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農旅產業融合發展的國際借鑑

我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農旅產業融合發展的國際借鑑

導語

我國農旅融合普遍存在著產業鏈條短, 價值功能挖掘不足等的問題。因此,要借鑑國際經驗, 強化保障資源要素供給, 挖掘農業非傳統功能, 發揮龍頭企業示範引領作用, 打造利益聯結共同體, 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更好地融合發展。


一、國際農業轉型升級模式


在傳統農業轉型升級、農業價值鏈拓展延伸果成中,國際上如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通用的做法主要採用三種模式來賦予農業的競爭力。這就是:農工融合、農商融合、農旅融合。


農工融合主要以科技為引領, 向前承接農業的生產, 向後連接農業的相關服務, 精深化的轉型發展激發傳統農業的新活力。主要通過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 增強傳統農業的競爭優勢。


我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農旅產業融合發展的國際借鑑


農商融合就是以信息為媒介, 運用互聯網、新媒體、物流運輸等平臺擴大農產品的營銷市場, 節約人力、物力和資金成本, 賦予傳統農業革新新動能。通過農業與電子商務的融合, 形成農產品電子商務領先、農業科技發達、信息化程度高等農業核心競爭力。


我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農旅產業融合發展的國際借鑑


農旅融合就是以創新為本質, 突破“農業”與“旅遊業”兩種不同產業的界限, 打造特色的融合產品, 定位多元消費群體。通過將農業和旅遊業的產業優勢相結合, 開創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新模式。


我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農旅產業融合發展的國際借鑑


二、國際農旅融合的做法


在城鎮化的發展過程中,很多發達國家,如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等國也出現了農村經濟發展落後、農村空心化的問題。但是,他們通過農旅融合,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有效地保護了歷史文化遺產, 促進了農產品的“地產地銷”, 帶動了人口向農村迴流, 為農村經濟注入了持續發展的動力。如法國,農旅融合一直是經久不衰,他們的經驗在於:


第一, 開展品牌產品設計

一方面,以當地農戶作為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的經營主體。法國以本土生產或傳統工藝和手工藝生產出的農產品作為當地農場銷售的商品, 以當地的烹調方式保留了傳統的餐飲特色, 以尊重農民意願為原則還原了鄉村旅遊的原始風貌。這些依託當地資源與傳統特色發展而成的餐飲、住宿、休閒項目避免了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的同質化。


我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農旅產業融合發展的國際借鑑


另一方面,賦予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產品豐富的品牌文化創意。如法國波爾多的葡萄酒、普羅旺斯的薰衣草等系列產品, 將當地標誌性的產品打造成具有文化內涵的品牌, 形成了法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的特色文化名片。


我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農旅產業融合發展的國際借鑑


第二, 建立營銷運營體系。

主要是藉助互聯網、新媒體大力推廣運營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通過建立相關服務體系,幫助鄉村經營者提供可定製的營銷策略來節約成本, 在一定範圍內建立互助聯盟開展聯合促銷, 法國還成立了專門的“歡迎蒞臨農場”的組織網絡作為聯結各農莊的營銷平臺, 在不同層面為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的營銷運營提供支持。


我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農旅產業融合發展的國際借鑑


第三, 完善行業管理體系。

在法國,其農會、農會常設委員會 (APCA) 及各地區的旅遊協會都相繼制定了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行業規範和標準, 搭建政府與農民間的溝通平臺, 承擔對會員政策傳達、法律諮詢、品牌宣傳、技術培訓、科技推廣、實地調研等多項職能, 使法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形成了高度的行業自律。


我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農旅產業融合發展的國際借鑑


三、國際農旅融合發展主要經驗


一是突出農業與農民主體地位

美國、日本、法國、英國、德國等發達國家的農旅融合都是以農業為中心進行的產業融合, 都是對農業產業鏈的延伸與拓展, 這些新業態在發展過程中始終確保了農業的核心地位不動搖、保障了農民的基本利益不受侵犯。


我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農旅產業融合發展的國際借鑑


二是突破傳統農業發展局限

發達國家在面對傳統農業轉型升級問題時都突破了傳統農業固有的產業界限。美國、日本、法國、英國、德國等通過農旅融合新型產業模式打破農業與二三產業間的界限, 讓鄉村農民直接參與到二三產業中, 將生產要素進行跨產業、跨時空的配置, 實現了不同產業在信息技術、空間佈局、市場定位上的聯動, 提高了農業資源的利用率。


我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農旅產業融合發展的國際借鑑


三是政府扶持與行業監管相輔相成。

國際發達國家的發展實踐經驗表明,農旅融合能健康發展, 一方面離不開政府的政策、立法、資金支持, 各國均有完備的農村基礎設施、較為健全的農業補貼政策和法律制度、較高的科技和信息等技術水平;另一方面也得益於行業協會的作用, 美國、日本、法國、英國、德國等的農業協會、農業合作社等民間組織與農戶之間建立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制, 切實保障了農民權益。


我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農旅產業融合發展的國際借鑑


四是利用比較優勢與地域特色。

發達國家依託豐富的旅遊資源發展農旅融合, 這些國家通過發揮自身優勢打造特色產業, 形成了農旅融合獨有的競爭力。


我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農旅產業融合發展的國際借鑑


五是重視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

農旅融合縱向延長了農業產業鏈的長度, 橫向豐富了農業產業鏈的寬度, 其實質都是對傳統農業模式的創新, 美國、日本、法國、英國、德國等發達國家都十分重視專業化的人才隊伍建設, 重視創新成果的科技研發支持, 這些是實現傳統農業轉型升級的必要條件。


我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農旅產業融合發展的國際借鑑


四、我國農旅融合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我國農旅融合的產業鏈條較短, 新價值、新功能挖掘還有待深入。


第一, 同質化現象明顯。

部分地區在開展農旅融合時只顧追求眼前的經濟利益和發展效率, 對自身特色和區位資源優勢的推廣利用不足, 導致我國鄉村出現很多整齊劃一的旅遊民宿、千篇一律的特色小鎮、快速複製而成的現代化農業莊園, 這些農旅融合成果雖然在建成速度、運營效率、經濟效益上佔據一時優勢, 但缺乏特色終將不利於其持續發展。


我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農旅產業融合發展的國際借鑑


第二, 產品附加價值不高。

我國農業與旅遊業的融合層次不高、程度不深, 導致融合後的產業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和體現, 農旅融合延伸出的價值鏈條較短, 產生的附加價值對地方經濟的帶動作用有限。


我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農旅產業融合發展的國際借鑑


第三, 消費互動體驗不足。

隨著體驗經濟時代的到來, 消費者對於農業與相關服務業結合帶來的娛樂、休閒、生態、文化等多層次的互動體驗有了更多、更強的需求, 但當前很多地方的農旅融合發展對新功能、新價值挖掘度不夠, 對消費者的體驗需求重視不足, 成為了阻礙農旅深度融合發展的重要因素。


我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農旅產業融合發展的國際借鑑


當前, 我國農村空心化嚴重、農村勞動人口老齡化、農業缺乏核心競爭力、城鄉發展不平衡等問題依然嚴峻, 因此借鑑國際上發展農村三產融合的先進經驗, 結合我國農村資源稟賦的優勢, 走農旅融合之路, 是促進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想與談再紅休閒農業工作室取得聯繫,請搜索關係《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微信公眾號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