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的兒子太特別,人群中一眼就看到他,網友:“主角光環”

“本文為小賢爸爸育兒原創作品,歡迎個人轉發、收藏”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孩子的性格也逐漸清晰。有的孩子文靜靦腆;有的孩子活潑好動;有的孩子反應敏感……

也有這樣的一群孩子,他們內心豐富,時而玻璃心;時而沒心沒肺;時而渾身是戲。

媽媽:我的兒子太特別,人群中一眼就看到他,網友:“主角光環”

然後孩子的模樣離我們想象的樣子漸行漸遠。

媽媽:我的兒子太特別,人群中一眼就看到他,網友:“主角光環”

媽媽:我兒子永遠是人群中最亮的仔

小孟的兒子今年3歲,因為夫妻二人平時工作比較忙,家裡也沒有老人幫忙帶孩子,請保姆小孟又不放心,於是就將兒子言言送到了幼兒園。

言言第一天去幼兒園時非常不高興,甚至是糟糕到情緒崩潰,為了紀念孩子們上幼兒園的第一天,班主任給孩子們照了一張很早,不管老師如何安撫言言,言言依舊深陷在悲痛的情緒中。

媽媽:我的兒子太特別,人群中一眼就看到他,網友:“主角光環”

如果忽視掉其他小朋友淡定的樣子,不知道的還以為言言是被拋棄了呢。

言言因為上幼兒園這件事,可是冷落了小孟夫妻倆一個月。為了安慰言言“受傷”的心,夫妻倆沒少用“物質”來安慰。今天是零食,明天是玩具……

正在小孟夫妻倆鬱悶言言怎麼生氣這麼久,言言的班主任老師一個月後在班級家長群裡發了一個合照,小孟看到兒子“做作”的表情,哭笑不得。

一眼就能看到自家“格格不入”的兒子,那簡直是全班的亮點。

這哪裡還有不開心,明明就是在幼兒園過得非常好啊。

夫妻倆一交流,否認為自己是被言言套路了,騙走了多少玩具和零食。

不過看到言言在幼兒園過得快樂又充實,小孟夫妻倆還是為言言感到高興的。

媽媽:我的兒子太特別,人群中一眼就看到他,網友:“主角光環”

“自古”送孩子上幼兒園就是家長們的大老難,而且不是一次熬過就結束的,是開學一次折騰一次。

有些讀者家長就要私信過我:“送孩子上幼兒園友們有什麼技巧?可以減少彼此的‘折磨’。”

媽媽:我的兒子太特別,人群中一眼就看到他,網友:“主角光環”

送娃上幼兒園“困難,很困難,非常困難”

各位家長莫頭疼,送娃上幼兒園是需要套路的!

套路一:溫水煮青蛙

很多孩子升入幼兒園,是第一次真正意義還上的離開家長的陪伴,獨自面對陌生環境。

這對於孩子的安全感是一次非常大打擊。

我家小賢入園前,我就是自己發明了一套“溫水煮青蛙”的方法,在選定幼兒園後,與園長溝通好,提前半年帶小賢熟悉幼兒園的新環境。

媽媽:我的兒子太特別,人群中一眼就看到他,網友:“主角光環”

偶爾帶小賢去玩玩滑梯,有時候有園裡的小朋友出來活動,我們主張讓小賢自由發揮,不會強迫小賢一定要與小朋友一起玩鬧。

其實小朋友熟悉後自己慢慢地就會一起玩耍。

由家長陪伴著持續性適應新環境,可以減少孩子安全感的收到侵犯。

套路二:唐僧式洗腦

孩子對一個事物感到陌生是因為對這個事物的認知太少,遇到陌生或感到害怕的事物,強烈的逃避是本能反應。

我家小賢從小就喜歡聽故事,在帶小賢提前熟悉幼兒園後,每次小賢玩完,我都會給孩子講一些我自己小時候在幼兒園的故事。

比如說:“我一個朋友不喜歡吃包子餡,我特別愛吃肉,而且我們幼兒園的包子特別香,我沒錯吃包子除了吃掉自己的包子,還可以多吃雙倍的肉餡。”

媽媽:我的兒子太特別,人群中一眼就看到他,網友:“主角光環”

通過我的反覆的描述,引導孩子將幼兒園幻想成一個有趣又新奇的地方,而不是陌生而恐懼,完成“洗腦”。

賢爸小結:

讓孩子接受一個陌生的環境,是需要適應的時間的,即使是大人在面對新的環境也是要先觀察蒐集信息,然後在慢慢融入,大人只是比小孩子有更加成熟的情緒控制和適應能力。

所以家長除了看著因為不願上幼兒園而撕心裂肺的大哭,而心疼不已。

更應該耐心且陪伴著孩子慢慢適應新的環境,護住孩子的“安全感”。

從最開始就最好孩子的心理建設,像小賢一樣愛上幼兒園。


好爸爸就是我,我就是小賢爸爸。關注我,和您一起聊一聊關於育兒經驗和親子相處的問題,育兒之路不迷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