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毅演講:基因編輯帶來什麼危機?

饒毅演講:基因編輯帶來什麼危機?

導讀:

涉及人類生命的技術進步是把雙刃劍。2012年誕生的簡便而強大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是分子生物學重大技術進步,合理應用可增強人類福祉,不當應用可給公共安全和人類社會帶來危機。

基因編輯人類體細胞與基因編輯生殖細胞有著本質的不同,體細胞編輯隻影響個人而不帶來新的倫理問題;而生殖細胞經過受精、胚胎髮育、出生、長大成人結婚後將與其他人產生後代,會遺傳給他人,編輯的後果將擴散,進而影響人類社會。體細胞的基因編輯可能治療人類很多疾病,它與現有框架已接受的基因治療類似,可按現有法律法規和監管辦法,在個體安全性、作用有效性和方法穩定性確定後使用,但針對人類生殖細胞的基因編輯則超出現有倫理框架,它的特徵是醫學必要性低、技術可控性低、群體危害性高。

絕大多數攜帶疾病罹患基因的家庭,可用無倫理爭議的篩查技術而無需生殖細胞基因編輯。一旦允許人類生殖細胞基因編輯,就難以限定可以編輯什麼基因、編輯多少基因、由誰編輯基因等。中國需要立即調查處理已出現違反政策、規定、倫理的人類生殖細胞基因編輯問題,儘快加強監管彌補漏洞,出臺有針對性的措施確保基因編輯技術不被濫用,制定人類基因編輯的法律法規:允許體細胞基因編輯,禁止人類生殖細胞的基因編輯。

缺乏監管的人類生殖細胞基因編輯可能帶來對人類社會安全危害,相關科技人員和醫生必須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和倫理規範。缺乏法律法規和倫理規範可能帶來國家之間的基因競賽,因此需要國際社會協調製定國際公約,並將國際公約轉化為各國的法律,以保護全人類共同利益。

深刻認識基因是人類智慧絢麗的結晶、合規操作基因是增進人類福祉可能的途徑。但科學技術的進步有時是把雙刃劍,特別是涉及人類生活和生命的時候。如何規範基因編輯是今天人類社會面臨的嚴峻考驗之一。

饒毅演講:基因編輯帶來什麼危機?

2012年,新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誕生。這一新的技術作用強大,而且簡單易用,因此門檻低、影響特別大。在什麼範圍應用如此強大的基因編輯技術,成為科學界、社會、國家乃至人類面臨的巨大問題。對一般體細胞進行基因編輯,可在現有法律框架下進行監管問題,符合倫理規範不影響人類遺傳、不擴散到他人。而對人類生殖細胞進行基因編輯,則超出患者個人治療、預防和健康範疇,會對人類社會遺傳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挑戰現有科研規範、有違人類道德倫理範圍,也是國內外有關部門(如科技部、衛健委、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醫學科學院,美國國立健康研究院等)、科學學會和團體(中國遺傳學會、細胞生物學會等)對之普遍譴責的原因。社會上對缺乏透明和監管的基因編輯感到焦慮和不安。

這是自2015年中國廣州研究者第一次基因編輯人類生殖細胞後,法律法規沒有跟上技術發展的必然發展。基因編輯人類生殖細胞具有“兩低一高”的特點:醫學必要性低、技術可控性低、群體危害性高。絕大多數病人家庭無需基因編輯、而通過基因測序後進行受精卵的選擇就可以做到,且副作用更小。

基因編輯技術非常容易,所以很多人能夠做,學生物的本科生就可能到縣醫院做。而選擇改變什麼性狀、改變什麼基因以及多少基因很難取得共識,由此會導致一片混亂。一旦允許人類生殖細胞基因編輯,就很難阻止大規模地改變人類基因的問題,而且少數人決定的基因編輯後果將會擴散到整個人群,這樣就會帶來整個人類的災難。突發事件已經表明,對於基因編輯這種技術的使用,僅僅依賴科研人員的自律是不夠的,必須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予以規範,否則基因編輯技術濫用的後果是科技工作者個人、國家乃至人類都難以承受的。

現在國內外討論大多集中於基因編輯產出的嬰兒個人安全問題,包括黑箱操作、質量低劣、缺乏基本的動物研究背景就極快速度用人做試驗等,這些討論其實漏洞百出。個人安全固然重要,但還有更大的問題:改變體細胞的基因是個人和家庭的問題,而改變生殖細胞基因是群體和人類的問題,前者可以由個人和家庭決定,後者需要國家和國際進行規範。

亡羊補牢,猶未為晚。中國應該以立法為目標進行嚴肅討論,研究制定符合中國人民和人類利益、對科學界有約束力、對個人有威懾力以及切實可行的法律法規,從而對生殖細胞基因編輯進行規範管理。目前,我們還沒有進行人類生殖細胞編輯的迫切理由,可禁止其臨床實踐,直到有醫學剛需並解決了倫理和法律問題之後。

基因:科學和技術

自孟德爾發現遺傳規律以來的150多年,經過遺傳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帶來很多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進步。今天以基因為核心的分子生物學滲透了生物學、醫學和農業科學等學科,而以基因分析和基因操縱為主的分子生物學技術也早已走出實驗室被廣泛應用於藥學、農業和醫學等領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