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5G、AI等新技術築起一道阻斷病疫的“防火牆”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依舊嚴峻,全國上下都在動用一切力量,採取多種措施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這其中,信息通信業也在積極行動。一個多月以來,從工信部、運營商、基礎建設企業到設備廠商、IT企業、互聯網企業等,大家同舟共濟,協調各方力量,捐錢捐物,以最快速度建設網絡,開通通信服務,為抗疫提供了強有力的信息通信保障和物資支援。

用好5G、AI等新技術築起一道阻斷病疫的“防火牆”

以建設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為例,信息通信行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奮戰在防疫一線的通信設備廠商們,不惜一切代價與時間賽跑,確保了這兩所醫院以神速建成。速度的背後,是分工不同的企業在每個環節上的挺身而出。火神山醫院位置偏遠,距離武漢市區近40km,基站分散,因此網絡覆蓋要經過重新規劃並擴容才能滿足需求。於是,運營商和設備商們聯合行動:華為、中興、中國信科、愛立信、諾基亞貝爾等提供通信設備和技術支持,運營商進行設計安裝,中國鐵塔負責相關配套設施。

如果以火神山的5G網絡建設為代表,那麼信息通信行業在這場抗疫戰鬥的第一個階段,就已經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因此,在疫情防控工作的攻堅階段,信息通信行業要發揮更大的作用:用新技術有力支撐疫情防控,用科技的硬實力築起一道阻斷病疫的“防火牆”。

如今,我國已經進入5G時代,雲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和應用也得到蓬勃發展,應用廣泛,信息通信行業結合這些新技術、新應用來抗擊疫情,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5G應用已經在火神山醫院大顯威力。通過超高速5G網絡連接,火神山醫院實現了高速上網、數據採集、遠程會診、遠程監護等業務。同時,三大運營商也在全國各地的抗疫防控中積極開展5G應用:中國移動5G智能醫護機器人在武漢抗疫前線正式上崗,將有效減少醫患交叉感染;四川省衛生健康委組織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與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基於中國電信四川公司提供的5G網絡,成功完成了兩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急重症患者的遠程會診;廣東省過半地市完成本地疫情防控重點場所的5G基站建設任務。在全國,這樣的應用案例數不勝數,它們既為抗疫防控起到關鍵作用,也讓5G應用在醫療領域落地開花,快速發展起來。

此外,雲服務也起到了很大作用。除了快速幫助抗疫相關單位建立完善的IT系統外,“雲辦公”“雲學習”成為當下抗疫的關鍵方式。阻斷病疫的關鍵在於切斷傳播途徑,居家隔離是目前最有效的方式。全國上千萬企業、近兩億人在家辦公,有效降低了集中辦公帶來的病疫傳播風險。

全國一大批人工智能企業結合工信部正在開展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重點任務揭榜”攻關任務,充分發揮人工智能賦能技術和智能產品優勢,紛紛出資、出力、出技術、出產品,積極投身到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疫”中,在疫情防控、疾病診斷、民生保障等諸多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人工智能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治癒藥物篩選、研發等一系列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醫院等眾多公共場所,採用人工智能測溫儀的智慧體溫疫情監控測量預警系統為疫情防控給予了積極有力的支撐。正是鑑於人工智能的巨大作用,工信部發出倡議書,倡儀業界要進一步發揮人工智能賦能效用,組織科研和生產力量,把加快有效支撐疫情防控的相關產品攻關和應用作為優先工作。

同時,大數據分析也被精準應用到抗疫工作中。工信部副部長陳肇雄指出,運用大數據分析,支撐服務疫情態勢研判、疫情防控部署以及對流動人員的疫情監測、精準施策,迫在眉睫。運營商通過大數據,精確地為政府部門提供流動人口數據,許多互聯網公司也通過大數據,提供出行、物資調配等支撐。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只有全社會積極行動起來,我們才能打贏這場戰“疫”。信息通信行業走在科技的最前沿,掌握著許多“黑科技”,讓我們利用這些先進科技,為抗疫防控工作築起一道堅實的城牆,支援白衣天使擒拿病魔,早日將疫情控制住。

本文轉自通信世界全媒體,作者:劉啟誠。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