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樣樣通,圍觀“別人家的孩子”是怎樣煉成的

2019年高考結束後,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冠軍武亦姝以613分的成績考入清華引發熱議,作為一名理科生,其在文學素養方面造詣之高令多少文科生望其項背。近年來,國家越來越注重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和傳播。這檔由CCTV-10自主研發的文化益智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的播出,更是掀起了一股古代詩詞熱潮。

詩詞歌賦樣樣通,圍觀“別人家的孩子”是怎樣煉成的

黃榮華說,影響古詩詞教育持久性的因素包括三方面:個體差異、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在今天,古代詩詞往往被寫入課本和文科試卷,應試夾縫裡傳承傳統文化之所以這麼難,一是因為應試教育體制下對語文教育的功利心,中小學語文老師做的是“考什麼就教什麼”,忽視了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真義;二是因為現代人的生活方式與古人不同,閱讀、記憶與自己的生活脫節的作品是很困難的;三是因為沒有培養起學生對古代文化的興趣,據調查,一個年級中真正喜歡語文的學生大約佔30%,而真正喜歡傳統文化的人又只佔其中的30%。

詩詞歌賦樣樣通,圍觀“別人家的孩子”是怎樣煉成的

要想傳承好古代詩詞文化,必須進行中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首先,將“關於考試知識”的教學,變為“關於我的生命需要的知識”的教學,摒棄“以知識為本”的功利主義教育,實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審美人生教育;其次,提高古代文學甚至語文在綜合成績中的影響力,側面上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重視。

詩詞歌賦樣樣通,圍觀“別人家的孩子”是怎樣煉成的

作為家長,你的才藝、愛好會逐漸滲透到孩子的世界中。上面我們提到,家庭環境是影響古詩詞教育持久性的因素之一。學生性格和學習習慣的養成,與家長的行為習慣有很大的關係。武亦姝在作文中寫到:父母似乎對各式各樣的古鎮有著濃厚的興趣。憑古幽思需要在故紙堆裡的長期浸淫。這也是武亦姝對古詩詞文化造詣如此高的原因之一。

詩詞歌賦樣樣通,圍觀“別人家的孩子”是怎樣煉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