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重讀黨史


疫情中重讀黨史


疫情中重讀黨史


1991年,退休後的耿飈將軍回到曾經戰鬥過的地方,講起了曾經的一個故事:50年前,我們三八五旅在這裡駐防,部隊一個戰士,犯了嚴重損害當地人民群眾利益的錯誤。旅部決定按紀律將這個戰士槍斃。正要槍決的時候,來了一大群老百姓,替那個違反紀律的戰士求情,連受害者的父母都向部隊請求讓他戴罪立功。最後,我們流著淚接受了群眾的要求。”耿飈停頓了一下,面色凝重,高聲發問:“現在我要問問今天在座的你們這些人,不管哪一個,如果做錯了事,老百姓還會不會替你們求情?!”這就是黨史上著名的典故“耿飈之問”。 耿飈之問已有30多年,言猶在耳,發人深省,考問初心!今天,在這個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重溫革命故事,反思耿飈之問,同樣值得我們深思和警醒。

在央視元宵節晚會上,詩朗誦《相信》,圍繞新型冠狀病毒爆發以來種種感人肺腑的故事,深情講述。在他們的朗誦中,有奮戰在抗疫第一線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以及臉被口罩和防護鏡勒出深深印記的醫生劉麗,還有眾多剪去秀髮奔赴一線的醫護姑娘們,每一句都飽含了對武漢的關切,對不顧生命的救護人員的感激,對家人等待的心疼,其中陳道明老師深情發問:“朋友,在中國,在你身邊,在這個特殊的時期,你看見了什麼,記住了什麼,你為什麼感動,又為什麼徹夜難眠?”。面對生與死的考驗,醫療衛生戰線成千上萬名黨員幹部勇敢地站出來,主動請纓,接受組織挑選,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線。 在各個路口的防控監測點,各小區社區的出入口,高速公路防控檢測點,都有黨員幹部在防控一線戰鬥的身影,有的防控點還設立了臨時黨支部,戴黨徽,掛黨旗,亮身份,讓群眾看到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共產黨員。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能不能挺身而出、能不能衝鋒在前,是檢驗黨員幹部對黨和人民是否忠誠的試金石,也只有我們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

當前對抗疫情的嚴峻性,“現在是抗擊疫情最關鍵的時刻,誰放鬆就是對病魔的放縱。”“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中國共產黨黨員面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的使命責任,不變初心繼續前進,在為黨為民盡心盡責過程中,贏得人生完滿、事業成功。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