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力援助的背後,你學到了什麼?

這週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詢問:此次疫情中,日本網友給武漢加油、給中國打氣,發言人對此有何評價?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答道:此次疫情發生以來,無論日本政府還是社會各界,都給予中國很多理解支持。我想很多中國網民和我一樣,都注意到了日本人民溫暖人心的舉動。在當前抗擊疫情的艱難時刻,我們衷心感謝,銘記在心

日本大力援助的背後,你學到了什麼?

在說這段話前,華春瑩列舉了日本支持中國的具體行動:政府和民間援助物資、晴空塔點亮中國紅、藥妝店打出支援標語。

華春瑩的回答代表了中國官方對於日本在此次疫情中表現的肯定和感謝,在日本政府、企業和人民的眾多暖心舉動中,最打動我的是一封日本學校的家長信。

日本大力援助的背後,你學到了什麼?

這份日本某小學發給家長的通知,除了提示家長做好病毒防範外,還特地提醒:隨著信息不斷在網絡上傳播,可能會產生對中國及武漢相人士的歧視言論,希望您在家中和孩子說起此事時加以注意,培養孩子正確的人權意識

這封家長信最讓我驚訝的點在於,日本從小學階段就已經開始注意對學生人權意識的培養了。

日本大力援助的背後,你學到了什麼?

回憶一下我從小受的教育,雖然家長和學校從小就教給我們分享、謙讓、誠實這些傳統美德,但從沒有系統的對學生進行三觀的塑造,更沒有將道德教育上升到“人權意識”的高度。想想學校發給我們父母的家長信,沒有一封帶有如此濃厚的人文關懷。

在和老同學聊天時我發現,我們很多人都認為,我們的三觀——小到日常的待人接物,大到對個體與世界關係的認知——是從大學才開始建立的,而且建立的過程大多是從日常的經歷、他人的著作中自己思考、摸索。相對注重全面發展的北京尚且如此,那些高考大省終日沉浸題海的學生,會有多少人重視他們的精神教育呢?

當然,這不是批判我國教育,而是給我們的教育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中國的高考制度用最公平的機制、最高的效率迅速提高了我國人民的文化水平,也帶給了很多人改變命運的機會,而教育下半程的使命,就是提高下一代的精神文明水平

日本大力援助的背後,你學到了什麼?

這次疫情中,非常多的人展現了善意、擔當、責任感,但也有很多網友對無辜的湖北人民發起了非理性的網絡暴力。

在武漢滯留大理的人員被酒店拒絕時,一位在大理開客棧的武漢老闆發佈消息,願意接待無處可去的老鄉,這本來是值得稱讚的善舉,但評論區詛咒、謾罵這位老闆和他家人的言論足有十幾頁。

明明絕大部分的武漢人都沒有吃野味,也都自行在家隔離,但網上針對武漢人的地圖炮一波接一波,甚至有鄂A車牌的私家車被某地村民打砸,彷彿武漢人人吃蝙蝠、人人都跑毒。

這種聲音持續了將近一週,二月初才終於有官媒、大V寫文呼籲大家停止地域性的歧視行為,不要讓被病毒傷害最深的武漢人民再被輿論中傷。而日本學校卻有意識在歧視發生前呼籲家長對孩子進行引導,這些從小被正確引導的孩子,長大後會組成一個更有同理心、更為他人著想的溫柔的社會

這幾天,日本給武漢的物資箱上寫的一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火了,這是公元7世紀時,日本長屋王送給大唐的1000件袈裟上繡的話,當時,長屋王誠懇的邀請鑑真去日本傳播發達的文化和佛法。千年前,大唐的雍容風貌和淵博文化造就了更好的日本,此次疫情中,日本的一些做法也值得我們反思和學習。

日本大力援助的背後,你學到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