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極考察隊完成阿蒙森海科學考察

當地時間2月6日7時(北京時間2月6日4時),隨著“雪龍”號後甲板緩緩完成中層魚類生物拖網回收,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阿蒙森海調查圓滿收官。此次阿蒙森海作業期間,考察隊共完成了48個站位的全深度、多學科綜合調查,超額完成原計劃任務。

阿蒙森海作為南極周邊海域增暖和環南極冰架消退最為顯著的區域之一。掌握該海域海洋水文、氣象、海冰、化學、生態、地質、地球物理等基本環境信息,獲取海域海洋環境變化等關鍵要素信息,明確阿蒙森海海洋環境變化現狀,評估冰架的持續融化及其對全球海平面變化造成的影響,對研究全球氣候變化及氣候變化對生物帶來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自1月10日起在阿蒙森海開展綜合調查,內容涵蓋物理海洋、海洋化學、大氣化學、海洋生物生態、地球物理、海洋地質等學科,計劃在350萬平方千米海域開展41個站位調查。截至2月6日,考察隊共完成了8條斷面48個站位的全深度、多學科綜合調查以及2個區塊的地球物理調查,布放潛標1套,超額完成原計劃任務。

中國南極考察隊完成阿蒙森海科學考察

在南極大陸邊緣,冰封的海洋中會出現無冰區域,它被稱作“冰間湖”,是南極極為特殊的一種地理環境現象。此次“雪龍”號在船臨時黨委經過多次分析研判,利用氣象及海冰窗口,首次進入阿蒙森海冰間湖,並在其中完成了10個站位海洋綜合調查,在水深資料空白區完成了2325平方公里的全覆蓋海底地形勘測,填補了我國南大洋綜合觀測的一項區域空白。

此外,考察隊在阿蒙森海冰間湖布放潛標1套,包含沉積物捕獲器1臺、溫鹽深儀3臺和水溫儀3臺,開始了對南極冰間湖海域上層沉降顆粒物的時間序列捕獲和不同水深溫度、鹽度的連續觀測。

考察隊常務副領隊徐韌表示,阿蒙森海氣候惡劣,冰情複雜,考察隊及時調整優化作業方案,為“雪龍”號進入“冰間湖”以及安全、圓滿、順利完成阿蒙森海綜合調查任務提供了保證。在此次作業中,考察隊利用多項設備開展密集作業,並對採集的海水樣品及時進行了現場分析,獲得了大量翔實的數據,涉及物理海洋、海洋化學、海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調查等諸多領域,為在該海區深入進行環境綜合評價和海洋生物資源潛力評估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記者:趙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