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頂尖科學家:希望中國儘快迎來疫情轉折點

“我真誠地希望中國的朋友們能儘快迎來這次疫情危機的轉折點。”

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蘭迪·謝克曼(Randy Schekman)今天在接受中國記者採訪時表示。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牽動全球,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以下簡稱“WLA”)中的世界頂尖科學家也正以自己不同的方式,表達對中國的支持和關注、以及對待疫情的看法。

01 /困難,但信心滿滿

一週前,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斯坦福大學結構生物學系教授邁克爾·萊維特(Michael Levitt)就與妻子蘇珊聯名通過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發來信函,(點擊閱讀詳情),鼓勵中國及中國人民堅強勇敢地抗擊疫情,並表示願意為中國抗疫提供幫助。

2013年,萊維特曾經憑藉為複雜化學系統發展建立的多尺度模型以及在建立多尺度計算模擬方法上作出的貢獻,與美國科學家馬丁·卡普拉斯和亞利耶·瓦謝爾共享諾貝爾化學獎。從1月底開始,萊維特就啟動了一項數學研究,他根據官方公佈的統計數據,利用統計學原理,提供了基於數學模型的分析視角。


他重點分析了湖北地區、非湖北地區、全地區的死亡率與確診人數的變化趨勢,並每日跟蹤更新。根據截止北京時間今日凌晨的最新報告分析,2月2日以後逐日,模型上已經呈現出線性向下的趨勢,按照線性外推趨勢推斷,本週,新增的死亡人數將持續下降。

世界頂尖科學家:希望中國儘快迎來疫情轉折點

世界頂尖科學家:希望中國儘快迎來疫情轉折點

圖片來源:萊維特截止北京時間2月9日凌晨最新分析報告

蘭迪·謝克曼表示,展望未來,至關重要的是,必須向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提供基本的衛生保健需求。“我有幾個中國博士後,他們非常擔心在受災地區的家庭成員。”蘭迪·謝克曼稱,“擁有先進醫療服務的中國城市給出了令人鼓舞的證據:這一流行病的死亡率能被降至不高於一場更嚴重的流感疫情的水平。”


02/ 行動,馳援中國

1月24日,WLA主席、2006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Roger Kornberg)在聽取了WLA上海中心提出的聯合頂尖科學家資源,在全球範圍內尋求疫病防治科研合作事宜報告後,便第一時間聯繫了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斯坦福大學生物學系、英國牛津大學病毒中心、牛津大學醫學院等世界頂尖病毒實驗室等。

2006年,羅傑因揭示“真核生物 DNA 轉錄的分子機制”獲得諾貝爾獎,現在他在自己多年研究基礎上,正致力於組織針對病毒自身靶點,通過結構解析和計算機超算和模擬開發病毒抑制劑的研究(點擊閱讀詳情)。

世界頂尖科學家:希望中國儘快迎來疫情轉折點

WLA指導委員會成員、1991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厄溫·內爾(Erwin Neher)對我們說,“據我們所知,新型冠狀病毒並不比冬季經常發生的流感更嚴重。問題是,我們對其傳染性和突變率知之甚少。因此,很難預測它將如何發展。”

厄溫·內爾的兒子理查德·內爾(Richard Neher),是瑞士巴塞爾大學生物中心教授,致力於傳染病研究。早在新冠疫情開始之前,他與生物信息學專家Trevor Bedford共同創始的Nextstrain網站,就與Gisaid、Github合作,啟動了對新冠病毒的基因庫序列分析。

世界頂尖科學家:希望中國儘快迎來疫情轉折點

圖片來源:nextstrain.org


Nextstrain是一個開源項目,曾在2017年獲得“Open Science”創新獎。它提供了流行病原體公共數據的不斷更新的視圖以及功能強大的分析和可視化工具,供科研社區使用,旨在幫助更快地理解流行病學,並能不斷提高對疾病爆發的快速反應。


世界頂尖科學家:希望中國儘快迎來疫情轉折點

Nextstrain上對SARS基因和新冠病毒基因系統進化樹的可視化分析圖


該網站的數據分析為研究人員解讀和分析新冠病毒的進化、追溯起源、對比與其他冠狀病毒的基因進化序列,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03/ 隔離,依然是最好的方法

英國皇家協會主席、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文卡特拉曼·拉馬克裡希南(Venkatraman Ramakrishnan),在與他傳染病學的專家朋友探討後告訴記者,目前疫情防控的關鍵包括:

  • 在最基本的層面上了解宿主-物種轉移的機制
  • 開發在動物模型中有效的抗病毒療法;
  • 在足夠緩衝容量的隔離病房中配備有豐富經驗的臨床醫生;
  • 建立為受感染的病人及其家屬提供支持的系統,以鼓勵他們能在不受歧視的情況下報告病症。
  • 為疾病控制提供強有力的區域和國家支持
  • 禁止在食品市場上銷售和消費野生動物。
世界頂尖科學家:希望中國儘快迎來疫情轉折點

2月2日,隔離病房內,兩名護士隔著玻璃打手勢,確認患者用藥情況。新華網 肖和勇 攝


理查德·內爾說,由於潛伏期很長,而且可能有許多沒有明顯症狀的病毒攜帶者,因此這次病毒很像流感爆發。研究人員目前面臨研發疫苗的時間挑戰——至少需要數月至數年,顯然在當前疫情下無法馬上發揮作用。而“最重要的控制手段,依然是隔離病毒攜帶者,以及,與接觸者接觸時要格外小心並佩戴外科口罩。”

世界頂尖科學家:希望中國儘快迎來疫情轉折點

人類發展史,就是一部與病毒抗爭的歷史。

1918年-1919年在地球上肆虐的西班牙大流感,在美國造成67.5萬人死亡,全球造成4000萬人死亡,平均死亡率為全球人口的5.8%。(數據來源:《歷史上的流行病災害》)

世界頂尖科學家:希望中國儘快迎來疫情轉折點

西班牙大流感病房歷史圖片

經過100年科學研究積累,人類徹底消滅了天花,攻克了小兒麻痺症,與季節性流感病毒和不斷變異、進化的冠狀病毒的鬥爭始終在持續。

而科學家們經年累月、在科研探索中不斷前行、從不退縮的一點一點突破,就是為了下一次流感爆發時,人類的手中有更多的“王牌”,可以支持與病毒進行博弈。

(備註:文中部分信息來自《新民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