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問小年是什麼,你知道怎麼回答嗎?這樣過更有年味

孩子問小年是什麼,你知道怎麼回答嗎?這樣過更有年味

大家都說,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淡了,有時孩子冷不丁冒出一句關於春節民俗的問題,我們大人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啊,就是很多傳統習俗被我們漸漸淡忘了。都說生活需要儀式感,那麼過節,就更需要點儀式感了。

這種儀式感並不是說我們要真的循規蹈矩舉辦隆重的慶祝活動,而是要讓孩子瞭解傳統節日背後的意義,過一個長知識的節日。

明天是臘月二十三,是北方地區的傳統節日“小年”(很多南方地區則是明天臘月二十四)。如果,今天孩子突然問你:“小年是什麼啊?”你會怎麼回答呢?

小編送你三個小錦囊,讓我們一起重溫一下傳統節日,面對孩子提問時更能秒變知識達人哦!


錦囊一:小年是什麼?

“小年”,是每年農曆的臘月二十三或臘月二十四,意味著人們要開始準備過年啦!

在古代,小年這一天人們需要做點什麼呢?有三件事是必須做的:祭灶、掃除、備年貨。

傳說在小年這一天,灶神,也稱灶王爺的神仙會下凡,家家戶戶會把灶房處換上新的灶王畫像,用水果、糖果、水、料豆等供奉。俗話說“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人們買好多糖豆、關東糖來供奉,祈求灶王爺回到天庭時嘴甜,多說好話。

孩子問小年是什麼,你知道怎麼回答嗎?這樣過更有年味

現如今,祭灶的習俗可能不太容易做到,不過後兩個習俗是每家每戶都能做到的,那就是打掃和準備年貨。傳統中從小年這一天一直到除夕,家家戶戶都有大掃除,拆洗被褥窗簾、清理鍋碗瓢盆等,乾乾淨淨過大年,也寓意“除舊迎新”。


錦囊二:小年每年是固定在這一天嗎?

首先,小年是中國農曆習俗,所以每年的陽曆日期都不一樣,今年是星期五,明年可能就是星期四。

各地對於“小年”的定義也不一樣,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家鄉的習俗告訴孩子:

北方大部分地區,小年在臘月二十三,俗稱北方小年。

南方大部分地區,小年在臘月二十四,俗稱南方小年。

為什麼南方、北方的小年會差一天呢?據說是清朝中期以前,人們一直是臘月二十四祭拜灶王爺,後來因為皇帝前一天要在坤寧宮祭祀,為了節省開支,順便把祭灶的事情也一併做了,王公貴族們紛紛效仿。

於是,當時以京城為政治中心的北方地區都開始從臘月二十三進行祭灶活動,為官家傳統,而南方繼續保留臘月二十四的民間傳統。


孩子問小年是什麼,你知道怎麼回答嗎?這樣過更有年味


錦囊三:如何讓小年過得有年味?

其實,年味就是家裡人在一起的感覺,能和孩子一起做些事情,就是最好的年味催化劑。

比如,我們可以帶著孩子起打掃家裡衛生,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掃掃地、擦擦桌子,或者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把窗花貼到玻璃窗上等。

在過年前的這段時間,也是理髮、整理個人形象的好時機。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還有很多地區從正月開始不允許剃頭理髮的習俗,說會“死舅舅”……

孩子問小年是什麼,你知道怎麼回答嗎?這樣過更有年味

所以,在小年這一天,帶孩子一起去做個頭發,或者泡泡澡,都是不錯的選擇,收拾得清清爽爽、乾乾淨淨過大年。

另外,傳統的關東糖不僅是小年祭祀的貢品,還是小孩子愛吃的小零食。如果能買到關東糖,可以和孩子講一講關東糖、糖瓜是怎麼做出來的。(蒸熟的小米加麥芽和水發酵加熱,拉糖)

孩子問小年是什麼,你知道怎麼回答嗎?這樣過更有年味

糖瓜雖好吃,吃完要刷牙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