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基協:支持私募基金髮揮投資與賦能功能 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中證網訊(記者 吳娟娟)2月7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簡稱“協會”)發表文章稱,支持私募基金髮揮投資與賦能功能,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協會表示,當務之急是發動私募基金行業更加積極、堅定地踐行價值投資、長期投資、責任投資理念,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投資和投後賦能力度。立足長遠,呼籲相關部門研究解決私募基金髮展中遇到的突出問題,支持私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市場力量。

協會初步調研結果顯示,部分中小企業在本次疫情衝擊下受影響較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部分中小企業現金流緊張。從供給端看,由於人員流動不暢、延期復工、供應鏈問題導致企業經營困難甚至中斷,從而可能導致企業業務推遲或取消、訂單合同違約、直接消耗公司現金流,導致資金週轉困難。這對體量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企業非常不利。從需求端看,第三產業特別是住宿和餐飲業、電影娛樂業、批發零售業等線下服務業的需求將受到較大沖擊,這種影響可能持續到疫情結束之後,直接影響到中小企業的營業收入。從銷售端看,我國是全球商品出口的第一大國,不排除部分國家和地區出於隔斷疫情影響的考慮,減少或暫停從中國進口與疫情相關度較大的商品,暫停與中國的部分經貿往來,大量中小企業的海外市場訂單將可能受到影響。

其次,部分中小型企業融資難度增大。一直以來,中小企業獲得信貸融資的比例、規模都較低,直接股權投資越來越成為其重要的融資渠道。受疫情影響,一批優質創業企業上半年可能面臨比較嚴重的資金壓力,尤其是消費者服務領域。在不發生疫情的情況下,創業企業普遍面臨的融資困境已經令其高估值難以維持和獲得後續融資,此次疫情可能會加速估值泡沫的破滅,導致行業整體估值下行。短期內,疫情影響下將直接導致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上升甚至融資進程停滯。

最後,中小企業相對經營成本上升。一是餐飲、旅遊、零售等行業中小企業,遭受本次疫情影響最明顯。疫情期間中小企業復工延期、生產和經營暫停、收入和現金流中斷,但仍要支付房租、員工工資、貸款利息等剛性支出;二是防疫需要採取的交通管控、限制人員流動措施以及上下游供應商停工導致的原材料及物流成本上升;三是為保障用工安全而購買消毒、醫療防護用具、隔離和處置疑似感染人員等措施,疫情防備相關費用相應增加。在成本上升的情況下,企業還無法利用春節假期的營收增長對沖成本,整體盈利能力大大下降,嚴重影響到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

2月1日,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聯合出臺了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疫情的30條措施。證監會副主席李超表示,鼓勵私募基金管理人發揮專業優勢,引導更多社會資金流向與防疫抗疫相關的醫療設備、疫苗藥品研發生產類企業。2月1日起,協會對投資上述領域的私募股權基金和創投基金以及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設立的資管產品備案申請實施綠色通道政策,簡化業務流程,提升服務效率。

此外,為落實中央精神,支持實體經濟渡過難關,國家相關部委、各地政府紛紛出臺支持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保經營、穩發展的政策措施。來自協會的不完全統計顯示,從2月2日起到2月6日,共有北京、上海、浙江、山東、江蘇、福建、四川等20多個省、市、區政府出臺支持中小企業的政策,包括金融支持、減稅降費、財政補貼、政務服務等多個層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