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路亡羊——埃米爾·強寧斯

九十年前,第一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晚會在洛杉磯舉辦,這個誕生於美國本土的電影獎項,經過九十年的發展,已成為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獎項。在第一屆頒獎晚會上,一個來自大洋彼岸的德國人,力挫眾多美國本土明星,成功摘得影帝桂冠,他就是埃米爾·強寧斯。令人費解的是他本人並沒有出席當晚的頒獎典禮,也沒有領取他的小金人,他的獎盃至今仍珍藏在奧斯卡檔案館。

歧路亡羊——埃米爾·強寧斯

埃米爾·強寧斯出生於瑞士,童年時隨父母來到德國。從小熱愛表演的他,曾到馬克思-萊因哈德表演學校學習。1914年開始走到銀幕前,拍了第一部電影《木乃伊的眼睛》。後來在跟劉別謙等著名導演合作之後,他迅速成長為德國最著名的演員之一。

1919年一1924年,正是表現主義電影風靡世界的時候,這種以誇張的表演方式反映人物內心深處的孤獨、殘暴、恐怖、狂亂的精神狀態的表現風格很適合無聲電影的展現形式,它基本放棄了寫實主義取而代之的是展示迅速的變動、舞蹈般的動作、變形或扭曲的表情。這就對演員的表演有比較高的要求,它需要演員精力充沛、感情豐富,表演要激烈而直觀。這種對後世影響深遠的電影風格正是誕生於埃米爾·強寧斯的家鄉——德國,正是在這種環境下,埃米爾·強寧斯的演技得到了磨鍊。

歧路亡羊——埃米爾·強寧斯

在德國影壇大殺四方的埃米爾引起了好萊塢的注意,1926年,受到了派拉蒙公司的邀請到美國拍片,主演了《最後的命令》、《眾生之路》、《愛國者》、《父親的罪惡》等片。其中《最後的命令》和《眾生之路》讓他獲得了獲第一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被稱為"開國影帝"。

《最後的命令》這部電影中,埃米爾·強寧斯將他的演技展現得淋漓盡致。影片中埃米爾飾演了一位沙皇尼古拉斯的侄子,一位沙俄的將軍,在十月革命之後被迫逃亡到美國,成為了一名臨時演員。一天,他被召去在一部關於俄國革命的電影中扮演一名將軍,而導演正是一個他在國內曾經鎮壓過的革命者。於是他被迫去重新經歷那一段曾帶給他無窮苦痛的生活和那場讓他一敗塗地的戰役。電影在沙俄的回憶和片場的表演之間不斷閃回。他盡力想去改變歷史,但是他感到無論他怎樣努力,似乎都無法阻止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歧路亡羊——埃米爾·強寧斯

影片一開始就帶有一種悲劇色彩,一邊是挽不回的歷史,一邊放不下的過去,無論你是大人物還是小人物,在歷史的洪流面前,都只會顯得渺小。埃米爾·強寧斯的表演很好地抓住了人物性格中的那份無奈,將那種挽狂瀾於既倒的雄心與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蒼涼展現的淋漓盡致,使觀眾不禁為他潸然淚下。可以說,在電影中,埃米爾·強寧斯的演技帶給你的震撼絕對不比電影本身少。

歧路亡羊——埃米爾·強寧斯

1929年之後,隨著有聲電影的來臨,演員的聲音成為了電影重要的表現途徑,由於帶有濃重的德國口音,埃米爾·強寧斯只能無奈地回到柏林,拍攝了一系列德國電影。可惜,歧路亡羊,晚節不保,二戰爆發後,他成為一名狂熱的納粹支持者,不僅利用自身的影響力為納粹鼓吹與吶喊,還拍攝了很多讚揚德國的影片。而他的表現也博得了納粹的好感,1940年被委任為德國當時最大的電影托拉斯公司的領導人。1937年,他還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男主角。二戰結束後,他由於在戰爭期間曾與希特勒合作而被開除公職,不再從事演藝事業,失意的他皈依天主教並加入奧地利國籍。1950年1月2日,身患癌症的埃米爾·強寧斯在孤獨中去世,享年65歲。

注:圖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