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駁足協和陳戌源的觀點,中國足球的基礎不是俱樂部,而是球迷

對於9家中甲,中乙俱樂部解散一事,陳戌源在接受採訪時說,俱樂部是中國足球的基礎。

反駁足協和陳戌源的觀點,中國足球的基礎不是俱樂部,而是球迷

中國足球的基礎是什麼,恐怕很多人和足協,陳戌源的觀點是一樣的,認為俱樂部是基礎,對此我不贊同。球迷才是中國足球的基礎,正是因為有數千萬球迷,國足踢得再差,可依然是央視收視率榜排第一位的體育賽事。也正是因為有數千萬球迷,才有了投資人願意為中超俱樂部投資。所以,球迷才是中國足球的基礎,有球迷才有足球氛圍,有足球氛圍才有孩子願意踢球,有了願意踢球的孩子,青訓工作才紮實,但是這個基礎並不牢穩,主要表現在,球迷人數少,願意花錢的球迷人數更少。

反駁足協和陳戌源的觀點,中國足球的基礎不是俱樂部,而是球迷

球迷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是把足球當作談資的人。他們對足球運動的興趣不大,只是他的身邊有特別喜歡看足球比賽的朋友,同事,因此在聊天時會提到足球。相信你身邊就有這樣的朋友,同事,他們會一邊抱著手機玩遊戲,一邊說幾句關於廣州恆大,山東魯能的事情。第二類,喜歡足球,但是不排在第一位。他們會看和足球有關的新聞,會看比賽,但是不願花錢。第三類是球迷,足球是他們的最愛,他們懂球也願意花錢,比如,願意付費觀看比賽,願意購買印有俱樂部logo的商品。只有當第三類球迷達到一定數量,俱樂部才有自我造血的能力,才能談到足球聯賽的職業化。現在,即使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願意花錢的球迷,其人數也不多。

反駁足協和陳戌源的觀點,中國足球的基礎不是俱樂部,而是球迷

假設一家中超俱樂部一年支出6億元,那麼至少要有100萬球迷願意為俱樂部花錢,俱樂部才能掙到6個億。試問,哪家中超俱樂部有這麼多願意花錢的球迷啊?沒有球迷,就不會有企業願意投資,沒有願意付費的球迷,俱樂部就沒有自我造血能力。所以,推廣足球運動,培養球迷,和俱樂部一起想辦法增加願意花錢的球迷的人數,才是夯實中國足球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