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期開學,希望初三學生在家進行復習鞏固所學過的知識


延期開學,希望初三學生在家進行復習鞏固所學過的知識


2020年中考語文第一輪複習教材知識梳理分冊匯篇(部編七上)

目錄

字音字形詞語釋義分單元梳理

文言文知識分篇梳理

文學常識作家作品分冊梳理

文化常識分冊梳理

七上字音字形詞語釋義分單元梳理

第一單元

1.字音字形(給加點字注音,根據拼音寫漢字)。

醞釀(yùn) 窠巢(kē) 朗潤(rùn)

撫摸(fǔ) 清脆(cuì) 寬敞(chang)

賣弄(nong) 應和(hè) 黃暈(yùn)

薄煙(bó) 著落(zhuó) 嘹亮(liáo)

發jì(髻) 鑲上(xiāng) 澄清(chéng)

水zǎo(藻) 花苞(bāo) 貯蓄(zhù)

稜鏡(léng) 粗獷(guǎng) 鈴鐺(dang)

嬌媚(mèi) 睫毛(jié) 靜謐(mì)

屋yán(簷) 高邈(miǎo) 蒞臨(lì)

lìn(吝)嗇 淅瀝(lì) 池畦(qí)

咄咄逼人(duō) 水何澹澹(dàn) 竦峙(sǒng)

2.詞語解釋(根據釋義寫詞語)。

(1)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豔麗。文中比喻姿態優美。

(2)呼朋引伴:呼喚朋友,招引同伴。

(3)咄咄逼人:形容氣勢洶洶、盛氣凌人。

第二單元

1.字音字形(給加點字注音,根據拼音寫漢字)。

癱瘓(tān)(huàn) 暴怒(bào)

沉寂(jì) shì(侍)弄

捶打(chuí) 翻來覆去(fù)

憔悴(qiáo)(cuì) 絮絮叨叨(xù)(dāo)

仿膳(shàn) jué(訣)別

淡雅(yǎ) 爛màn(漫)

分歧(qí) 霎時(shà)

水波粼粼(lín) 匿笑(nì)

mù(沐)浴 dǎo(禱)告

並蒂(dì) 姊妹(zǐ)

梗上(gěng) 菡萏(hàn)(dàn)

徘徊(pái)(huái) 遮蔽(bì)

嗅覺(xiù) fù(覆)蓋

尊君在否(fǒu)

2.詞語解釋(根據釋義寫詞語)。

(1)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2)翻來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來回翻動身體。

(3)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別高興。

(4)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比喻猶豫不決;也比喻事物在某個範圍內來回波動、起伏。

第三單元

1.字音字形(給加點字注音,根據拼音寫漢字)。

確鑿(záo) 桑椹(shèn) 油蛉(líng)

收斂(liǎn) 鑑賞(jiàn) 啄食(zhuó)

mì(覓)食 bǐ(秕)谷 和藹(ǎi)

淵博(yuān) 蟬蛻(tuì) 人聲鼎沸(dǐng)

錫箔(bó) 倜tǎng(儻) 盔甲(kuī)

攢成(cuán) 宿儒(sù) 感kǎi(慨)

疲倦不kān(堪) 企盼(qǐ)

淋漓(lí) 搓捻(cuō)(niǎn)

小心翼翼(yì) 慚愧(kuì)

譬如(pì) huǎng(恍)然大悟

花團錦cù(簇) 不慍(yùn)

曲肱(gōng) 篤志(dǔ)

2.詞語解釋(根據釋義寫詞語)。

(1)人跡罕至:少有人來。

(2)人聲鼎沸:形容人聲喧鬧,像水在鼎中沸騰一樣。

(3)不求甚解:原指領會大意,現在多指讀書學習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4)混為一談: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說成是同樣的事物。

(5)花團錦簇:形容五彩繽紛、十分華麗的景象。

(6)美不勝收:美好的東西太多,一時接受不完。

(7)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產生。

第四單元

1.字音字形(給加點字注音,根據拼音寫漢字)。

殉職(xùn) 狹隘(ài) 熱忱(chén)

純粹(cuì) 鄙薄(bó) 見異思qiān(遷)

廢xū(墟) 派遣(qiǎn) niān(拈)輕怕重

乾涸(hé) tān(坍)塌 溜達(liū)

慷慨(kǎi) 酬勞(chóu) 刨根問底(páo)

戳(chuō) 滑稽(jī)

灼人(zhuó) 附和(hè)

突兀(wù) 參差不齊(cēn)(cī)

怦怦(pēng) 暈眩(xuàn)

鬨堂大笑(hōng) 恍惚(huǎng)(hū)

安慰(wèi) 抽yē(噎)

2.詞語解釋(根據釋義寫詞語)。

(1)拈輕怕重:接受工作時挑揀輕鬆的,害怕繁重的。

(2)麻木不仁:本義是肢體麻木,沒有感覺。文中指缺乏熱情,對集體和人民的利益不關心。

(3)精益求精:好了還追求更好。

(4)見異思遷:看到別的事物就改變原來的主意。文中指不安心工作,事業心不強。

(5)漠不關心:形容對人或事物冷淡,一點也不關心。

(6)沉默寡言:不聲不響,很少說話。比喻人性格內向。

(7)刨根問底:追究底細,尋根究底。

(8)不毛之地:不長莊稼的地方。泛指荒涼、貧瘠的土地。

(9)鬨堂大笑:形容眾人一起大笑的樣子。

第五單元

1.字音字形(給加點字注音,根據拼音寫漢字)。

消耗(hào) 懶惰(duò) 慫恿(sǒng)(yǒng)

乞丐(gài) 悵然(chàng) 蜷伏(quán)

叮囑(zhǔ) 懲戒(chéng) 虐待(nüè)

憂yù(鬱) 紅綾(líng) 嗔怪(chēn)

匍匐(fú) 鸚鵡(yīng)(wǔ) 溫xùn(馴)

禁gù(錮) 羞怯(qiè) 餘暉(huī)

shàn(苫)蔽成丘 蹣跚(pán)(shān)

檸檬(méng) 怪dàn(誕)不經

麝香鴨(shè) 黠(xiá)

2.詞語解釋(根據釋義寫詞語)。

(1)畏罪潛逃:犯了罪怕受到制裁而偷偷摸摸地逃跑。

(2)怪誕不經:離奇古怪,不合常理。

(3)大相徑庭:形容彼此相差很遠。

(4)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飽滿,容光煥發。

(5)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第六單元

1.字音字形(給加點字注音,根據拼音寫漢字)。

炫耀(xuàn) 愚chǔn(蠢)

呈報(chéng) 滑稽(jī)

狡猾(jiǎo)(huá) 陛下(bì)

hài(駭)人聽聞 賜給(cì)

御聘(pìn) 隨聲附和(hè)

爵士(jué) 勳章(xūn)

袍子(páo) piāo miǎo(縹緲)

妥當(tuǒ) 庇護(bì)

愛慕(mù) qǐ(杞)人憂天

女媧(wā) 莽莽榛榛(zhēn)

澄澈(chéng)(chè) 摻和(chān)

頭銜(xián) 掘起(jué)

2.詞語解釋(根據釋義寫詞語)。

(1)不可救藥:病重到已無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2)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吃驚(多指社會上發生的壞事)。

(3)隨聲附和:別人說什麼,自己跟著說什麼,形容沒有主見。

(4)神通廣大:形容本領特別高強。

七上文言文知識梳理分課彙編(解析版)

第1篇 《世說新語》二則

(《詠雪》《陳太丘與友期行》)

一、詞語積累

1.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不”同“否”,讀fǒu

2.古今異義

(1)與兒女講論文義

(古義:這裡泛指小輩,包括侄兒侄女 今義:專指子女)

(2)陳太丘與友期行 (古義:約定 今義:日期)

(3)太丘捨去 (古義:離開 今義:前往,由此地到某地)

(4)相委而去

(古義:捨棄 今義:把事交給別人去辦;委任)

3.詞類活用

友人慚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感到慚愧

4.重點詞語

(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 內集:把家裡人聚集在一起

(2)與兒女講論文義 文義:文章的義理

(3)俄而雪驟 俄而:不久,一會兒

驟:急

(4)白雪紛紛何所似 何所似:像什麼

(5)撒鹽空中差可擬 差:大體 擬:相比

(6)未若柳絮因風起 未若:不如,不及

因:趁,乘

(7)去後乃至 乃:才 至:到

(8)尊君在不 尊君:對別人父親的尊稱

(9)君與家君期日中

君:古代尊稱對方,現可譯為“您”

家君:謙辭,對人謙稱自己的父親

(10)下車引之 引:拉,牽拉

(11)元方入門不顧 顧:回頭看

二、主題思想

1.《詠雪》這則小故事通過謝家兒女詠雪一事,表現了謝道韞的文學才華和聰明機智,同時也透露出一種家庭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傳承。

2.《陳太丘與友期行》講述了七歲兒童陳元方的故事,表現出小小年紀的陳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同時從側面告誡人們做事要講誠信,為人要方正。

三、人物形象

陳太丘之友:急躁,無信,無禮,知錯能改。

元方:聰敏機智,有膽識,愛憎分明,明白事理,落落大方,正直善辯,懂得維護家人尊嚴,懂得為人之道。

第2篇 《論語》十二章

一、文學常識

1.《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是我國古代的“四書五經”之一。“四書”指《論語》《大學》《中庸》《孟子》;“五經”指《詩》《書》《禮》《易》《春秋》。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zōu yì)(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後人尊為“至聖”“聖人”。其思想核心是“仁”,反對殘暴統治,同情人民疾苦。

二、詞語積累

1.通假字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說”同“悅”,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有”同“又”,用於整數和零數之間

2.古今異義

(1)可以為師矣 (古義:可以憑藉 今義:表許可)

(2)飯疏食,飲水

(古義:冷水 今義:泛指無色、無味、無臭的液體)

3.一詞多義

(1)知

(2)從

4.詞類活用

(1)學而時習之 名詞做狀語,按時

(2)吾日三省吾身 名詞做狀語,每天

(3)溫故而知新 形容詞做名詞,學過的知識

形容詞做名詞,新的理解和體會

(4)飯疏食,飲水 名詞做動詞,吃

(5)傳不習乎 動詞做名詞,老師傳授的知識

(6)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快樂

5.重點詞語

(1)學而時習之 習:溫習

(2)人不知而不慍 慍:生氣,惱怒

(3)不亦君子乎 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4)吾日三省吾身

三:泛指多次。一說,實指,即下文所說的三個方面

省:自我檢查,反省

(5)為人謀而不忠乎 為人謀:替人謀劃事情

忠:竭盡自己的心力

(6)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誠信

(7)三十而立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8)四十而不惑 惑:迷惑,疑惑

(9)五十而知天命 天命:上天的意旨

(10)六十而耳順

耳順:通常認為是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

(11)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從心所欲:順從意願

逾:越過

矩:法度

(12)學而不思則罔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13)思而不學則殆 殆:疑惑

(14)人不堪其憂 堪:能忍受

(15)飯疏食 疏食:粗糧

(16)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好:喜愛,愛好

(17)曲肱而枕之 肱:這裡指胳膊

(18)擇其善者而從之 善者:好的方面,優點

(19)子在川上曰 川上:河邊

(20)逝者如斯夫 逝:往,離去

(21)匹夫不可奪志也

匹夫:平民中的男子,這裡泛指平民百姓

奪:改變

(22)博學而篤志 篤:堅定

志:志向

(23)切問而近思 切:懇切

(24)仁在其中矣 仁:仁德

6.文言虛詞

(1)之

(2)於我如浮雲 介詞,對,對於

(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於此,意思是在其中

(4)逝者如斯夫 斯:代詞,這,指河水

夫:語氣詞,用於句末,表示感嘆

(5)不亦說乎 語氣詞,相當於“嗎”“呢”

(6)而

7.成語積累

示例:三省吾身;擇善而從;三十而立;溫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師;博學篤志等。

三、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可以(之)為師矣。

(“以”後面省略賓語“之”,“之”指“溫故而知新”)

(2)人不知(之)而不慍

(“知”後面省略賓語“之”,“之”指“我”)

2.判斷句

賢哉,回也! (“也”表判斷)

四、主題思想

本文通過孔子以及弟子的對話或借題發揮,闡述了學習應該有謙虛好學的態度,貧賤不移、求學為樂的精神,溫故知新、學思結合的學習方法,誠實守信、堅守節操的思想品德。

五、理解默寫

1.(2019·濱州)缺少思考的學習往往盲目,一味思考停止學習則常常陷入疑惑。這個意思用《〈論語〉十二章》中的句子表達即“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2019·郴州)“有過多少往事,彷彿還在昨天。有過多少朋友,彷彿還在眼前。”歲月如歌,初中三年美好時光轉瞬即逝,正如孔子所說的“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用《〈論語〉十二章》中的文句填寫)

3.(2019·衡陽)《〈論語〉十二章》中表達了要樂於學習,沉浸於學習,充分感受到學習樂趣的兩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4.(2019·福建)《論語·學而》中,曾子強調要經常反省自己的為人處事,提升道德修養的句子是: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5.(2019·長沙)古文中有許多含義深遠,激發鬥志的名句。例如《〈論語〉十二章》中就用“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來激勵志士仁人無論什麼時候都應堅定志向。

6.北京2022年冬奧會,面對八方來客,我們可以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十二章》)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由此我們可以聯想到《〈論語〉十二章》中孔子的話: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2018·眉山)與人交往,我們應該有君子風範。即使不被別人理解,也不要心存怨恨。正如《〈論語〉十二章》中所言: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9.《〈論語〉十二章》中強調只要善於學習,到處都有老師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10.《〈論語〉十二章》中表明覆習是學習的重要方法,且對學習者有重要意義的句子是: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1.孔子讚歎顏回安貧樂道的高尚品質的句子是: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論語〉十二章》)

第3篇 誡子書

一、文學常識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臥龍,琅玡陽都(今山東沂南南)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

二、詞語積累

1.古今異義

(1)靜以修身

(古義: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 今義:平靜,安靜)

(2)年與時馳

[古義:迅速逝去 今義:(車、馬等)跑得很快]

(3)險躁則不能治性 (古義:輕薄 今義:危險)

2.詞類活用

非寧靜無以致遠 形容詞做名詞,遠大目標

3.重點詞語

(1)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淡泊:內心恬淡,不慕名利

無以:沒有什麼可以拿來,沒辦法

明志:明確志向

致遠:達到遠大目標

(2)非學無以廣才 廣:增長

(3)淫慢則不能勵精 淫慢:放縱懈怠

(4)險躁則不能治性 治性:修養性情

(5)遂成枯落

枯落:凋落,衰殘。比喻人年老志衰,沒有用處

(6)悲守窮廬

窮廬:窮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4.文言虛詞

(1)夫君子之行 助詞,用於句首,表示發端

(2)靜以修身 連詞,表示後者是前者的目的

三、主題思想

這篇文章中,諸葛亮從做人、治學兩方面勸勉兒子: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學習要靜下心來,明確志向。全文圍繞一個“靜”字正反論述,在殷殷教誨中充滿無限期望。

四、理解默寫

1.(2019·包頭)“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在《誡子書》中以此強調安貧樂道、內心澄澈方能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

2.《誡子書》中闡述“學、才、志”關係的句子是: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3.《誡子書》中闡釋過度享樂和急躁對人修身養性產生不利影響的句子是:淫慢則不能勵精,_險躁則不能治性。

延期開學,希望初三學生在家進行復習鞏固所學過的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