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禪與花花腸子

“五四”時期,以魯迅為代表的那些新文化先驅者們曾經提出過改造我們的國民性的問題。論說起道德失衡、信仰缺失的現狀,這個問題仍有重新提出的必要。“五四”到現在,快一百年了,這個國民性的改造究竟差在哪裡呢?

悟禪與花花腸子

思來想去,我覺得還是要從教育來分析。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是誰?我認為不是孔子,而是周文王。有比周文王更偉大的,可是很難說清楚了。“文王拘而演周易”。原初的易理是誰的探索發明?史書沒記載,那個偉大的人不知名。封建皇帝們把孔子封為聖人,歷朝歷代以至今天,確實有很多人把孔子當做聖人來尊崇。我覺得有點不合適。孔子有屬於自己的思想嗎?用他自己的話說,他確定的思維取向是“述而不作”。講述現成的知識,而不是創造新的知識,至多不過是一個教師爺的角色。誰來說說看,究竟是創造知識的人偉大,還是傳播知識的人偉大?


認真分析起來,這個“述而不作”,雖然有著知識傳承的歷史作用,可作為一種口號,卻是遺害千古的。現今還有叫得很響亮的一個詞,其負面的作用同樣不可低估,這個詞叫什麼?叫“學習”。“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不僅是在校的學生,成人也講究學習,而且要“活到老學到老”。列寧不是教導人們“學習學習再學習”嗎?

悟禪與花花腸子

誰是學習最直接的最充分的體現者呢?無疑是知識分子。可想一想“知識分子成堆的地方”,想一想“知識分子”自身的弱點,我們就可以回到國民性改造這個題目上來了。

從學校裡的“填鴨式教學”,到社會上理論灌輸式的政治教育,這種學習的結果是把許多知識塞進腦袋裡去了,卻不意味著“化性”。現在的很多人不注意學習了,那些身居高位的官員把精力用在了研究“潛規則”和“關係學”上去了。這樣一來也有一種好處,那就是理論騙子沒市場了。

這些人在歷史上曾經風光一時,說起大道理來一套一套的,就像魔術師一般,從懷裡掏不盡一個個的飛鏢。可細看看哪些是屬於他自己的思想感悟,沒有。我們可以把有知識和有文化看作是兩碼事。有知識,不意味著有修養。有知識,不意味著以文化之了。有些人,別看他有多高的文憑,一般說來,人還是那副德性。勾心鬥角,動用的還是沒知識的人的那套功夫。個別的可能表現得讓人哭笑不得,或者讓人覺得比沒知識的人更壞,用老百姓的話說是“花花腸子更多”。

悟禪與花花腸子


真正隨著知識的增加變得有修養的是什麼人呢?不是簡簡單單學習的人,是那些從心底裡有自己領悟的人。所謂豁然開朗,不僅意味著心智去除了矇蔽,心胸也隨之開闊起來。所以,我要說,我們該跟佛家,跟那些得道高僧學一點認識論,講講“悟”,說說“禪”。不僅是在校的學生,包括黨校培訓的官員,甚至包括所有的人,要真正讓人們通過感悟去領會知識,並且有所創造。在掌握和創造知識的過程中,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這樣一來,國民性的改造也算是有了正確的路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