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節安康!不為應景紅,惟願瘟神走!

燈火的緣起,自人有了眼睛,便開始追逐。永遠有一個月圓之夜,熱鬧、繁華、含蓄、深情。如同玉帝失手打碎一隻琉璃盞,於是萬里長街,似銀河傾洩。那上元花燈的觀潮,一幢幢;舞龍舞獅的喧囂,一浪浪,染在燈中影中、煙中火中,灼人眼目,彷彿走過的不是燈海,而是盛唐的飛白。

上元節安康!不為應景紅,惟願瘟神走!


上元節安康!不為應景紅,惟願瘟神走!


《說文解字》裡有:「元,為始;宵,為夜」。元宵,意為新年第一個月圓夜。古時元宵亦被稱作上元或元夕,自這一夜起,月移西去,春回大地,火樹銀花,香車寶馬,燈火闌珊處,眉間心上人。他也好,她也罷,於千萬人中,於千萬燈中,於時間的荒野無涯中,都在等一個想見的人。

上元節安康!不為應景紅,惟願瘟神走!


上元節安康!不為應景紅,惟願瘟神走!


上元節安康!不為應景紅,惟願瘟神走!


元宵之燈,燈其城,燈其街,燈其人,就連深閨裡被困鎖的歲月、年輕的心事,一併在這夜分明。人們舞龍獅、猜燈謎,放焰火……如花似錦的繁燈,曾是盛世的一張亮臉。只可惜,這世間最動人的節日,今年,怕是難再見。

上元節安康!不為應景紅,惟願瘟神走!


上元節安康!不為應景紅,惟願瘟神走!


上元節安康!不為應景紅,惟願瘟神走!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上元節安康!不為應景紅,惟願瘟神走!


上元節安康!不為應景紅,惟願瘟神走!


一首《生查子 · 元夕》,如今因為全國的疫情,讀來是句句應景、字字誅心。庚子年的正月十五,武漢已是空城,往年西安大唐芙蓉園裡,烏泱泱的行人,今年終是不見。長安的十分好月,總是不照人圓。

上元節安康!不為應景紅,惟願瘟神走!


上元節安康!不為應景紅,惟願瘟神走!


描著牡丹的花燈煞是好看,遊街時買一隻拿在手裡,一路照著回家。那樣的日子,再想起,也是恍如夢覺。元宵,還是去年的最美,但凡過去,總是最登對。從前看燈,常願良人不散,而今看燈,只願各自平安。

上元節安康!不為應景紅,惟願瘟神走!


上元節安康!不為應景紅,惟願瘟神走!


上元節安康!不為應景紅,惟願瘟神走!


正月十五,南有湯圓,北有元宵,雖做法不同,化在舌尖,總是一樣的甜。從來元宵佳節,應是闔家團圓,而今疫情當前,不禁想到一生很短,少有圓滿,更應惜物惜福,珍重家人陪伴。

上元節安康!不為應景紅,惟願瘟神走!


碗中熱湯溫潤,一顆顆白團子過分飽滿,這一味熟悉的甘甜,是中國人一生追尋的團圓。

上元節安康!不為應景紅,惟願瘟神走!


上元節安康!不為應景紅,惟願瘟神走!


是木心說,「萬頭攢動火樹銀花處,不必找我。如欲相見,我在各種悲喜交集處」。這個曾在黑暗中大雪紛飛的人啊,那浩瀚的燈海,哪一盞與他相關?可他卻似淚痕未乾,依然在等,一個素不相識的人。

上元節安康!不為應景紅,惟願瘟神走!


是辛棄疾說,「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笙歌未歇,流光映天,滿城燈盞,照盡情緣,只有那人久立繁華落盡處,是你彷徨時的安慰。人生希望大抵如此,總喜歡藏在悄無聲息的角落。其實你和它,差的只是一個轉身的相遇。

上元節安康!不為應景紅,惟願瘟神走!


非常時期,眾生有情,一念相系,念念相護。即便今夜舉目四望,不見長安,卻仍有人間燈火,照對你我。

所以也盼著,總有一天,我們將同遊此街,或西窗燭共剪,任高空的星火,落在榻前。也總有那麼一天,我們會提一盞燈,穿過這紛亂的世間,在燈火闌珊處笑著再相見。

上元節安康!不為應景紅,惟願瘟神走!


上元節安康!不為應景紅,惟願瘟神走!


元宵佳節

花好月圓

一份思念

風月同天

這盛世,終將如你所願

上元節,安康!

上元節安康!不為應景紅,惟願瘟神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