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的商譽減值:到底是個什麼樣的“雷”?


上市公司的商譽減值:到底是個什麼樣的“雷”?


商譽減值,其實就是將商譽從資產一次性核銷掉。
跟公司正常 的經營沒有直接的關係,公司的業務、主營業績、應收應付、資產負債等,都不受影響。
那麼,為什麼市場上都擔心這個“商譽減值”呢?
上市公司確定將某一筆收購帶來的商譽進行減值處理,就意味著被收購對象的業績沒有達到預期。
換言之,當時上市公司在收購時,“打眼兒了”,買了個“贗品”。
或者說,是用事實給證偽了,證明當時的收購的對價至少是不合算的。
這當然不是好事兒了。
至於利用收購,進行利益輸送,那就更惡劣了。


上市公司的商譽減值:到底是個什麼樣的“雷”?


那麼,如何判斷一個商譽減值事件對股價的影響呢?
關鍵一點,就是:
當前的股價,是否已經反映出了這筆不理想的收購的利空?
如果已經反映在股價了,那麼,公司宣佈商譽計提減值時,對股價不應該造成太大的影響。
比如,宋城演藝收購的六間房,是筆不成功的收購,但是,這個利空早就反映在股價上了,所以,當公司宣佈對這筆資產(六間房)進行商譽減值或者是剝離時,對股價並沒有造成什麼負面的影響。
反之,聰明的投資者反而能看得出公司在正視問題的存在,並且在糾偏,並且 開始專注主營業務,從這個角度看,甚至可以理解為利好。
看看宋城演藝的股價後來的走勢就知道我上面說的邏輯是成立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