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孩子在學習上是慢熱型?


為什麼有的孩子在學習上是慢熱型?

揚揚是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她從上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常常跟不上同齡孩子的學習進度,同學們都開始學習漢字了,她還沒搞明白拼音。同學們已經開始學習100以內的加減法了,她還沒弄明白20以內的加減。為此,老師沒少找家長。家長除了給她報了很多輔導班之外,還堅持讓她在家裡提前學習課本上的內容,課後反覆複習。像每節課的生字,同學們學習3~5遍基本上就記住了,揚揚卻需要學10多遍。即使如此,考試的時候,字詞成績也只是勉強達標。到了小學中高年級之後,作文又成了一個棘手的問題,面對作文題目,她總是腦子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寫。

生活中,有不少像揚揚這樣在學習上屬於慢熱型的孩子。每個孩子的學習速度跟學習質量都是不一樣的,那為什麼會存在這樣的個體差異呢?原因有以下幾個:

首先,孩子在擅長的學習內容上存在很大的差異。有的孩子擅長數學,有的孩子擅長閱讀和寫作,有的孩子擅長藝術,這些差異使得有些孩子在數學上學習領先,但在寫字和作文上卻遲遲“不開竅”。這些行為上的個體差異性與孩子神經生理發育的個體差異性有很大的關係。有一項對100名5~17歲孩子進行的研究發現,大腦額葉部分的體積與智商的相關係數是0.45,能夠推測孩子智商變化的20%。另外,腦區之間的聯結及腦結構同樣對孩子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孩子擅長什麼有先天性的影響,家長需要做的就是找到孩子的優勢,然後幫助孩子去發展。

其次,孩子的成長具有發展速度的不平衡性。有的孩子早熟,有的孩子晚長。有的孩子早說話,有的孩子說話遲。孩子心理發展的其他方面也有起始的早晚以及發展速度的快慢。有的人少年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就像大自然中的植物,開花結果各有其時。但人生成功與否並不完全取決於起跑的早晚,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小時候開口說話的時間晚於大多數兒童,但這並未妨礙他最後在科學上所做的成就。

為什麼有的孩子在學習上是慢熱型?

此外,神經科學的研究顯示,人的注意功能的發展是認知和情緒發展的前提。而注意神經網絡的效率存在個體差異,並且經驗可以使注意功能產生變化。

研究發現,注意執行網絡在2~7歲逐漸發展起來,且可以通過訓練得以提高。通過5天訓練的4歲和6歲孩子的注意執行功能比未訓練組的孩子表現得更接近成人。訓練改變了大腦執行系統網絡中負責認知功能的前扣帶回區域的激活情況,而且可以遷移到未經訓練的其他認知功能上。注意功能的差異使孩子的知識接受能力也不同,所以有的孩子在某一項學習方面起跑晚點。

最後,神經科學研究表明,人類大腦神經系統的發育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它會隨著早期經驗和環境刺激而改變。因此,孩子與注意相關的神經網絡會由於孩子早期經驗各異而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並體現出學習能力的不同,因而孩子學習早晚、快慢自然顯示出很大的差異。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帶著他獨特的氣質來到這個世界,有些孩子在學習上表現出超人的學習能力,有些孩子在藝術、體育上有自己的一技之長。所以,現在你知道為什麼有的孩子在學習上是慢熱型的嗎?

如果你覺得這篇內容對你挺有啟發,歡迎關注訂閱~

您的點贊是對我最高的讚賞(收藏不點贊,都是耍流氓-_- )

孩子不聽話、不愛學習、書寫粗心、計算馬虎、寫作業拖拉、成績上不去....等一切關於學習、成長過程中問題,私信我,有問必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