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家銀行成立金融科技公司,5家銀行設立金融科技部(附表格)

12家銀行成立金融科技公司,5家銀行設立金融科技部(附表格)

2019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並提出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國金融科技發展的“四梁八柱”,進一步增強金融業科技應用能力,實現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協調發展,明顯增強人民群眾對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滿意度。

規劃提出到,2021年推動我國金融科技發展居於國際領先水平,實現金融科技應用先進可控、金融服務能力穩步增強、金融風控水平明顯提高、金融監管效能持續提升、金融科技支撐不斷完善、金融科技產業繁榮發展。

2019年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自武漢向全國蔓延。為抗擊疫情,湖北全省實施“封城”,其餘地區雖受疫情影響較小,為未防止疫情擴散,全國基本還處於休假狀態,部分企業則採取線上開工。

2月1日,人民銀行發佈通知顯示,為更好發揮金融對疫情防控工作和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五部委聯合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通知要求,金融部門要採取一系列措施,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工作,保障民生和支持實體經濟穩定發展。

互金商業評論注意到,為響應央行號召,至少7家金融科技機構開展線上服務,對受疫情相關企業提供優惠貸款,對受疫情影響用戶豁免部分息費,併合理延長還款期限。事實上,金融機構之所以能開通綠色通道,實行全線上審貸放貸,得益於金融機構積極擁抱金融科技,並大力開展金融科技創新。

據互金商業評論不完全統計,6家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已有3家銀行成立金融科技公司,分別為建設銀行(建信金科)、工商銀行(工銀科技)、中國銀行(中銀金科),註冊資本分別為16億元、6億元、6億元。

其中,無論從註冊資本(16億元)還是業務範圍(4大領域),建設銀行金融科技戰略的決心似乎更大。

建信金科官網顯示,解決方案涵蓋金融機構、政府及公共事業、企業、通用4大領域,解決方案包括核心銀行雲、雙錄、普惠金融、房產大數據、智慧政務平臺、智慧社區平臺、安心養老平臺、企業採購平臺、財務結算審核管理、雲客服、快捷支付等38個項目。

此外,交通銀行在1月17日發佈通知顯示,擬出資6億人民幣設立交銀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根據公告,交銀金科擬註冊由交銀國際(上海)股權投資治理有限公司100%控股。交行稱,藉助金融科技手段改善金融處事供給質量和組織,提升集體數字化風控能力;增加前沿研究與應用,開展金融科技處事輸出。

值得注意的是,郵儲銀行雖未設立金融科技公司,但一直高度重視發展金融科技。2018年11月份,郵儲銀行公開宣稱,積極推進互聯網金融平臺建設,打造智慧銀行作為轉型的基本方向。

公開資料顯示,郵儲銀行在2018年報中表示,強化金融科技與業務融合創新,通過金融科技不斷推動信貸產品和服務的數字化、場景化、智能化發展。在2019年中期報中顯示,郵儲銀行在總行新設立金融科技創新部和管理信息部,用以提升金融科技創新能力、全行數據治理和數據分析能力。

在2019年中期業績發佈會上,郵儲銀行副行長曲家文表示:“金融科技正在重塑行業生態,這是一場生死考驗,我們要麼擁抱時代,要麼就被歷史拋棄。”

12家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已有6家銀行成立金融科技公司,分別為平安銀行【平安科技、平安壹賬通】、興業銀行(興業數金)、光大銀行(光大科技)、民生銀行(民生科技)、招商銀行(招銀雲創)、華夏銀行(龍盈智達),註冊資本分別為【29.25億元、12億元】、5億元、2億元、2億元、0.5億元、0.21億元。

其中,2019年初, 中國平安品牌標識由“保險·銀行·投資”變更為“金融·科技”。而在2008年5月、2017年9月分別成立平安科技和平安一賬通。2019年12月,平安壹賬通在紐交所掛牌上市,發行價10美元,以發行價計算,市值36億美元。

根據中國平安公告,公司持有其4億普通股份,約佔其發行股本總額的36.6%。雖然平安壹賬通上市了,但截至目前,平安壹賬通都嚴重依賴平安集團。不僅如此,平安壹賬通還面臨巨大的營收壓力。招股書顯示,金融壹賬通近3年累計虧損34億元。

平安壹賬通成功上市,一方面鼓舞了銀行設立金融科技公司的信心,一方面也暴露金融科技公司目前投入與營收不成正比的尷尬。雖然如此,銀行堅持金融科技的戰略並未動搖。

2019年11月份,近日,廣發銀行信息科技部相關負責人在“廣發銀行助力大灣區高質量建設”新聞座談會上向外透露,廣發銀行明年將建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目前正在行內審批。

另外,至少3家銀行成立了金融科技部,分別為浙商銀行、渤海銀行、恆豐銀行。互金商業評論注意到,3家銀行設立的金融科技部均為總行直轄部門。其中,渤海銀行總行直轄一級部門包括金融科技部、信息科技部、信用卡事業部、消費金融事業部、北京管理部、交易銀行部、零售風險管理部。

互金商業評論還注意到,浦發銀行與郵儲銀行一樣,雖未成立金融科技公司,甚至未設立金融科技部,但浦發銀行早在2018年就提出了“打造一流數字生態銀行”戰略目標。目前,浦發銀行已推出首個無界開放銀行APIBank,成立了覆蓋人工智能、開源技術、5G應用等多領域的五大創新實驗室,與國內外16家知名科技公司成立科技合作共同體。

此外,浦發銀行還在2017年11月推出了業內首個科技金融服務平臺,通過不斷深化虧金融服務模式,通過“萬戶工程、產品迭代、平臺賦能”,為科創企業提供定製化、綜合化的科技金融服務。

134家城市商業銀行中,只有北京銀行成立了金融科技公司,另外溫州銀行成立了金融科技部。

互金商業評論注意到,雖然北銀金科成立於2013年8月8日,但工商變更記錄顯示,2018年8月24日,北京京輝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北銀金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溫州銀行組織架構圖顯示,金融科技部與發展與研究部、計劃財務部、風險管理部、法律合規部納入支撐系統,為溫州銀行總行直轄部門。

此外,還有城商行採取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開展消費金融、金融科技業務。

2017年9月,南京銀行與阿里雲、螞蟻金服共同合作推出“鑫雲+”產品,該產品為國內首個商業銀行分佈式核心業務系統(賬戶管理、風險評估、支付清算、大型平臺接入等能力),帶動合作伙伴共同擁抱互聯網。

2018年初,南京銀行正式宣佈入駐京東金融,雙方將在支付、信貸、財富管理等領域展開合作。同年10月,南京銀行與度小滿金融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消費金融、小微金融等領域展開合作;11月,南京銀行與樂信集團簽署戰略合作,雙方將在分期購物、金融科技、電子賬戶等方面展開合作。

南京銀行與京東金融合作的同時,杭州銀行聯合阿里雲、杭州城市大數據運營公司成立了國內首家城商行金融科技創新實驗室。據悉,該實驗室基於金融雲、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生物識別及其他新技術應用分享和實踐,以深入研究金融科技創新能力,探索新技術在銀行業的應用。

12家銀行成立金融科技公司,5家銀行設立金融科技部(附表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