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道路多采用當地古人名,古風盎然,文化自信

中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眾多,大多都是在我國曆史中佔據重要地位的城市,隨著歷史車輪的不斷推進,這些城市大多被現代城市變遷代替,能留下的文化遺蹟更是少之又少。

道路文化是一個城市特殊的文化,不同的城市也大多希望利用道路文化來提升一個城市的品味,而大多諸如文化路、解放路等等則是到處可見,在利用道路文化方面,有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卻是大多采用當地的古人名字,聽上來更覺得古風盎然,彰顯了文化自信。

這個城市就是位於河南省的南陽市,南陽,是豫西南的重要城市,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發源地,在中國古代也是重要的軍事、文化和經濟重鎮。如果去了南陽,一定會被南陽的路名所吸引,因為它大多采用南陽的名人名字。

武侯路、臥龍路、孔明路

上述三條道路均在南陽市區,毫無疑問,這是紀念躬耕南陽的諸葛亮而命名的道路。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躬耕於南陽,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被後人認為是智慧的化身。

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道路多采用當地古人名,古風盎然,文化自信

諸葛亮

仲景路

仲景路是紀念中國的醫聖張仲景而命名的道路。張仲景(150-219年),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人(今河南南陽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鉅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

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道路多采用當地古人名,古風盎然,文化自信

張仲景

張衡路

張衡路是紀念東漢年代的天文學家張衡而命名的道路。張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東漢南陽西鄂(今南陽市石橋鎮夏村)人。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數學、地理、繪畫和文學等方面,張衡也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廣博的學識。

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道路多采用當地古人名,古風盎然,文化自信

張衡

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道路多采用當地古人名,古風盎然,文化自信

張衡路

范蠡路

范蠡路是紀念商聖范蠡而命名的道路。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楚宛三戶(今南陽市淅川縣人)人。是春秋末期政治家和大商人。先是輔佐越王勾踐滅吳,此後,范蠡認為大名之下,難以久居,且勾踐為人,可與共患難,難與共安樂,向越王勾踐請辭不許,遂留下書信,乘舟出海逃至齊國,改姓名鴟夷子皮,開荒種田,引海水煮鹽,治產數千萬。並被後人尊為商聖。

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道路多采用當地古人名,古風盎然,文化自信

范蠡路

百里奚路

百里奚路是紀念春秋時期秦國名相百里奚而命名的。百里奚,(約公元前726—公元前621),姜姓,百里氏,名奚,字子明,春秋虞國人。春秋時虞國大夫,後入秦做大夫,為秦穆公時賢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又稱“五羖大夫”,是秦穆公用五張黑羊皮從市井之中換回的一代名相。

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道路多采用當地古人名,古風盎然,文化自信

百里奚相秦

光武路

光武路是紀念東漢開國君主劉秀的道路。劉秀是東漢的開國君主,而南陽是漢光武帝劉秀的發跡之地,他在位三十三年,大興儒學,推崇氣節,他是漢王朝的中興之主,開創了光武盛世,也是中國古達的明君。

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道路多采用當地古人名,古風盎然,文化自信

光武路

信臣路

信臣路是紀念漢代名臣召信臣而命名的。《漢書·循史傳》載,西漢元帝時,南陽郡太守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壽春人。“其治視民如子”,勸民農桑,去末歸本,為政勤勉有計謀,“好為民興利”,盡力使百姓富起來。“吏民親愛信臣”,尊他為“召父”。

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道路多采用當地古人名,古風盎然,文化自信

召信臣


杜詩路

杜詩路是紀念東漢名臣杜詩而命名的。《後漢書·杜詩傳》載,杜詩,字君公,少有才能,擔任郡功曹時,愛民如子,事事替百姓作主,由是全郡百姓家家糧豐衣足。百姓拿他與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說“前有召父,後有杜母”。

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道路多采用當地古人名,古風盎然,文化自信

杜詩

鄧禹路

鄧禹路是紀念東漢的開國大臣鄧禹修建的道路。鄧禹,新野人,東漢初年軍事家,年輕時曾在長安學習,與劉秀交好。更始元年(23年),劉秀巡行河北,鄧禹前往追隨,提出“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的方略,被劉秀“恃之以為蕭何”。鄧禹協助劉秀建立東漢,“既定河北,復平關中”,功勞卓著。劉秀稱帝后,封鄧禹為大司徒、酇侯。後改封高密侯,進位太傅。

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道路多采用當地古人名,古風盎然,文化自信

鄧禹

雪楓路

雪楓路是紀念近代南陽著名的軍事家彭雪楓而修建的道路。彭雪楓,生於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傑出指揮員、軍事家,參加過第三、四、五次反圍剿,二萬五千里長徵,組織過土成嶺戰役,兩次率軍攻佔婁山關,直取遵義城,橫渡金沙江,飛越大渡河,進軍天全城,通過大草原,是抗日戰爭中新四軍犧牲的最高將領之一。

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道路多采用當地古人名,古風盎然,文化自信

彭雪楓

歡迎大家更新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