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期間,私人老闆和會計人員如何測算企業經濟損失?

新冠肺炎病毒肆虐,人們個人的生命健康受到嚴重威脅。為了應對疫情,國家延長了春節假期。各行各業受到了或多或少的不利影響,遭到了或大或小的經濟損失,部分行業,如旅遊觀光業、餐飲業、賓館酒店業、線下培訓業,甚至要在一段較長的期間內停止運營。作為私人老闆或者企業會計人員該如何測算這次的經濟損失,併為未知的變數做好足夠的準備,今天我們來聊一聊:

新冠病毒疫情期間,私人老闆和會計人員如何測算企業經濟損失?

記住這兩個公式很重要:

預期利潤=實際收入+損失收入-實際成本費用+防疫及疫期額外成本費用

預計損失=預期利潤-實際利潤

“預期利潤”是指,假如沒有疫情,企業最大可能實現的利潤。

“預計損失”是指,因為疫情,企業因此而損失的利潤。“預期利潤”與“預計損失”可以按月進行測算,彙總求和。

上述公式中的“實際收入”、“實際成本費用”、“實際利潤”三項可以直接從會計賬面或報表中取得,“防疫及疫期額外成本費用”則需要對成本費用明細做出分析後核算。

哪些成本費用明細可以歸入“防疫及疫期額外成本費用”呢?

這裡有直接歸入與間接歸入之別。

可直接歸入的成本費用如,企業為員工購買口罩的支出、購買消毒液的支出、購買體溫測試儀的支出……;

可間接歸入的成本費用如,延長的假期對應的人工成本、因物價上漲多支付的採購成本與運輸成本……。

測算預計損失的難點在於預估“損失收入”。

“損失收入”需要財務人員與業務人員一起估算,可按以下兩個思路進行。

①實際損失訂單額折算的收入額

對於項目型公司和大訂單銷售企業,這個思路比較適用。但有一點要注意,如果訂單只是延期了,不能算作損失訂單。譬如,某飯店預訂年夜飯100桌,其中80桌退單了,另有10桌將預訂餐費換作了消費充值卡,實際損失應為退單的80桌所對應的收入。

②損失收入=上年同期銷售收入×預期增長率-實際收入-延期收入

如果公司制定了年度預算,這一思路比較實用。“上年同期銷售收入×預期增長率”也可使用“預算收入”替代。“延期收入”是指因為疫情影響,預算內收入延遲到以後實現的部分。

如何降低經濟損失?

2020年這次疫情的危害對企業的影響未知,儘管國家為了防止經濟下滑做出了一系列措施,但短期內必會受創。會計人員合理測算疫情期間企業遭受的經濟損失絕非叫苦叫窮,其意義在於可讓公司決策層及時瞭解困境、及早綢繆,並設法變通,從困境中激發新的經營策略。

例如,有的飯店出於安全考慮,關停了店面營業,推出了外賣服務,不僅可以送餐,還可以送食材;大部分的培訓公司暫停了線下培訓,但加強了線上培訓。

我堅信,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即使在疫情期間,企業經營者與廣大員工一定能想出既安全、又適用的辦法堅持生產經營,儘量減少經濟損失。(來源: 指尖上的會計)

面對毫無預期的漫漫長假,我們可以這樣做:

我們可以利用這段“宅”家的時光,靜下來心來,學習專業知識和研讀財稅法規,這裡為大家準備了財務公式+80項避稅方法+財務報表工具,與其在家虛度時間,不如一起學習為自己充電吧!

新冠病毒疫情期間,私人老闆和會計人員如何測算企業經濟損失?

新冠病毒疫情期間,私人老闆和會計人員如何測算企業經濟損失?

新冠病毒疫情期間,私人老闆和會計人員如何測算企業經濟損失?

資料領取方式:

評論區留言並轉發收藏;

點我頭像私信“財會”兩個字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