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愛情12》為什麼還有人看,因為它說出了這個道理

農村題材電視劇《鄉村愛情》號稱中國鄉村版《權力的遊戲》、東北鐵嶺《紙牌屋》、遼東半島《琅琊榜》,這部享譽中國農村的系列電視劇基本以每年一部的節奏拍攝播出,迄今已經播放至第12部。

《鄉村愛情12》為什麼還有人看,因為它說出了這個道理

每一年,這部劇會準時播出;每一年 ,會有一批固定甚至是逐年增加的觀眾準時守在電視機前觀看。

——這種情況,在中國當下日漸蕭條的電視劇市場,簡直是朵奇葩。

《鄉村愛情》收視一路長虹的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鄉村愛情12》為什麼還有人看,因為它說出了這個道理

《鄉村愛情》背後的“影子傳說”

《鄉村愛情》電視劇中的主要人員,已經被觀眾熟知並牢記:劉能、趙四、謝廣坤……一個個大神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每個人鮮明的

但在這些“鄉村名流”背後,我們隱隱會看到一個影子——趙本山。

《鄉村愛情12》為什麼還有人看,因為它說出了這個道理

過了山海關,有事找本山。

東北處處有高山,最高的山他叫趙本山。

趙本山真的是一座高山,在中國喜劇之中,在接下來很長時間內,估計他都是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山。

趙本山最初被人們熟知,是因為小品,連續幾十年上春晚,趙本山已經成為春晚上的“小品王”,甚至有觀眾表示:趙本山不再上春晚之後,自己也不怎麼看春晚了,畢竟,趙本山就是春晚的靈魂。

沒有趙本山的春晚,就像沒有餃子的年夜飯,總覺得像是缺了點什麼。

《鄉村愛情12》為什麼還有人看,因為它說出了這個道理

後來,趙本山購買了私人飛機,這是演藝界最早公開購買私人飛機的明星。

據說趙本山的私人飛機內部設施豪華,他把模型放在辦公室內,有人前來就忍不住介紹一番。

那應該是他最輝煌的時刻。

2005年,福布斯把趙本山選入中國名人榜,排在第100位,年收入1300萬元。

趙本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忍不住問:1300萬?我一年就能賺這點錢嗎?隨後他又似乎自言自語地補充說:說實話,我究竟有多少錢,我自己也不知道了……

後來,趙本山連續三年參加博鰲論壇,在閒暇之餘,他開始與國際名流打高爾夫球。

有一次賽後,記者採訪問他:您對哪位名人最感興趣呢?

趙本山回答:當然是比爾蓋茨,世界首富嘛,我想當面問問他,你對錢還有感覺嗎?

那時候的趙本山,有一個綽號叫做“趙九億”。

《鄉村愛情12》為什麼還有人看,因為它說出了這個道理

他說,自己是中國九億農民的代言人。在小品《紅高粱模特隊》中,他曾喊出最響亮的臺詞:“吃沒了,喝沒了,你還臭美啥?”“勞動人民才是最美的。”

這就是趙本山最強大的“底氣”,也是“本山團隊”最雄厚的群眾基礎。

只要有趙本山的影子,這部劇就有了基礎的收視保證。

《鄉村愛情12》為什麼還有人看,因為它說出了這個道理

不演之演

中國古代有一個成語,叫做“不射之射”:

《鄉村愛情12》為什麼還有人看,因為它說出了這個道理

春秋戰國時候,趙國邯鄲有一位少年叫紀昌,他從小就立志要成為一名神射手,於是到處拜訪名師。

當時的神射手飛衛告訴他,學射箭要能練習到目不眨睛,還要能把小的看成大的。

紀昌回到家裡,盯著妻子織布機的梭子練習不眨眼,又捉住一隻蝨子遠遠瞪視。

兩年後,紀昌練成了不眨眼的功夫,睡覺時可以整夜不閉眼睛,同時他能把蝨子看成馬一樣大。

紀昌又拜甘繩為師,甘繩告訴他,使用弓箭只不過是“射之射”,能夠不用弓箭,卻使蒼鷹落地,這才叫“不射之射”。

中國哲學中,認為最高的水平就是“不射之射”。

——只有掙脫了“射”的束縛,才能達到最高的成就。

而在表演中,最高級的表演就是“不演之演”。

劉德華在影片《桃姐》中就展示了這種“不演之演”——超越於演技,力求最樸素與真實的展示。

《鄉村愛情12》為什麼還有人看,因為它說出了這個道理

在《鄉村愛情》系列中,各位演員的表演也是這樣。

其中的大多數演員都是趙本山的徒弟,他們很多人並不是專業表演出身,很多隻是“二人轉”演員,他們沒有專業的表演基礎,但同時,因為沒有表演技巧的束縛,他們反而具備了樸素的力量。

比如,趙本山的小姨子於月仙(《鄉村愛情》中謝大腳的扮演者),她本是科班出身。

但在演出之前,趙本山特意強調,不能“演”,你心裡就不用想著怎麼演,把你學到的那些表演技巧全部忘記,這就行了。

所以在觀劇過程中,我們絲毫不會感覺電視裡是演員在“表演”,你會認為,那就是最本色的演出,大家都會認為趙四歪著嘴,劉能說話結結巴巴,謝廣坤是禿頭……

所以大家會深入劇情之中,會隨著他們的喜怒哀樂而心情起伏。

《鄉村愛情12》為什麼還有人看,因為它說出了這個道理

喜劇之中講述最樸素的感情

除了趙本山的實力護持以及演員在表演中的精彩展示,《鄉村愛情》能夠取得成功的更重要原因,是因為他在輕喜劇的外殼之下,內核還是非常樸素的情感表達。

在幾千年的農耕文明傳承之中,我們形成了很多自己獨有的信念:

比如,辛勤耕耘才有收穫,凡事不能投機取巧;

比如,諸惡莫作,諸善奉行,好人一定有好報。

這些古老年的信念,在商業社會時代受到很大沖擊,舊的信念似乎變得越來越不成立,新的信念卻沒有形成,在這種時候,很多人都在經受著“信念破滅與重建”的折磨。

在《鄉村愛情》中,在那些看似輕鬆的戲劇情節中,其實都在堅定地宣揚著那些支離破碎的古老信念。

《鄉村愛情12》為什麼還有人看,因為它說出了這個道理

在《鄉村愛情12》中,謝廣坤和劉能爭奪農村服務站的資源,每個人窮盡心機,但最後,所有用過的“招”,其實並沒有用,反而那些最樸實的,卻獲得最後的利益。

《鄉村愛情12》為什麼還有人看,因為它說出了這個道理

就像劇中的宋曉峰,說話磕磕巴巴,行事出人意表,但他為人質樸,毫無機心,所以在《鄉村愛情11》中,他反而能得到大富豪李奇偉的青睞,最後得以圓滿。

在這些情節中,往往是帶著眼淚的微笑,很多人看著看著,忍不住會落淚。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這種在喜劇之下的悲劇內核,才是最能吸引人的所在。

由此可見,《鄉村愛情》雖然像是一個很單純的鄉村劇集,其實它在本質上,已經具備了熱播劇的因素。

席慕容在詩歌中曾寫道:

我們都是戲子,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著自己的淚。

那些看過的故事,就在這樣的因素拼合中,凝成了我們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