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非典”到“新冠”列數17年間互聯網對我們的改變

17年前的“非典”,留給很多中國人的回憶是痛苦的。

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們,是很難想像在那個資訊只靠電視的時代,巨大的信息缺口會給人們帶來怎樣的恐懼!

幸運的是,我們戰勝了非典。同時也讓中國的互聯網經濟,慢慢從幕後走上臺前。

17年後,當又一場相似的災難出現在我們眼前時,這一次,我們有了更多的主動權!

信息披露渠道

2003年,互聯網用戶只是一個小眾群體,那時的手機還以功能機為主。雖然已經有了WAP網站,但遠遠沒有達到信息平臺的水平。那時的人們主要還是依靠新聞聯播,去了解每天的疫情發展情況。

17年後,互聯網已經成為信息的主宰,手機、網站,各種隨處可見的權威信息發佈,讓疫情變得更為透明。更快的數據發佈,更方便的信息獲取。

甚至在很多視頻網站上,還出現了諸如“教你如何戴口罩”、“五步洗手法”等科普類內容。

網絡參與的結果,是人們的衛生意識迅速提高,大多數人取消旅行,外出時主動佩戴口罩……,這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疫病的傳播機率。

從“非典”到“新冠”列數17年間互聯網對我們的改變

個性化查詢

控制密切接觸者,是傳染病防治的一大根本。互聯網除了作為傳統的信息發佈平臺外,也承擔了一部分個性化查詢服務。

比方說同程網、微信、支付寶上線的“確診患者同乘查詢”,能夠快速查詢出自己所乘車次是否含有確診人員。

一些基層社區也在通過微信小程序,統計進(出)小區的居住人口。而這種個性化查詢服務,在17年前是完全不敢想像的。

從“非典”到“新冠”列數17年間互聯網對我們的改變

大數據指導

春節是中國人口流動最頻繁的一個節點,恰恰也是此次疫情爆發的中心。

以往面對這種情況時,決策者往往會面臨一個兩難境地,人在哪?如何防?

17年後的今天,在大數據的幫助下,我們只要點開某個城市的“遷出目的地”或“遷入來源地”,計算機就會自動繪製出該城市的春節人口遷徙圖,以幫助政府做出最合適的防控安排。

從“非典”到“新冠”列數17年間互聯網對我們的改變

大數據能做的還不僅僅是這些,通過跟蹤每一個人的移動軌跡,建立關係圖譜。

交通、電信、地圖等信息自動匯合,最終會生成了一份人員移動的精準軌跡。有沒有到過疫區,是否和疑似人員有過接觸,在這張圖表中一目瞭然。

除了對相關部門瞭解疫情有所幫助外,對於調整本地區的防控手段,也能起到很好的參考作用。

疫情上報

如何才能及時地上報疫情,是患者治療乃至疫情防控的關鍵。

和17年前相比,疫情上報的渠道通過互聯網,覆蓋到了更多人群。例如,人民網“人民好醫生”客戶端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求助者提供協助。

網絡辦公與網絡授課

為了規避春運返程潮所帶來的疫情隱患,國務院先後兩次延長了2020年春節假期。

對於很多工作急需開展的小夥伴來說,遠程辦公無疑解決了大家心口最大的難題。

在線會議、遠程協作、音視頻會議、共享文檔……,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開始將辦公模塊開放出來,免費供大家使用,以便需要的人能夠及時遠程辦公。

從“非典”到“新冠”列數17年間互聯網對我們的改變

中小學教學也是如此,騰訊課堂與釘釘先後開放了遠程教學模塊,以降低延期開學對於孩子們所造成的影響。

可以說,互聯網的發展已經將疫情對各個行業的影響,降到了最低水平。

從“非典”到“新冠”列數17年間互聯網對我們的改變

生活保障

與17年前更多依靠政府動員相比,物流、外賣、電商、共享出行平臺,在此次疫情中同樣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菜鳥聯合中通、德邦等企業,第一時間將醫療物資送抵武漢。

外賣、電商等平臺則在保證騎手安全的情況下,儘可能保障城市生活需要。網約車平臺則承擔了社區應急出租車的募集與協調,為城市的正常運轉做出了重要貢獻。

此外信息提示也開始出現在車聯網系統,百度CarLife+增加了疫情提醒功能,將發熱門診、疫區遊客定點接待酒店納入其中,一鍵導航即可滿足疑似病人的診療需要。

從“非典”到“新冠”列數17年間互聯網對我們的改變

寫在最後

十七年前,我們遭遇了一場人間災難,卻無意間助力了阿里巴巴、百度、京東等一批互聯網企業。

十七年後,當又一場災難席捲中華時,我們已經有了足夠的能力去應對這種災難。

一條消息半小時傳遍全國,一個電話滿足購物與生活需要……互聯網帶給我們的是各種服務,而我們所收穫的卻是打贏這場戰爭的堅強決心!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相信我們一定能夠戰勝險阻,取得最終的勝利!

從“非典”到“新冠”列數17年間互聯網對我們的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