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的傷,逼著莉絲衝到哈佛,《風雨哈佛路》是成長也是自救

出生在貧民窟,媽媽死於艾滋,爸爸進入收容所,無家可歸……

在這樣糟糕的“原生家庭”你會怎麼做?

是一生都在貧民窟,苟活於世;還是自學成才,考入大學,改變人生?

提起這些,很多人說:這很難,“原生家庭”無法改變,會影響一生。

是的,“原生家庭”無法改變,你卻可以自救改變一生。

原生家庭的傷,逼著莉絲衝到哈佛,《風雨哈佛路》是成長也是自救

原生家庭

《風雨哈佛路》中的莉絲就是一個學會自救的女孩子。在糟糕的環境下,她靠讀書自救,2年學完4年高中課程,考入哈佛大學,拿一等獎學金……

原生家庭的傷,逼著莉絲衝到哈佛,《風雨哈佛路》是成長也是自救

最終,她擺脫了原生家庭的影響,但又有多少人能理解她在成功前的艱辛?

糟糕的原生家庭,都是她成長的軌跡

莉絲從小生長在一個混亂的環境中,周圍充斥著暴力、毒品和sex的話題,但更讓人絕望的是她的父母。

母親常年酗酒,吸毒,並且患有精神病。

原生家庭的傷,逼著莉絲衝到哈佛,《風雨哈佛路》是成長也是自救

莉絲的母親

莉絲小的時候,母親還十分照顧她,這是莉絲到成年後一直記住的一件事,所以莉絲永遠記得母親是愛她的。

而她的父親,同樣也是一個癮君子,雖然不像母親一樣瘋狂,但他卻對莉絲母親的所作所為無動於衷,加速了整個家庭的破碎。

終於,在一次母親被強制去戒毒後,整個家庭開始破碎了。

原生家庭的傷,逼著莉絲衝到哈佛,《風雨哈佛路》是成長也是自救

莉絲母親被抓走強制戒毒

母親、姐姐相繼離開,父親每日無作為,小小的莉絲根本不能為這個家庭做些什麼。

因為家庭的原因,莉絲不能按時上課,而後就被強制送去了女童院。出來後便開始了流浪:在地鐵裡睡覺,在垃圾桶裡找食物······

在莉絲的前15年裡,一直都沒有擺脫這樣的困境。

原生家庭的傷,逼著莉絲衝到哈佛,《風雨哈佛路》是成長也是自救

15歲的莉絲開始流浪的生活

直到母親的去世,她才認識到:改變命運只有讀書這一條道路。

努力向前的途中,總有一些美好的人和事

母親死後,莉絲找到了一份工作,並且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一家類似於私立學校的公校。

而在這麼多年中,沒有讀書的莉絲能夠考出優異的成績完全是因為她的鄰居——伊瓦女士。

伊瓦女士不斷給莉絲書,這些書讓莉絲學會了更好的閱讀和思考,也給了孤獨的莉絲心靈上的慰寂。

原生家庭的傷,逼著莉絲衝到哈佛,《風雨哈佛路》是成長也是自救

伊瓦女士擁抱莉絲

除此之外,在母親被抓去強制戒毒以及下葬時,伊瓦都給了莉絲擁抱,這些擁抱給了她莫大的勇氣,因為即便生活再不幸,也有人在背後看著自己成長。

考上這所學校後,莉絲每天都是最早到班裡,最晚出校門的孩子,因為她比誰都要珍惜這次機會,比誰都需要這次機會。

原生家庭的傷,逼著莉絲衝到哈佛,《風雨哈佛路》是成長也是自救

學習到深夜的莉絲

或許別人說她是天才,但她卻比別人付出了多十幾倍的努力。

在打工洗碗的同時複習當天的講義,在乘坐公交車的途中閱讀書籍,並且選修多門課程,爭取在2年的時間內學完4年的課程。

最後,莉絲成功了,哈佛大學向她伸來了橄欖枝,獎學金,公開演講……莉絲的成功,讓她擺脫了這個曾經又愛又恨的地方。

不能選擇家庭,就帶著一路向前莫問前程的勇氣出發

成功前的莉絲並沒有想到未來是哈佛、是自信獨立,曾經她認為未來很遠。但是,成功後,她的未來會更遠。

在這部影片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女主莉絲的成長與自救,更多的是關於原生家庭的一種影響。

影片的最後,有人提問莉絲是如何做到的,她只能無奈並苦笑的說到:

”我怎能做不到呢?我的父母教會了我可能“

原生家庭的傷,逼著莉絲衝到哈佛,《風雨哈佛路》是成長也是自救

只能向前走的莉絲

因為環境的不允許,家庭的不允許,讓她只能向前看,沒有後退的路。

萬幸的是,她沒有因為環境和家庭的因素而墮落,反而因為家庭的原因心懷感恩,帶著夢想一路前行。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多多少少都會經歷一些風浪,重要的不是經歷了什麼,而是經歷之後如何正確處理,只有處理得當,人生才能繼續向前。

正如影片《當幸福來敲門》中的男主角克里斯·加德納,由於經濟蕭條,產品推銷不出去的他瀕臨破產,妻子也因貧窮而離開了他,留下了他和兒子。

原生家庭的傷,逼著莉絲衝到哈佛,《風雨哈佛路》是成長也是自救

無家可歸的父子倆

此時,貧窮的他因為沒錢付房租,被房東趕出了房門;為了生存,他不得不轉行去做證券經紀人。

從未接觸過證券一行的他自然是從頭開始,經歷漫長而又沒有錢的實習期之後,他知道自己成功了,終於他可以放聲哭泣,為自己鼓掌了。

原生家庭的傷,逼著莉絲衝到哈佛,《風雨哈佛路》是成長也是自救

克里斯·加德納無聲流淚和為自己鼓掌

他們的故事正好驗證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句話。

“原生家庭”的話題很沉重,但也有差別之分

原生家庭是一個無法迴避的話題,因為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出生家庭,能做的唯有接受。

但很多時候,原生家庭的影響真的是伴隨人的一生,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著和莉絲一樣的努力和勇敢,更多的是將原生家庭的影響延續到下一代。

聖經中曾有一個故事,雅各生長在充滿偏愛的家庭環境中,但就是這偏愛的負面影響伴隨著他的一生。

原生家庭的傷,逼著莉絲衝到哈佛,《風雨哈佛路》是成長也是自救

約瑟被兄長賣到埃及

雅各的母親偏愛他,而父親則偏愛兄長,所以兄弟不和,長大後的他們也成為了世仇。

但雅各似乎並沒有意識到偏愛的弊端和後果,他像父母一樣偏愛他的老來子約瑟,導致了其他兒子對約瑟產生怨恨,最終約瑟被哥哥賣到了埃及。

這樣的結果豈不是“原生家庭”的一種輪迴嗎?不能改變,只能重複。

所以,像女主莉絲一樣,被原生家庭逼入絕境,通過自救來成長就顯得十分重要。

我們沒辦法改變“原生家庭”,卻完全可以改變自己、改變未來。

當你被“原生家庭”逼入絕境時,你是選擇放棄抵抗,還是通過自救改變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