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疫”春節,原創作者,希音東聽,朗誦,德愛



“詩”“疫”春節,原創作者,希音東聽,朗誦,德愛


“這個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高曉聲的這句話深深地打動了七八十年代的人,是我夢寐以求的生活理想。

揹負房貸、遭遇變故的我,沒想到在庚子鼠年,過了一個“詩”“疫”春節,並且一直延續到了元宵節,尚未有結束的跡象。

過上天天有“詩”的日子,算是圓了半個夢想。

不拜年、不聚餐、不外出,待在家裡就是對防控疫情最大的支持。從大年三十到現在,我始終響應號召,一直老老實實待在家裡。

人有思想、有手腳,在一個地方待久了,難免寂寞孤單甚至煩躁。防了瘟神進家門,猶怕心病找上身。除了戴著防疫的口罩,自己還給自己準備了防治心理疾病的口罩———詩歌。

“不學詩,無以言。”這是孔子教導兒子孔鯉的話。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孔子認為,詩具有感發志意的力量,直指人心,動人心魄,可以觀民風,知得失,可以相互交流,可以怨刺上政。

“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孔子認為一個人從事政治和外交,必須“誦詩三百”,而且要得其精髓,活學活用,這樣才能“授之以政”,獨當一面,“使於四方”,不辱使命。


“詩”“疫”春節,原創作者,希音東聽,朗誦,德愛


我的文學啟蒙於初中,得益於兄長上師範時購買的文學名著和《人民文學》《萌芽》等文學期刊;真正的痴迷喜歡是上高中後,受教於時任樂陵一中語文教師,後調任山東省委黨校教授、文藝評論家張達先生。從此,文學變成了我的一個夢。對詩歌的真正喜歡是在去年,為了轉移思念的痛苦,品讀詩詞、詠詩作詩成了我工作之餘的最主要的事,詩歌讓我學會了許多東西:

冬天西北風凜冽刺骨,看著外邊洋洋灑灑的雪,體味著“晚來天欲雪,紅泥小火爐”人生一大樂趣。

“草色遙看近卻無”,“萬條垂下綠絲絛”描繪早春搜腸刮肚,似乎已無可替代。

春天,去黃河涯萬畝桃林,觀賞桃花“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妙不可言。

夏天,盪舟在荷葉中穿行,吟詠著“接天蓮葉無窮碧”,“水光瀲灩晴方好”,賞心悅目。

秋高氣爽,涼風乍起,梧葉飄黃,“老樹呈秋色”,“苒苒物化休”,讓人感受到的是春華秋實。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回味到的是初戀的甜美,

愁的時候,“佇倚危樓風細細”;樂的時候,”春風得意馬蹄疾“。

孩童”臥看牽牛織女星“,而立”金風玉露一相逢“。

學過背誦過的那些詩詞,剛開始學習就像是看一幅看不懂的圖畫。隨著年齡的增長,在某個時候在某種心情中偶然與某個場景某個風景相逢,一下子就理解了那首詩,那句詞,那副畫。那種感覺,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當,以至於無法用其他的詞語形容。

每次朗誦詩詞,就像一場旅行,總有新鮮讓我們流連忘返。

一次又一次的吟詠,隨著時間的推移,閱歷的增長,逐漸悟出:

知道什麼叫”春風得意馬蹄急,一日看盡長安花“

明白什麼是”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懂得什麼是”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詩”“疫”春節,原創作者,希音東聽,朗誦,德愛


從古到今,從中國到全世界,儘管所處時代國家有不同,但對理想的追求,對家鄉的思念,對美好的期盼是一樣的。

靈魂相通的時刻,詩歌就是我們的使者。通過詩歌我們就能讀懂先人,理解世人,全球一個村,世界之大同。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是一句流行於八九十年代的豪言壯語。平心而論,學好數理化確實有智商,有底氣,但是不是能走遍天下呢?那可不好說,因為人行走江湖,智商和情商缺一不可。詩教代表著情商。人總要與人交往,跟人說話,往往一開口,品行、修養、胸襟就流露出來了。《論語》講得好:“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篇》)學好了數理化,又腹有詩書,文質彬彬,表裡如一,才是大雅君子,方能左右逢源。在當下市場經濟的時代,學詩尤為重要。所謂有境界則自成高格,學詩能提高人的品位,昇華人的思想,淨化社會風氣。試想一個社會,倘能遠離物慾橫流的拜金主義,做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甚至臻於“貧而樂,富而好禮”的境界,這個社會是多麼和諧,多麼美好!

“詩有什麼用?詩能創造生產力嗎?”也許有這樣的疑問。詩有大用,也似乎無用。大用則如《毛詩序》所云“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詩能“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質言之,詩維繫著社會的和諧,詩有補於世道人心,詩有經世致用的價值。一旦從純粹功利的角度看,詩又壓根兒沒用,詩確實不能直接創造生產力。很顯然,詩以審美為第一要義,純粹功利的詩學委實不足取。所謂無用即大用,詩有思想,有溫度,有筋骨,詩是文化軟實力,能齊家治國平天下。

“詩歌有稿費嗎?能養家餬口嗎”很多人這樣問我,的確,詩歌不能給我帶來白花花的銀子,我也不是靠寫詩歌吃飯的人,它只是我的一種表達方式,一種打發時間消除胡思亂想的自娛自樂的方式。這一點,保證了我作為一個詩人(準確的講是詩歌愛好者)的純淨,無論吟詠寫作都是出於某種天然的興趣愛好和熱忱,而不是為了追求金錢物質和名譽以及所謂事業的成功。不給自己的興趣愛好太多的功利,不以詩歌謀取愉悅自己和讀者以外的欲求,對因為詩歌創作而贏得的金錢和榮譽,既不孜孜以求,也不會拒絕。

我覺得,詩歌是寂靜夜晚的一杯清茶,散發著淡淡的芳香;

詩歌是皓月當空時,登高望遠的一份思念;

詩歌是在喧囂中,獨守的一方心靈淨土;

詩歌能讓思緒瀰漫天際。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絃歌不輟,薪火相傳。

詩歌已經陪我度過這個不平凡的春節、元宵節。

在今後的人生路上,只要有詩相伴,就不怕有再多的荊棘磨難,就不怕有再多的妖魔瘟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