸去世,袁昂感念他三十多年的撫育之恩,於是為他著期服守喪。

B. 袁昂備受期許。堂叔袁粲認為袁昂年幼喪父卻能做到盡心服喪,他日必能獲取功名:王儉也因此認為,終有一日袁昂必定可以成為和自己一樣的官員。

C. 袁昂深受器重。袁昂降梁之後,深受信任,曾代高祖持節前去犒勞軍隊;他屢受提拔,仕途亨通,高祖還賜他鼓吹的儀仗,並給予他護衛數十人。

D. 袁昂謙卑低調。梁高祖命他參謀軍務,袁昂認為自己是前朝罪臣,學問品行不佳,婉言謝絕;他臨終時上書表示不願接受追贈和諡號,告誡諸子不立墓誌銘。

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昂號慟嘔血,絕而復甦,更制服,廬於墓次。

(2)吾釋褐從仕,不期富貴,幸遇殊恩,遂得全門戶。

【答案】10. C 11. A 12. B

13. (1)袁昂悲號慟哭甚至哭到吐血,昏過去又甦醒過來,換上喪服,在父親墓地旁邊建屋居住守喪。

(2)我脫去布衣做官,不期望能夠富貴,慶幸蒙受不同一般的恩澤,終於能夠保全了門戶。

【解析】

【10題詳解】

該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能力。給文言文斷句時,要注意句首發語詞、句末語氣詞,要確定謂語。一般情況下,句首發語詞前、句末語氣詞後要停頓,並列成分之間也要停頓。分析謂語,謂語如果是形容詞,謂語後可停頓。如果是動詞,賓語後可以停頓。同時還要注意結構上的對稱,省略、對偶、反覆等修辭。"曰""乎""於""而""之""也""矣""焉""耳""則"這些關鍵詞要特別注意。本題中,考生可以圈出"根本""枝葉""全身""祿位""大軍""三族"等名詞,然後藉助語法、句式以及句意進行排除。

從句式的角度來看,"根本既傾"和"枝葉安附"結構一致,中間應該斷開,"進則遠害全身" 和"退則長守祿位"結構一致,中間應該斷開,這就排除BD兩項;

從句子結構和句意角度來看,如斷為"若同惡",則句中沒有謂語,結構不完整,應為"若同惡不悛",意思"如果怙惡不悛",排除A項。

故選C。

【11題詳解】

該題考查學生識記文學常識的能力。中國古代文化常識面廣量大,涉及的點和麵很多,需要考生平時做個有心人,隨時看到隨時積累,並能舉一反三進行記憶。

A項,"'丁內憂'是指遭逢父親喪事"錯誤,應該是遭逢母親喪事。

故選A。

【12題詳解】

該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內容的題型,要基本瞭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後根據選項,在文中找到相關語句,分析選項是否概括全面,翻譯是否正確。本類題型設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錯位、語句翻譯錯誤等。做題時要回歸語境,理解翻譯選項涉及的相關句子,然後將原文內容和選項加以對比,即能發現問題。

B項,"因此"錯誤,文中只是說"儉時為京尹,儉於後堂獨引見昂,謂昂曰:'卿必居此'",並沒有提到王儉賞識袁昂的原因。

故選B。

【13題詳解】

該題考查學生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譯要結合語句所在語境,整體把握大意,注意關鍵詞的落實翻譯,另外要關注是否有特殊語法現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該題第一句中,"號慟",悲號慟哭;"絕",昏過去;"蘇",甦醒;"更",換;"制服",喪服;"廬於墓次",狀語後置句,應為"於墓次廬","於",在,"廬",名詞做動詞,建屋居住,"次",旁邊。第二句中,"釋",脫下,"褐",布衣;"從仕",做官;"期",期望;"幸",慶幸;"殊恩",不同一般的恩澤;"遂",最終,終於;"得",能夠;"全",保全。

袁昂,陳郡陽夏人。他十五歲時,父親袁抃去世。袁昂悲號慟哭甚至哭到吐血,昏過去又甦醒過來,換上喪服,在父親墓地旁邊建屋居住守喪。後來,他和堂兄袁彖一同拜見堂叔司徒袁粲,袁粲對袁彖說:"袁昂幼年喪父卻能表現得這樣,因此知道他以後會得到爵位名號是有原因的。"齊朝初年,起初做王儉鎮軍府功曹史。王儉當時任京尹,曾經在後堂單獨引見袁昂,對袁昂說:"你以後一定會位居於此。"多次升遷後任秘書丞,黃門侍郎。後來他遇到母親去世而離職。喪服未脫,堂兄袁彖去世。袁昂幼時父親離世,他被袁彖撫養長大,於是他為袁彖制期服服喪。有人覺得奇怪而問他,袁昂致信曉諭他說:"從父親去世以來三十多年了,從兄對我憐愛之極,無異於己出。此恩此愛,終身不忘。"服喪期滿,袁昂被任命為右軍邵陵王長史。永元末年,梁軍攻至京師,州牧郡守皆望風投降,獨有袁昂佔據轄境拒不受命。梁高祖親自寫信曉諭他說:"樹根己傾斜,枝葉還能依附哪裡?還不如迅速轉變改換圖謀,自招多福,進則遠離災害保全自身,退則長守高官厚祿。如果怙惡不悛,大軍到達,誅滅三族。"袁昂回信說:"拿別人的俸祿,卻在某一日忽然忘記這件事(而向敵人投降)。不僅眾人的議論都認為不可以,恐怕您也鄙視這個做法。"之後建康城被平定,昂自縛其身到宮闕,高祖寬免他不再追問他的罪責了。天監二年,高祖任命袁昂為後軍臨川王參軍事。袁昂敬奉書函謝絕說:"臣是東國低賤之人,學問和品行無可取的地方,您推恩及罪人,對於臣來說實在是巨大的恩澤,冒昧乞求辭謝。"高祖沒有同意。六年,高祖徵召他任吏部尚書,袁昂多次上表辭讓,被調任為左民尚書,兼右僕射。十四年,馬仙琕在朐山打敗魏軍,高祖下詔命袁昂暫代皇帝持節,前往犒勞軍隊。普通三年,袁昂為尚書令,開府儀同三司,賜給鼓吹的儀仗,並賜護衛三十人。五年,他進升為左光祿大夫,增護衛為八十人。大同六年,袁昂去世,時年八十歲。當初,袁昂在臨終時上疏說,不願接受官職追贈和諡號,並告誡兒子們不得為他立墓誌銘。又說:"我脫去布衣去做官,不期望能夠富貴,慶幸蒙受不同一般的恩澤,終於能夠保全了門戶。因此蓋棺,無愧於鄉人了。"朝廷給予諡號穆正公。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各題。

擬行路難(其六)

鮑照①

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

丈夫生世會幾時,安能蹀躞②垂羽翼?

棄置罷官去,還家自休息。

朝出與親辭,暮還在親側。

弄兒床前戲,看婦機中織。

自古聖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

【注】①鮑照南北朝詩人。②蹀躞:小步走路或裹足不前的樣子。

14.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詩的開頭兩句通過動作描寫,精確傳神地刻畫出主人公內心的惆悵。

B. 詩的第三、四句運用借代和反問表現作者辭官前的生存狀態和感受。

C. 第五至第十句描繪了家庭日常生活的場景,與之前詩句內容構成反差。

D. 這首詩內容有張有弛,波瀾頓挫,寫法上較《擬行路難》(其四)直露。

15. 比較本詩與李白《行路難》在表達的情感方面有何異同。

【答案】14. B 15. ①相同點:兩首詩都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苦悶不平和自我寬慰。②不同點:鮑詩側重於抒寫個人的失意情懷,並提升到了控訴時世不公道的新高度;李詩還表現了一種對理想的不懈追求和樂觀的自信,思想境界更高。

【解析】

【14題詳解】

題幹要求選出"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這屬於綜合考查題,考查學生對詩句內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考生要認真理解詩歌后,結合對選項的把握認真辨別對錯。本題B項,"借代"錯,應為比喻。故選B。

【15題詳解】

詩歌的對比閱讀有兩種情形,一種是一道題目中出現兩首詩歌,運用一首詩歌和課本中的一首詩歌進行對比,一般選擇課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誦的名篇。命題方式有比較異同、相同點或不同點,有時給出比較的對象,有時不給。如果給出就按要求進行比較,如果不給可以從詩歌的意象的選取、詩歌的意境特徵、情感差別、手法的運用、寫景的角度、詩歌的格調等方面著眼分析,此題為比較異同,並且給出比較的範圍,較為容易,結合詩歌作答即可。從情感的角度可以理解為:相同點:兩首詩都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苦悶不平和自我寬慰;不同點:鮑詩側重於抒寫個人的失意情懷,並提升到了控訴時世不公道的新高度;李詩還表現了一種對理想的不懈追求和樂觀的自信,思想境界更高。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孟子用"____,____"兩句從內外兩方面分析了亡國原因。

(2)杜牧寫《阿房宮賦》論述六國和秦朝滅亡的原因時說,如果六國當年能善待百姓,"____";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國之人,"____",又怎麼會滅亡呢?

(3)《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表現蘇軾以酒祭奠江月寄託其曠達之情的兩句是"____,____"。

【答案】 (1). (1)入則無法家拂士, (2).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3). (2)則足以拒秦 (4). 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 (5). (3)人生如夢, (6). 一尊還酹江月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名句的識記能力。名句默寫分為兩大類,一是給出語境的理解性默寫,二是給出上句寫下句的直接默寫。本題屬於前者。考生應先分析語境,然後再結合具體的語境回顧詩句。默寫的時候要注意如下詞語:"拂""酹"。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聰明人必須表現本身的聰明嗎?聰明人肯定有話可說嗎?公平地說,那種僅僅出於表現欲而 的人畢竟還不失為天真。今日之聰明人已經不滿足於這無利可圖的虛榮,他們要 地推銷自己,力圖賣個好價錢。於是,我們接連看到,靠著以傳播媒介的起鬨為手段,平庸詩人發誓摘冠諾貝爾的豪言, 的小說躍居暢銷書目的榜首,尚未開拍的電視劇 ,鬧得沸沸揚揚。在這一片叫賣聲中,我常常想起甘地的話:"沉默是信奉真理者的精神訓練之一。"當然,沉默者未免寂寞。那又有什麼?說到底,一切偉大的誕生都是在沉默中孕育的。種種熱鬧一時的吹捧和喝彩,終是虛聲浮名。在萬象喧囂的背後,在一切語言消失之處,隱藏著世界的秘密。世界無邊無際,有聲的世界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只聽見語言不會傾聽沉默的人是被聲音堵住了耳朵的聾人。( ),如同紀伯倫所 說,他們"聽見了寂靜的歌唱者唱著世紀的歌,吟詠著空間的詩,解釋著永恆的秘密"。一個聽懂了千古歷史和萬有存在的沉默的話語的人,他白己一定也是更懂得怎樣說話的。

17. 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 )

A. 侃侃而談 大張旗鼓 不堪入目 先聲奪人

B. 侃侃而談 興師動眾 俗不可耐 先發制人

C. 誇誇其談 大張旗鼓 俗不可耐 先聲奪人

D. 誇誇其談 興師動眾 不堪入目 先發制人

18. 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 )

A. 靠著以傳播媒介的起鬨為手段,平庸詩人發出摘冠諾貝爾的豪言

B. 靠著以傳播媒介的起鬨為手段,平庸詩人發誓摘冠諾貝爾

C. 靠著傳播媒介的起鬨,平庸詩人發誓摘冠諾貝爾的豪言

D. 靠著傳播媒介的起鬨,平庸詩人發出摘冠諾貝爾的豪言

19. 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 )

A. 懂得沉默的價值的人卻有一雙善於傾聽沉默酌耳朵

B. 懂得沉默的價值的人雖然有一雙耳朵善於傾聽沉默

C. 有一雙善於傾聽沉默的耳朵的人卻懂得沉默的價值

D. 有一雙耳朵,善於傾聽沉默,這種人懂得沉默的價值

【答案】17. C 18. D 19. A

【解析】

【17題詳解】

該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這類題一定從三個方面綜合考慮分析,即詞語的基本義、感情色彩和語境意義。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斷詞取義,對象誤用,謙敬錯位,功能混亂,不合語境,望文生義等錯誤使用類型。

"侃侃而談",形容理直氣壯或從容不迫地談話;"誇誇其談"指說話或寫文章浮誇、不切實際,根據語境"僅僅出於表現欲"可知,應用"誇誇其談";

"大張旗鼓",形容大造聲勢;"興師動眾"泛指發動很多人做某件事,根據語境中"推銷自己,力圖賣個好價錢。靠著以傳播媒介的起鬨為手段,平庸詩人發誓摘冠諾貝爾的豪言"可知,應用"大張旗鼓";

"不堪入目",形容事物十分醜惡、低劣或行為十分庸俗;"俗不可耐",指庸俗得使人無法忍受,根據語境後文修飾的是"小說",應用"俗不可耐"合適;

"先聲奪人",指先張揚聲勢以挫傷對方的士氣,也比喻做事搶先一步;"先發制人"指先行動以取得主動權,制伏對方,根據語境"小說躍居暢銷書目的榜首,尚未開拍的電視劇",並未表現制伏對方,應用"先聲奪人"。

故選C。

【18題詳解】

該題考查學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題首先整體閱讀,根據語感可以直接排除個別選項。其餘的,要仔細閱讀,劃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幹,然後再看內部修飾是否恰當。這樣能檢測出搭配是否恰當,成分是否殘缺,結構是否混亂,句式是否雜糅等問題。最後再看句中有無一些容易出現病句的標誌詞,細細推敲。

"靠著以傳播媒介的起鬨為手段,平庸詩人發誓摘冠諾貝爾的豪言",第一處,"靠著以傳播媒介的起鬨為手段"結構混亂,"靠著……"和"以……為"兩種句式雜糅,可排除A、B兩項;

第二處,"平庸詩人發誓摘冠諾貝爾的豪言"中"發誓……豪言"搭配不當,排除C項。

故選D。

【19題詳解】

該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的。選句子填空,要通讀語段,整體理解語段的內容,重點捕捉空格前後的內容,注意前後話題的中心,表達的重點和角度,然後結合選項內容加以比較推敲。

根據橫線後面,"如同紀伯倫所說,他們'聽見了……'"可以判斷,該處應強調"善於傾聽沉默",可排除C、D兩項;

從語意連貫上看,AB項兩個句子區別在於用"卻"還是"雖然"好,從語境上看,用轉折句更能突出後句"有一雙善於傾聽沉默的耳朵",可排除B項。

故選A。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20個字。

說雜文,必說魯迅;有了魯迅,雜文才有說頭。以魯迅為標杆,①______,一是獨立的寫作姿態,一是批判性的思維方式。至於寫什麼,怎麼寫,確實很"雜"。那些小覷雜文的人,往往看到"雜"的表象,②______。雜文是作者思想根基與文化底色的生動反映,文字特色鮮明,尺幅能起波瀾,千字可興風雨。

好的雜文總能點醒我們沉睡的大腦,發現某些悖謬,打破我們自以為是的圓潤,不再習以為常,不再心安理得。學生堅持閱讀雜文,內心在受到思想穿透力衝擊的同時,③_______,還享受到激濁揚清、正本清源的快樂。

【答案】 (1). 雜文的寫作至少要有兩個要件 (2). 而忽視了其獨立的思想和批判的底色 (3). 思維方式獲得鍛鍊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既考查句子的連貫性,又考查學生對文段的總結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斷能力。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瀏覽語段,把握語段的中心話題,然後結合橫線前後句的內容和句式進行擬寫。這兩段文字的中心話題是"雜文",第一段文字是分析"雜文"的特點,第二段是分析"雜文"的價值。

第一處,從後面"一是獨立寫作姿態,一是批判性的思維方式"可知,橫線上的文字應是以"雜文"為主語,總說雜文寫作要具備的兩個條件;

第二處,從前面"那些小覷雜文的人,往往看到'雜'的表象",這是說小覷雜文的人對"雜文"的誤解,他們只是看到"雜"的表象,後面自然是看不到的東西,而這看不到的就是前面雜文的兩個特點"獨立的寫作姿態""批判性的思維方式";

第三處,從前面"學生堅持閱讀雜文,內心在受到思想穿透力衝擊的同時"可知,後面應是說閱讀好的雜文的價值,除了"還享受到激濁揚清、正本清源的快樂"之外,自然是"思維方式獲得鍛鍊"。

21.請對下面這段新聞報道的文字進行壓縮。要求保留關鍵信息,句子簡潔流暢,不超過30個字。

新華社北京6月8日電 "陶行知共享教育衛星一號"近日隨長征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成功進入太空預定軌道。記者從陶行知教育基金會了解到,與其他技術衛星不同,這枚衛星的主要用戶為全國青少年,將為未來科學之星接觸航天前沿科技,搭建起天地之間的一座"鵲橋"。

"陶行知共享教育衛星一號"暨"天啟三號"衛星,由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研製。陶行知教育基金會理事長蘇新穎表示,長征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是國內航天發射史上的里程碑,"陶行知共享教育衛星一號"隨之成功入軌則是國內科普教育發展史的一項創舉。

【答案】主要用戶為全國青少年的陶行知共享教育衛星一號升入太空,國內科普教育完成創舉。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擴展語句,壓縮語段的能力。解答這類題目,要審清楚題乾的要求,如本題"請對下面這段新聞報道的文字進行壓縮。要求保留關鍵信息,句子簡潔流暢,不超過30個字",這是新聞報道,新聞的主體部分一般由導語、主體和結語組成,導語是新聞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話,一般是集中呈現最重要、最新鮮或最有特點的新聞事實,提示新聞的要旨,主體是新聞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導語,具體敘述新聞事實,提供更詳盡的信息,有時還要闡述導語所揭示的主題,或回答導語中提出的問題,結語一般指消息的最後一句或一段話,是消息的結尾,交代事件的結果,它依內容的需要,可有可無。明確了這些之後,考生需要找到這則新聞的導語部分,分析導語和主體之間的關係。這則新聞的導語應該是第一段,主體是第二段,是對第一段的解釋和補充;第一段一共兩句話,第一句陳述事件,即"'陶行知共享教育衛星一號'近日隨長征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成功進入太空預定軌道",第二句是對"陶行知共享教育衛星一號"用戶的說明,由此可知,第一段是說"主要用戶為全國青少年的陶行知共享教育衛星一號升入太空",再看第二段,這一段由兩句話組成,第一句話是說衛星的研製單位,是對上一段的說明,第二局是說這一衛星發射的意義,是對上一段的補充,故概括的時候,還應該加入這一信息,即"國內科普教育完成創舉"。概括的時候一般採用主謂句。

四、寫作(60分)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人生如書,一頁頁被翻過。

有人說,要經常回頭翻翻,這樣你會懂得更多,這代表一種反思與成熟,不忘過往方可更進一步。

也有人說,人要向前看,少翻過去的舊賬,這是一種明智之舉,懂得放下才能真正超越。

要求:選好角度,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文體不限(除詩歌外),不要套作與抄襲,不少於800字。

【答案】回首過去,展望未來

花開花落,雲捲雲舒,一切都不會停止,因為一切都會過去,一切都在改變。因此,在時間的長河中,永遠都存在著相互依存的過去、現實與未來。面對過去,聰明的你是如何選擇的呢?

過去,宛如一根纖細而堅韌的絲將我們零碎的記憶一點一滴輕輕串起,使我們的心靈有了歸宿,使我們迷失的靈魂有了方向。未來,宛如一盞明亮的燈,點燃人生的希望,使我們能夠正確地面對人生的悲歡離合,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回首過去,展望未來,我們的人生將更加豐富多彩。

打開歷史的長卷,我們既可以品味到諸子百家深邃的思想精髓,也可以領略到儒家的仁義,還可以感受到道家的無為,感悟到墨家的兼愛……荀子的樸素純真,莊子的汪洋恣肆,等等,共同組成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讓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終生受益。

回首過去,這些永遠不能忘記。而另外一些事情,我們更不能忘記。當西方的鋼槍鐵炮敲開了中國的大門,當八國聯軍蜂湧而至,當圓明園的上空燃氣熊熊的恥辱之火,當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肆意地踐踏在祖國的土地上,是歷史給我們樹立了永恆的豐碑,那一份份屈辱的條約,那圓明園的殘碣斷垣是過去的見證!歷史,我們不能忘記!面對過去,我們應將使命永遠牢記在心!

對於我們自己,過去承載著成長的過程,記載著進步的歷程,儘管有微笑也有淚水,有方向也有目標,但在我們為之付出辛勤的努力之後,當我們再次回首往事時,過去必將是我們人生的一筆豐厚的財富!

時代永是改變!我們不能永遠停留在過去,那麼我們就應該將目光投向遠方。

面向未來,我們豪情滿懷,因為未來給我們帶來了希望,未來給了我們機遇。

正如,歷經坎坷與磨難,我們的國家在風雨中前行,歷經風雨,我們的祖國正邁著矯健的步伐,走在世界的前列!

正如初升的太陽,或許不會跟人打來更多的溫暖,但它告訴我們光明已經到來。未來是一個未知數,它需要我們用自己的雙手去探索,我們要用我們的智慧與理想去創造未來。展望未來,我們會發現自己前進的方向,展望未來,我們會發現自己的目標,展望未來,我們會擁有更多的信念與力量。

過去猶如一杯紅酒,歷經彌香,未來猶如一盞燈塔,永遠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給我們力量與信念!

回首過去,展望未來,讓我們共同品味生命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