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品讀: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

關於人心,有這樣一句詩: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這句詩明白曉暢,通俗得讓人以為是來自民間諺語,不過這出詩實是出自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的詩。

竹枝詞九首(其七)

劉禹錫

瞿塘嘈嘈十二灘,人言道路古來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

詩詞品讀: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

這首詩讀之所以讀起來像民間諺語俗語,就是因為它是劉禹錫模仿民歌寫的。

劉禹錫曾在一篇序引中說,他在建平時聽到兒童唱竹枝詞,這是一種聯唱的歌曲,有人吹短笛伴唱,擊鼓為節拍,歌的人同時也舞,誰雖得多,誰就勝出。劉禹錫還說,當年屈原在湖南,聽到當地民間巫師唱的迎神送神歌的歌詞很鄙陋,所以改作較文雅的九歌,至今當地人還在用他的歌詞作為舞曲。劉禹錫仿效屈原,寫了九首《竹枝詞》,使當地能唱的人流傳開去。

劉禹錫所寫的九首《竹枝詞》,最經典就是這一首。

詩詞品讀: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

瞿塘嘈嘈十二灘,人言道路古來難。

前兩句以瞿塘峽的地理形勢起興。瞿[qú]塘峽,是長江三峽之一,峽中多礁[jiāo] 石險灘,水流急湍,形勢最為險要,古有“瞿塘天下險”之稱,所以說“人言道路古來難”。嘈嘈,是流水下灘發出的嘈雜聲。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

後兩句從地理形勢的描寫轉到對人心的感嘆。瞿塘峽地理形勢兇險,多波瀾,那是因為瞿塘峽水底不平,多礁石,然而人心卻不一樣,在普通的平地之上,都會掀起波瀾。

這首詩有著警世的意味,卻用民歌的形式寫出,使得詩中對人心的感嘆,有如從悠悠歷史、攘攘萬民中來,更有悠遠深長之感。“人言道路古來難”雖是說瞿塘峽的道路艱險,但已有世路艱難的興味。“長恨”二字則傳達出詩人對於人心深深的失望感。

詩詞品讀: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

劉禹錫一生仕途跌宕起伏,早年永貞改革失敗,屢受政敵誣陷,權貴打擊,兩次被放逐,他在自己的詩中寫道:“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他被貶官到邊遠的地區,呆了二十三年之久,可謂深知人心之兇險了。

瞿塘之險可見,人心之險難測,劉禹錫的這一句詩,寫盡了人心的兇險,所以化入民間俗語,成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名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