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再難,越要好好的生活

今年過年的經歷告訴我們一個扎心的真相:


花錢買了新衣服,呆在家裡,沒機會穿;

花錢買了新車,只能停放著,沒機會開;

花錢買了房子,還是一樓帶院子的,在疫情之下,絕對是種享受!新鮮蔬菜自給自足,省得出門還擔驚受怕!


買房是明智的選擇,而當下這場還未結束的疫情,終歸會結束,疫情不會動搖國家發展的根基和前進的腳步。然而,或許會對大眾的心理和意識理念產生影響。

比如,這屆網友們的沙雕對話:


@辟穀半月:

“樓上樓下不接觸都被感染,這病毒太恐怖了,躲在家裡都防不勝防”。

@除了帥一無所有:

“還是老家農村好,不僅空氣好,而且是獨門獨家,自成一戶”。

@泡芙小姐:

“看來高層物業再好也不安全,有錢就該買洋房別墅”………


因為這次疫情,大家會更加意識到生命的脆弱、更加註重個人衛生和健康,甚至有一部分人會習慣性在人群中戴口罩。至於樓市,疫情結束後,以下幾點或將引發一波關注潮。

# 有房還是好 #

一位網友轉發了中介發在朋友圈的一張截圖,講述了他在前幾天被拒在租的小區外不能回家的情況。

疫情再難,越要好好的生活

正月初二,他突然接到單位通知,要求結束假期,儘快返崗。當他在次日晚上九點到達了小區門口。不料,小區的防控工作非常嚴格,不是業主、沒有社區統一辦理的出入證明,就不能出入。

與物業交涉半個多小時未果,他只得投奔同事。第二天中午,房東過來帶他回到了租住了兩年的房子。

雖是個例,但預計將會有一批異鄉打拼的人會真正下定決心,應該儘快給自己安置一個擁有房產證的家了。


# 最好是洋房別墅 #

2003年非典期間,當時的淘大花園是塔樓,人口密度高,導致了感染者集中式爆發情況,促使了板樓的暢銷,直到今天,板樓具有通風好的特點,價格仍高於塔樓。

如今在這次疫情中,當電梯按扭能傳染肺炎的案例被警示後,大眾對高層建築似乎又有了一種爬耳搔腮的無奈。

在限價政策下,有能力的購房者還是更應該關注稀缺的低密度產品。當然在低密產品中,由於排屋、別墅較洋房更加遠離城市中心,且價格高昂,因此洋房更有可能被廣大購房者關注。

例如內部設計,容積率、層高、空氣流通性等。環境優美、空氣質量好的地段會被購房者青睞,比如郊區低密住宅,而綠色健康住宅也很可能成為趨勢。


# 更靠譜的物業服務 #

疫情防疫時期,小區是最微觀的防疫網格,這是對物業服務的一次考驗。


很多品牌物業公司提供的則是雪中送炭的溫情。為業主免費發放口罩、電梯間配置紙巾、每天定時消毒門把手、嚴控外來人員的進入、代買物資、送貨上門、以進貨價為業主謀福利.....每一件事都瞄準業主需求端的「靶心」問題。


# 同等需求,能買到更低價 #

本次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很多購房者的心理狀況,就像是那些揹著房貸的月光族,幾乎只要是遇到了這種會“斷工資”的狀況,就會有還貸的壓力。


這一點是事實,只不過很多人都沒有想過,而這次疫情讓買房的月光族“家裡蹲”了,這就暴露了這一事實。所以在疫情過後,買房的人應該在滿足自己需求的同時,考慮更多的是減少月供的壓力,這也是會迎來剛需人士對於真正筍盤產品的市場需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守得雲開見月明。

我們要堅信,越是難的時候,越要好好生活。

“宅”在家裡沒事的話,

就多看看意向樓盤的消息,

多憧憬一下疫情過後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