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缺了這個東西,孩子長大後越活越累:孤獨、沉默、不願結婚

要說起"剩鬥士",不分男女,從古至今都有,只不過以前我們秉承著"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原則,真正一直單身下去的人並不是非常的多。

童年缺了這個東西,孩子長大後越活越累:孤獨、沉默、不願結婚

但是現在我們一直都在講求尋找自我、尋找真實,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在壓抑自己,因此才顯得"聖鬥士"人群數量非常多。

但這對於家長們來說是比較不願意看到的,家長們往往會想如果子女不成家、生孩子,等到他們老了又有誰來照顧他們呢?誰又能夠保證那些養老機構能讓孩子得到最全面的照顧呢……

其實這些問題孩子們也是能想到的,但是他們即使面對這樣的風險也不願意結婚、生孩子,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說自己不懂愛、不會愛、自己也很缺愛

童年缺了這個東西,孩子長大後越活越累:孤獨、沉默、不願結婚

而更多的人表示"缺愛"背後,其實是童年時期對愛的缺失


29歲"剩女"靜靜直言:我不懂得怎麼愛別人


靜靜是我家的鄰居,從小就和我一起長大,她比我大幾歲,我是一直管她喊姐姐的。

前些天聽到靜靜的媽媽跟我母親抱怨,她說:"我閨女今年都29歲了,前些天我問她有男朋友了沒,她還是說沒有,這可真是愁死我了,這怎麼辦呀?"

我母親安慰她:"兒孫自有兒孫福,你別看她現在沒有對象,說不定明年就有了呢。"

但是這樣的安慰對靜靜的媽媽一點兒也沒有用,她非常著急,想讓我也幫忙勸勸靜靜姐姐,阿姨說:"你跟靜靜一起長大的,是無話不談的好姐妹,你可幫阿姨勸著點兒她!你說

好好的人怎麼就不想談戀愛呢?不結婚不生孩子,以後老了怎麼辦?"

童年缺了這個東西,孩子長大後越活越累:孤獨、沉默、不願結婚

我很為難,其實我曾經也好奇過,問過靜靜姐姐感情方面的情況,那時候她向我表示,其實她在剛開始工作的幾年有過2個男朋友

靜靜姐姐直截了當地告訴了我:

2次戀愛失敗,我發現我根本不懂得怎麼愛別人,也沒有辦法跟別人親密地相處過日子。


活得太累了,哪有心思結婚?


可能很多家長都覺得無法理解,搞不懂為什麼好好的孩子現在動不動就說自己不懂愛,還說什麼沒有愛別人的能力?是不是有點兒太矯情了

其實家長們不明白,孩子們說"活得太累了、不懂愛",主要是因為他們在童年時期缺乏父母"真實"的關愛。

童年缺了這個東西,孩子長大後越活越累:孤獨、沉默、不願結婚

我們常說中國式的家長最大的問題是控制慾太強,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的身上。

大多數家長生孩子的目的是為了"防老",而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也總是把全部的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甚至把自己年輕時候想做但是沒有做到的事,也寄託給了孩子。

如果孩子不能夠完成家長所期望的,沒有按照家長希望的方式去生活,家長們往往會變得很暴躁,覺得孩子這樣就是不行一定要怎樣怎樣生活才是"正確"的。

這樣被培養長大的孩子,在走入社會之後大多會抱著比較

卑微的心態

因為已經聽習慣了別人發號施令,自己老老實實去完成,因此在感情中,這些孩子也常常壓制自己的真實想法,用委屈自己的方式來滿足對方的要求。

童年缺了這個東西,孩子長大後越活越累:孤獨、沉默、不願結婚

而實際上提要求的那些孩子,在戀愛中也覺得很彆扭,因為他們也是被束縛了太多年的人,在戀愛中雖然提出了要求,但是在事後又覺得自己不應該那樣做,

認為提要求是不好的行為,因此心情也陷入低谷。

這就是靜靜姐姐所說"現在的年輕人談個戀愛雙方都活得累"的真實面目。

造成這樣狀況的原因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大家在童年時期處於家長的壓力下常年被壓制自己的想法導致。

我們常說每個孩子都擁有獨立的人格,是一個完全獨立的人,擁有自己獨立的思維,我們不該壓制孩子的天性,作為家長應該去做的是引導而不是打壓

童年缺了這個東西,孩子長大後越活越累:孤獨、沉默、不願結婚

但是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會延續嬰幼兒時期的育兒心態,總覺得孩子就是孩子,是依附於家長的奶娃娃,從內心深處沒有能夠做到完全接受孩子的成長

似乎孩子長大、不再依附於家長的意見、不再對家長言聽計從,對於家長來說是一種很難受的狀況,但作為科學育兒理念的推崇者,我表示:

童年缺了這個東西,孩子長大後越活越累:孤獨、沉默、不願結婚

就算在難捱,家長們也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態該放手的時候就要放手,兒童時期尊重孩子的想法,早早放手,孩子才能夠活得輕鬆又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