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前,還需拉起法律“紅線”

長安劍快評

疫情防控正處在關鍵時期。

確診28018例,不是冷冰冰的數字,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家庭,他們當中,有丈夫,有妻子,有老人,還有剛剛出生30小時的嬰兒。

一位90歲的老母親煎熬4天4夜,終於將兒子送進了隔離病房,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風雨,她鄭重地對自己的孩子寫下三個字——“要挺住!”

疫情当前,还需拉起法律“红线”

在這樣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昨天召開了一個關鍵會議,給疫情防控定了關鍵調子——

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強調:越到最吃勁的時候,越要依法防控。

怎麼理解?長安君認為裡面有著3層意思:

第一,依法防控,就是要讓法律的保護網織得更密

防控疫情,法律法規是必不可少的堤壩。目前,我們有《傳染病防治法》《突發事件應對法》等法律,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行政法規,有“兩高”《關於辦理妨害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的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司法解釋,還有各部委出臺的一系列規範性文件。這些都是我們沉穩應對疫情的有力武器。

疫情当前,还需拉起法律“红线”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對人民群眾的保護再嚴密也不為過。一些原則性的規定需要細化,一些普遍性的規定需要更有針對性、更有可操作性,疫情的發展對立法提出了新的要求,防控工作的深入對立法提出了新的使命。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那樣:要完善疫情防控相關立法,加強配套制度建設,完善處罰程序,強化公共安全保障,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體系。

第二,依法防控,就是要讓違法的人付出代價

法律的生命在於執行。疫情中,嚴格執行各項法律法規,讓違法者受到嚴厲懲罰,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開展,不僅事關法律的生命,更關係到人民群眾的生命。

疫情中我們看到,在各級政府積極應對、在醫護人員衝向一線、在社會各界貢獻力量奉獻愛心之時,卻有人藉機哄抬物價、牟取暴利,有人以次充好、製假售假,有人頂風作案、販賣野生動物,有人造謠傳謠、散佈恐慌,有人暴力傷醫、擾亂秩序,還有人故意隱瞞自己的行蹤病情,突破一道道疫情防線。

疫情当前,还需拉起法律“红线”

這些危害社會、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已經完全突破了道德和法律的雙重底線,不打擊不足以平民憤,不打擊不足以保安全,不打擊不足以護穩定。

疫情期間執法必須嚴之又嚴,堅決把習近平總書記“要加大對危害疫情防控行為執法司法力度”的指示落到實處。

第三,依法防控,就是要讓法治意識真正成為“國家信仰”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法律要發生作用,首先全社會要信仰法律。

對各級政府機關而言,這意味著首先要用法治思維做好疫情防控,依法做好疫情報告和發佈,按照法定內容、程序、方式、時限及時準確報告疫情信息。只有做到公開透明、數據共享,政府機關才能收穫群眾的信任。

在此基礎上,疫情防控與相應的法律知識的服務普及方能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增強法治意識。此次的疫情防控中,備受網友調侃、點讚的河南“硬核”宣傳就上了微博熱搜。電視直播、app推送、各部門信息輪番“轟炸”,市民看到的所有信息,幾乎都和防控疫情有關。

疫情当前,还需拉起法律“红线”

只有讓廣大人民群眾知法、懂法、用法、守法,才能讓法律成為公眾的信仰,才能為疫情防控注入最強勁的力量。

疫情當前,還需拉起法律的“紅線”,讓防控工作有法可依,讓廣大群眾得以心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