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我們正在經歷哪些積極的改變

經歷疫情,人們可能會在哪些方面發生積極的改變?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在開展的網絡調查研究中包括了這個主題,請作答者在一些選項中進行選擇,並且可以選擇多項。

最終獲得了1132名作答者回復的有效數據,其中81.2%的人年齡在19-45歲之間,65.9%為女性,75.1%的人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87.6%的人回答了自己的職業,其中3.3%為醫務人員,在非醫務人員中,99.28%都不是患者、疑似患者或密切接觸者。此外,作答者中60%的人來自北京、四川、上海、江蘇和廣東。調查數據顯示,積極的改變必將會發生。

改變之一:更加註意鍛鍊身體

人們最大的改變可能是對健康的重視,選擇這一項的作答者佔74%。如果按性別進行統計,男性作答者似乎更重視這一點,選擇這一項的佔78%,女性為72%。

每天定時進行鍛鍊不僅有益健康,還有助於適應“家裡蹲”的生活方式。還有一點小建議:如果動員全家老小一起做某項鍛鍊,你很可能會發現,孩子鍛鍊的積極性會飆升。

改變之二:更加註意個人衛生

呼吸道可能是疫情主要的傳染途徑,因此專家建議要做好個人防護,出門戴口罩、進門先洗手。

65.6%的作答者表示自己比以前更加註意個人衛生。戴口罩和洗手也要講科學。很多人突然發現自己幾十歲了,連洗手這件事也沒能做好。

如果家裡有剛從幼兒園畢業的孩子,正好可以當老師,教教全家人“七步洗手法”。洗手的時長大約是唱一首《生日快樂》的時間。想想看,你在學洗手,旁邊有人在唱生日快樂歌,這個畫面也算和諧有趣吧。

改變之三:更加感受到人間真愛

疫情中,我們看到了一隊隊最美的逆行人。一批批醫療隊帶著物資從各地馳援武漢。同事們的祝福變得很簡單,一句“一起去一起回”讓人淚目。戰鬥在抗擊疫情一線的工作者身邊,往往還有一支志願者隊伍。這些同胞們真誠的付出顯示著中國最強的正能量。

有57.7%的作答者選擇了這一項,認為從醫務人員和志願者的無私奉獻中體會到世界上充滿真愛。

改變之四:以後要做一些更有價值的事情

人生充滿著無常,這句話耳熟能詳。但很可能大多數人認為是“別人的人生充滿無常”,而不是“自己的人生充滿無常”。這其實是心理學研究中發現的一種“認知偏差”,人們總是更相信好事與自己有關,壞事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那位以一己之力造成幾千餘名居家觀察者的確診病人,他是不知道肺炎疫情的兇險嗎?他是故意危害鄉親們的健康嗎?也許還有一個原因是認知偏差:他真心覺得疫情很厲害,但只是對其他人很厲害,自己不會受影響。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這次疫情使得大家減少了一些認知偏差,不再有僥倖心理。大多數人能夠嚴格遵守居家防疫的建議,大多數人出門都戴口罩。在面臨“無常”的時刻,人們更可能去積極思考人生。有53.8%的作答者選擇這一項,意識到世事無常,決定以後做一些更有價值的事情,而女性的感觸可能更深,比例為58.7%,高於男性45.9%的選擇比例。

改變之五: 更有大局意識

茫茫人海中,每個人都是滄海一粟,平常很難直觀地意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對於國家和社會的意義。這次疫情中,每個人都是防控的重要一環。

在武漢,“封城”的信息傳出前,就有人主動選擇繼續留守武漢,這個決策中同時考慮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在四川,傳說只有八級以上的地震才能把人們從麻將桌前震開,但這個春節大家自覺地收起了麻將桌。在南京,一個無奈的家庭舉報了非要來家裡拜年的外地親人,網絡上對這個家庭的評價不是“無情”,而是為他們負責任的行為紛紛點贊。

在這次劫難面前,大家在思考如何做才對防疫有幫助。

有52.7%的作答者選擇這一項,認為自己比以前更有大局意識,積極響應政府號召,不出城、在家隔離、不串門。意識到發生這個改變的女性更多一些,佔55%,男性中選這一項的佔45.9%。

改變之六:重新認識家庭的重要性

如果說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那麼這本經書中很重要的一個章節就是夫妻關係。結合國內外的研究數據,離婚率最高的是婚後2-7年之間。為什麼不是結婚後的一個月或一年?也許那是因為許多人依然抱有“他/她可能會改變”的幻想,直至幻想破滅。大多數種子經過一個冬天都可以發芽,但是等待他人改變來獲得幸福的期限可能是一輩子。

科學研究表明,幸福的愛情中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不是改變對方或期待對方改變,而是尊重對方,並把對方納入自我的結構中,真正認識到“對方對我很重要”。由於這次肺炎疫情,有47.6%的作答者選擇這一條,重新認識家庭的重要性。居家防疫的生活可能給男性帶來了更大的影響:男性作答者中選擇這一項的為51.5%,明顯高於女性的45.6%。

想必此刻,可能很多人正在考慮如何重新認識愛情、婚姻和家庭。

改變之七:作息更加規律

規律的作息有利於健康,大家都認同這一點,但不一定都能做到。按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不需要擔心生存和健康問題的人們,往往更關注高層次的需求,比如愛與被愛、尊重與被尊重、自我實現等。優秀的學習成績提升了自尊,優秀的年終考核帶來了榮譽和獎勵。為了這些“高層次的需要”,我們選擇加班、選擇熬夜,忽視了最基礎的健康需求。

肺炎疫情讓大家真切體會到了健康的重要。最基本的需求一旦開始作用,影響力要遠遠大於高層次需求。於是,很多人終於意識到作息規律的重要性。居家防疫、行動受限的日子裡,有43.6%的作答者選擇這一項,認為自己的作息比以前更加規律。

改變之八:更注意辨別網絡上的真假消息

許多人會發現自己的大把時間被智能手機悄悄偷走,自己的情緒被智能手機默默操縱。手機裡有海量的信息,這些信息鋪天蓋地、難辨真偽。疫情的傳染源到底在華南海鮮市場,還是被帶進市場?到底多少人被傳染?什麼時候能夠盼來“拐點”?吃什麼藥管用?這些最重要的信息還在不斷研究中,不同版本的陰謀論已經此起彼伏。真真假假的消息得使大家信息過載,使得大家莫名焦慮。

有38.3%的作答者選擇這一項,認為自己比以前更加註意辨別網絡上的真假消息。

對信息的真假做出甄別,可能是信息時代要求我們具備的一種基本素養,但願這是我們經歷此劫的成長之一。

改變之九: 更加意識到自己的工作對於社會的意義

在這個社會中,絕大多數都是普通人,絕大多數都在做一份普通的工作。然而,在這個特殊而艱難的時刻,每一份堅守都自帶光環。如果沒有建築工人,火神山醫院不可能十天建成。他們工作的意義已經超越了打地基、鋪電纜、刷牆,而是用效率換取生命。快遞小哥也不只是在“跑腿送貨”,他們冒著風險給居家防疫的家庭送去各種生活物資,帶去實實在在的安全感。基層工作者挨家挨戶排查,準確地記錄下一個個數據,力保一方無虞。

再平凡的工作,這一刻的價值都凸顯出來。作答者中,有35.4%的人選擇這一項,與以前相比,更意識到自己的工作對於社會的意義。也許,追求生命的意義和對社會的價值,才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一次調查,一個縮影,我們已經能夠感受到信心。疫情終將過去。走過的坎坷、承受的苦難提醒我們不要忘記歷史;拭去淚水,我們一路努力前行、我們一定會走向光明。




面對疫情,我們正在經歷哪些積極的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