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元宵、災難消、中國加油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也就是今天了。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 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一般認為,漢字文化圈包含的國家有:中國、朝鮮、韓國、日本(包括古琉球王國)、越南和蒙古。時至今日,日語中仍使用大量的漢字作為書寫符號,韓國一般的高中畢業生也能認識1800個左右的漢字。所以時至今日,這些國家也還在過元宵節。

吃元宵、災難消、中國加油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吃元宵、災難消、中國加油

而今天我們要一起來說文解字:元宵,兩個字都非常值得一讀,詳細為大家一一介紹: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什麼叫元月?就是第一個月的意思

吃元宵、災難消、中國加油

甲金文從「人」從一,金文圓點或方框(部件以◎表示),象人形而突出頭部,本義是頭,引申為首位、首次、開始。

吃元宵、災難消、中國加油


有學者認為「元」上的兩橫是古「上」字,「上」與「人」合起來會人之上的腦袋之意(徐中舒)。

甲骨文表示起始、首次。說起這個,我們不得不提到的:元亨利貞,這個詞通常認為語出《易經》乾卦的卦辭,原文“乾,元亨利貞。”實際在《易經》全文中,這個四字組合出現了相當多次。

自《易傳》起,古人釋此四字,大都一字一義,認為代表了乾卦的四種基本性質,往往引申為四季、四德等等,各家之言不一而足。

如“元”,為大、為始,引義為善長,為春;“亨”為通,引義為嘉會,為夏。“利”為美利,引義為義和,為秋,“貞”為正,引義為幹事,為冬。在人事上,“元亨利貞”分別代表仁、禮、義、正。具有萬物創始的偉大天圓,亨通順利的成長,祥和有益前進,貞正堅固。此四字被重新點逗為“元亨,利貞”,是“大吉,吉占”的意思。

吃元宵、災難消、中國加油

《說文解字》:宵,深夜。造字本義:形容詞,夜深天黑,悄寂無聲。

中國人,講運勢,信風水,在2020年開春,元宵節,多吃幾個元宵,災難消,中國加油!

部分圖片來自:國學大師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