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場所營業前都要求消毒,廣西出臺公共場所預防性消毒技術指南

為指導公共場所開展預防性消毒工作

嚴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疫情蔓延和擴散

預防和控制公共場所疫情傳播風險

切實保障公眾健康安全

廣西出臺了

公共場所預防性消毒技術指南

公共場所預防性消毒

有哪些重點區域以及要求?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公共場所預防性消毒技術指南


一、適用範圍

本指南適用於以下4類公共場所預防性消毒的技術指導。


(一)賓館、旅店、招待所。

(二)飯館、酒店。

(三)商場(店)。

(四)候車(機、船)室。


二、預防性消毒方法和要求

(一)各類公共場所要保障室內空氣流通

公共場所首選自然通風,儘可能打開門窗,保證室內空氣衛生質量,每日通風2-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

(二)各類公共場所要強化空氣和室內公共設施的預防性消毒

1、各類公共場所每日停業後要對場所內部環境空氣採用化學方法進行預防性消毒。室內空氣採用氣溶膠噴霧,使用5g/L過氧乙酸或200mg/L二氧化氯,用量為20ml/m³,作用30-60分鐘;每天至少1次。消毒時必須關閉集中空調通風系統。從事消毒的人員必須經過培訓。

公共場所營業前都要求消毒,廣西出臺公共場所預防性消毒技術指南

2、各公共場所經營單位應常備有效氯濃度為500mg/L的消毒液。公共用品用具每天至少在營業前消毒1次,可根據客流量增加情況適當調增消毒次數。場所內常見公共設施(如電梯間、手扶電梯、公共桌椅座椅、公共門窗把手、公共衛生間、公共活動區域、公共垃圾桶等)物體表面可用有效氯濃度500mg/L消毒液擦拭,保持30分鐘,每天至少1次;地面、牆面可用有效氯濃度500mg/L消毒液噴灑,保持30分鐘,每天至少1次。


3、場所內人員的手消毒可在公共場所入口/出口處、大型場所每層樓樓梯口備速幹手消毒劑,衛生間內應備有洗手液或速幹手消毒劑,以供隨時取用。手衛生首選洗手液進行流水沖洗。如無法使用流水洗手時,衛生手消毒可採用含乙醇復配的手消毒液或75%乙醇溶液擦拭手部1min~3min,防止手造成的交叉感染。


(三)不同公共場所內物品要採取相應的預防性消毒措施

1、賓館、旅店、招待所

需對床單、被罩、浴巾、毛巾、馬桶、浴缸等設施進行預防性消毒。床上臥具和毛巾可開水浸泡30分鐘,或用有效氯濃度250mg/L消毒液,浸泡物品30分鐘。洗臉池、浴缸、坐墊可用有效氯濃度500mg/L消毒液擦拭,保持30分鐘。每天至少1次。


2、飯館、酒店

需對廚房餐廳的餐飲具、廚具等進行預防性消毒。餐飲具可用煮沸、蒸汽、紅外線消毒櫃或使用有效氯濃度為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鐘消毒。每天至少1次。


3、商場(店)

商場(店)包括大型超市、便利店、購物中心等。對普通人員經常觸摸的部位(如購物籃、購物車、臨時物品存儲櫃等)用有效氯濃度500mg/L消毒液進行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以上。每天至少1次。


4、候車(機、船)室

候車(機、船)室包括火車站候車室、民用機場航站樓、客運碼頭候船室等。對乘客經常觸摸的部位(如閘機、售票窗口、自助購取票機、自動販賣機、洗手池水龍頭、公共飲水機、公共充電站等)用有效氯濃度500mg/L消毒液進行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以上。每天至少1次。

公共場所營業前都要求消毒,廣西出臺公共場所預防性消毒技術指南

(四)加強各類公共場所衛生管理

各類公共場所應避免組織不必要的室內群體聚集性活動,公共場所一旦發現病例,應立即關停一切經營活動,並在專業機構的指導下進行終末消毒。

公共場所營業前都要求消毒,廣西出臺公共場所預防性消毒技術指南

1、基本衛生要求

各公共場所經營單位應及時增配各類防疫物資,確保各類防疫物資充足到位,為從業人員配發口罩,做好員工個人防護工作;應保持場所內環境衛生清潔,及時清理垃圾,垃圾桶要做到每日保潔及消毒工作,適當增加消毒擦洗頻次;公用洗手間要配備足夠的洗手液,保證水龍頭等供水設施正常工作,可自行配備免洗消毒洗手液,或提供消毒溼紙巾。


2、從業人員

各公共場所營業期間,從業人員應全部佩戴口罩開展經營業務。

公共場所經營單位可通過組織專題學習、口頭告知、張貼宣傳材料等方式加強從業人員健康教育活動;告知從業人員當前疫情進展情況、風險提示及個人防護技能。

公共場所從業人員要學習自行健康監測,若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可疑症狀(如發熱、咳嗽、咽痛、胸悶、呼吸困難、乏力、噁心嘔吐、腹瀉、頭痛、結膜炎、輕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痠痛等)時,不宜帶病上班,應主動戴上口罩到就近的定點救治醫院發熱門診就診。


3、普通人群

疾病流行地區,普通人群應儘量減少前往公共場所;不可避免進入重點公共場所時,應佩戴口罩。


三、措施評價


針對各公共場所落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風險防控措施落實情況開展評價,評價內容主要包括:


(一)是否按要求進行通風;

(二)集中空調是否開展通風系統的清洗消毒,是否符合要求;

(三)公共用品用具、公共設施表面是否按要求進行消毒;

(四)從業人員是否全部正確佩戴口罩上崗;

(五)進入場所的普通人群是否全部佩戴口罩。


四、組織實施

各公共場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為本場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措施實施的第一責任人,並做好防護措施記錄日誌。


縣級以上公共場所主管部門負責建立轄區內公共場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管理辦法,配備專職或兼職衛生管理人員,對所屬經營單位(包括個體經營者)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管理辦法實施狀況進行經常性檢查和防控效果評價。


經營單位負責落實所經營公共場所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措施和監管要求,以及本單位從業人員、普通人員健康教育、從業人員個人防護用品發放等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